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特約評論員 伍裡川
奧運冠軍楊倩的啟蒙教練虞利華近日通過個人社交媒體發文稱,浙江省對東京奧運會、全運會浙江運動員、教練員的表彰,将自己排除在外,令基層教練員寒心。中青報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此次表彰不涉及運動員的啟蒙教練,按逐級表彰制度,甯波市一級的表彰才會把啟蒙教練納入範圍。可惜這一隔空“解釋”未能讓虞利華服氣。
“啟蒙教練争功”,孰是孰非一時難有定論。但厚待啟蒙教練,确有必要。筆者所在機關足球隊聘請的教練,是目下國足一炙手可熱球星的啟蒙教練之助教。此類基層教練長期默默耕耘、功勞不小,也有心靈撫慰之需。
但此事件另有更大看點:在既有的包括省隊、國家隊在内的專業選拔機制之外,運動員也有成才之路。認識到這一點,開拓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新模式,于國于民都是幸事。
以虞利華為例,作為啟蒙教練,培養了楊倩5年,之後又在楊倩未被省隊選中的情況下,幫助她另辟成材之路,建議她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考上清華大學,楊倩随後被選拔進國家射擊隊。這一路徑,很好地展現了“體教結合”的内涵,堪稱具有示範意義。現實中,一些原本很優秀的體育苗子,由于種種原因遭到誤淘汰,這是對人才資源的極大浪費。于公于私,都亟待救濟、糾錯管道的敞開。楊倩的“曲線救國”樣本,無疑可參照。
無獨有偶,前中超冠軍江蘇蘇甯隊中,劉偉的經曆也頗有相似之處:在南京大學讀書之後,試訓蘇甯隊成功,得以在亞冠賽場展現風采。事實說明,“體教結合”是對專業選拔機制的有力補充。這樣的機制運轉,同樣能夠輸送出實力型選手為國效力。
我國正處于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程序中,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多年來,僅有專業選拔機制,已顯不足。好苗子被“漏網”隻是單一選拔機制弊端的表現之一,創新意識、科學意識、合作意識的缺乏更是弱點,極不利于人才的全領域培養。放眼國内外體壇,體育人才培養打破僵硬架構,實作多元化,是大勢。在我國,這一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并有實操樣本。2017年就有消息,攀岩、沖浪等四個奧運項目面向國内外跨界跨項選才。在東京奧運會上,我國這些項目運動員在賽場上的拼搏,折射了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活力。
顯然,基層啟蒙教練虞利華和楊倩的共同努力,與“不拘一格降人才”“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潮流相合拍。對心懷體育理想的體育苗子來說,“不走尋常路”亦勵志。在抖音、快手等短視訊建有賬号擁有幾十萬粉絲的努爾買買提,自小在土堆裡練就射門絕技,雖缺乏進入職業足球領域的“梯子”,但他在短視訊大秀自己,終于引起注意,被職業球隊新疆天山雪豹招入,且已在U21聯賽打入技驚四座的一球。
這是一個夢想可以照進現實的時代,運動員甚至普通人都可以“腦洞大開”,嘗試各種新的“進階”方式,為自己赢得未來。楊倩和努爾買買提的例子,就是明證:當一扇窗戶關了,還有另一扇門打開着——運動員的成才之路越走越寬,也是體育強國建設越發勃興的展現。
責任編輯: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