
文|王吳軍
西瓜是夏天清熱解暑的佳品,清涼甘甜,爽口清心,深得人們的喜愛。
關于西瓜,曆代的文人墨客紛紛提筆為之吟詠,留下了許多逸事和佳話,頗為有趣。
據史書記載,最早的西瓜詩出現在宋朝。當時有一位詩人名叫方回秋,他曾經在詩中寫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瑤膚。”這是迄今為止知道的最早描寫西瓜的詩句,是以,方回秋就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為西瓜寫詩的人。
宋朝詩人範成大也揮灑筆墨,欣然為西瓜寫詩:“碧蔓淩霜卧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詩句清新自然,描寫了詩人品嘗西瓜時的愉悅之情,堪稱西瓜詩中的佳句。閱讀此詩,仿佛已經看到碧綠晶瑩的大西瓜躺在柔軟的沙地上,仿佛感覺到西瓜那清甜爽口的美妙滋味了。
元朝詩人方夔對西瓜更是情有獨鐘,他在一首題為《食西瓜》的詩中愉悅地寫道:“縷縷花衫沾碧唾,痕痕丹血搗膚紅。香浮笑語牙水生,涼入衣襟骨生風。”全詩的語言生動鮮活,形象自然,栩栩如生地描述了西瓜甜、爽、清、香的天然特點。
宋朝大文豪蘇東坡一生喜歡吃西瓜,在他的心目中,西瓜是“冰漿仙液”。據說,蘇東坡曾經寫過這樣一副與西瓜有關的對聯:“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東甩;思前想後觀《左傳》,書往右翻。”這副對聯寫得幽默輕松,妙趣橫生,生動地描述了作者吃西瓜的灑脫情态,雖語言簡單,卻頗有情趣。
明朝的時候有一個才子名叫蔣焘。有一次,幾位客人前來登門拜訪。當時,正是炎熱的夏天,蔣焘拿出大西瓜招待大家。就在衆人拿起西瓜剛要吃的時候,忽然有一個客人說道:“暑天吃西瓜,豈可無文字助興?這樣吧,我出一個上聯,看看誰能對出下聯。”
于是,這個客人略一沉思,說道:“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他的上聯用的是對聯中的“拆字格”的形式,将凍字拆成“東”字加兩點,将“灑”字拆成西字加三點,非常巧妙。
他的上聯剛剛說出來,正在一旁的蔣焘接着說道:“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蔣焘用的也是拆字格,他把“切”字拆成“七”和“刀”字,把“分”字拆成“八”和“刀”字,而且和正在吃西瓜的情景非常吻合,對仗工整,語言生動,情趣盎然。是以,他的話音剛落,就赢得了衆人的交口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