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園園主張敬修:一座可園 一門畫派
說起東莞的園林,有一人不可不提,這便是張應蘭。他的子孫修建了四座園林,至今名震莞邑,這四座園林分别是次子張熙元的學圃(在今滑石街旁)、五子張敬修的可園、張熙元三子張嘉谟的道生園和五子張嘉言的欣遇園(原在下關路),這些園林的名字,在老一輩東莞人中可謂耳熟能詳。
在張家的園林中,以可園名聲最著,其園主張敬修也同樣馳名遠近。張敬修,字鑒中,号德圃,為張應蘭第五子,生于1824年,卒于1864年。道光二十五年(1845),張敬修按清朝慣例,用錢捐了個同知。因在原籍修炮台有功,同年官于廣西,在職期間,因捕獲了思恩縣圖謀作亂的首領,被升為慶遠縣同知,曆官梧州、平樂、百色各地。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羅大綱等在平樂起義,張在廣西極力防衛省城,救援外郡,有功被升為知府。不久,廣東天地會的淩十八等起義,他面呈督撫,力主派兵鎮壓。他的主張沒被采納,便以弟弟病逝為名,辭官退隐,歸家構築可園。
道光三十年(1850年)六月,洪秀全在金田起義。張敬修奉命在東莞招募了三百名兵勇,于鹹豐元年(1851年)正月前往廣西作戰。因解象州之圍有功,當年五月,他被授浔州知府,鹹豐二年正月,又任右江兵備道。後因鎮壓農民起義軍有功,他被提升為廣西按察使。鹹豐五年(1855年),陳開、李文茂起義軍向廣西推進,得浔州起義軍接應,攻占了所過州縣,圍攻梧州。張敬修受命率軍與之會戰,相持不下。後起義軍攻克浔州,并在那裡建立大成國。他是以被撤職,粵督葉名琛奏留在軍中效力。次年春,他進軍浔江,在船上督戰時右腿被炮彈擊中,敗退至平南,便以傷病為由,再度辭職回鄉。
鹹豐八年(1858年)五月,粵總督黃宗漢任命張敬修督軍東江。鹹豐九年二月,翼王石達開率部入粵,攻下嘉應州。黃宗漢督兵鎮壓,張敬修率軍設伏,大敗太平軍,以戰功官複原職。不久,署理江西按察使,鹹豐十一年,又兼署江西布政使,後因病回東莞。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病死于可園,時年42歲。
張敬修平日家居,喜畫梅、蘭,筆墨超脫;詩詞清雅,詩多詠蘭、詠梅,著有《可園剩草》。他投筆從戎以後,金石書畫、琴棋詩賦仍樣樣精通。他在可園時,常邀詩人張維屏、秀才簡士良、金石名家徐三庚等人在園内聯吟、頌賦、傳藝。嶺南畫派祖師居廉、居巢在可作畫十年,創無骨法、撞粉法、撞水法的花鳥畫并傳授高徒,其學生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創立了嶺南畫派,使可園成為嶺南畫派的策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