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所謂“元宇宙”也許存在于網際網路背景下的某個發展階段

最近“元宇宙”很火,但仔細聽聽紮克伯格的演講,再看看一些自媒體關于元宇宙的宣傳,或者是資本、證券研究機構的報告,很難找到技術創新點在哪裡?說來說去都是拼盤,為社交建組織,發代貨币,最突出的算是給VR/AR找應用場景。

所謂“元宇宙”也許存在于網際網路背景下的某個發展階段

新技術促進人類文明邁向一個又一個台階,其根本動力源于人類對品質生活以及精彩生命的不斷追求。任何産業或行業的重大改變,都是技術上逐漸積累的結果,是有明顯征兆的。元宇宙反複提及的VR/AR技術早已經擺脫了神秘感,還經曆了2013到2016年的大肆炒作和2016到2019年的市場寒冬,而且至今網絡應用水準、硬體技術、生物技術、神經科學等依然沒有重大突破的情況下,靠VR/AR難以承擔起“元宇宙”之重。

在人類所有的發明中,網際網路對人類影響之大無法估量,就像蒸汽機和電的發明時對人類的影響無法估量一樣。有了網際網路,我們有了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區塊鍊、SDN、VR/AR等等,這些技術或概念還會進一步充分發展,而且,今後還會有新的技術、新的名詞、新的概念等。

(以下文字寫于六年前)

網際網路不僅改變了資訊傳遞的手段,還正在改變我們的消費模式和生産模式。它正在影響人類的思維和情感溝通,以及合作共享精神,未來甚至有可能颠覆人類智慧積澱與生命延續的傳統模式。概括起來,網際網路會經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為資訊互聯,主要是解決人類知情權的平等。

電子郵件、電子論壇、檔案傳輸、網絡新聞,這些網際網路早期應用打開了一扇跨越時空的資訊傳遞之門。網絡的易互動特性,部落格、微信等多種資訊共享平台,滿足了人類參與和表達的欲望。網絡傳輸資訊的量大面廣,滿足了不同人群對資訊的需求,實作了人類知情權的平等。正如加拿大著名學者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所言,媒介改變了人的存在方式,重建了人的感覺方式和對待人的态度。網際網路出現以後,它所能承載的資訊服務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極大豐富,傳遞過程的互動也異常生動。

所謂“元宇宙”也許存在于網際網路背景下的某個發展階段

網絡搜尋帶來了資訊擷取的友善和精準,更為重要的是,網際網路颠覆了傳統媒體“中央複雜,末端簡單”的資訊傳播規律,給新聞和資訊傳播帶來極大的自由,使網民與記者同樣有了話語權,與之相伴的是,網絡又可以便利地把分布于各地的網民形成許多興趣組群,進而直接幹預影響個體的認知過程,并強烈深遠地影響着文化與價值觀念的傳承和發展。

  第二階段為消費互聯,為人類的物質生活需求提供友善。

資訊互通的便捷高效,加速了網際網路為消費服務的程序。從1999年9月的72小時網絡生存測試開始,網絡消費逐漸為國人所關注。如今,人們的購物管道已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集市、商場、超市和門店,電商平台已逐漸成為新的主要消費管道,共享經濟影響着人們的消費模式和消費習慣,同時也極大地刺激了消費需求。

所謂“元宇宙”也許存在于網際網路背景下的某個發展階段

随着二三線地區網購市場的迅速崛起,以及移動支付的發展,加速了電子商務對傳統行業的“占領”。此外,移動終端的爆發增長,不僅為電子商務等第三産業提供友善的新管道,也将推動移動網際網路同物聯網技術不斷深度融合,向可穿戴裝置、智能家居、車聯網等領域延伸,由此為人們提供更豐富和便利的服務,也催生出許多新的業務形态和消費産品。

  第三階段為生産互聯,服務于人類就業和事業發展。

随着對消費鍊條影響的深化,網際網路的觸角繼續向人類活動的上遊延伸,正努力颠覆人們印象中那個仍然封閉而傳統的工業世界。德國工業4.0,美國GE倡導的“工業網際網路”,以及我國的海爾、格力等企業的實踐,都證明一個以使用者為導向的個性化定制時代正在走來。

生産互聯階段将模糊工業生産和農業生産的界限。由于多數人對生命健康的關注要高于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個性化的農産品定制将會迅速發展,農業生産将會先于工業生産的互聯。傳統的工業生産互聯将一改過去分工明确的生産流程,用大資料和雲計算将人、機器裝置、産品、銷售和服務聯系在一起并不斷産生新資料,互相交流,高效分析,實時整合,優化資源和生産鍊,并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生産。

所謂“元宇宙”也許存在于網際網路背景下的某個發展階段

在網際網路資訊技術推動下,工業生産将不斷轉型更新。一方面将極大改變工業制造業的生産群組織方式,大規模的個性化定制将提高生産效率;另一方面将催生制造業服務化等新模式和新業态。未來,智能機器人和高檔數控機床的使用,有望成為先進高端制造裝備的“大腦”。

  第四階段為智慧互聯,幫助人類實作對知識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人類有數千年的文明積澱,每個人也各有其聰明才智,智慧互聯階段将人類所有文化文明積累通過網際網路實時共享,知識個性化學習、藝術無障礙欣賞、精神交流、生活娛樂、文化大繁榮時代到來。未來網際網路發展的重要課題是資訊轉換技術,除了人人之間網上交流之外,如何實作人腦與電腦之間的直接資訊轉換,包括從人腦到電腦、從電腦到人腦的資訊轉換,以及兩腦之間的雙向資訊轉換,這種技術能幫助人們完成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所謂“元宇宙”也許存在于網際網路背景下的某個發展階段

2009年4月,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博士生亞當·威爾遜,戴着布滿電極的帽子,通過意念發出了由23個字元組成的微網誌資訊,進而實作了從人腦到電腦的資訊轉換,類似的研究還在深入。大家都看過的科幻視訊,如果科學家能研制出一種特殊晶片,植入人腦後直接同網絡對接,這樣就可以不用讀書不用記憶而自然而然地擁有豐富的知識了。若果真如此,網際網路将幫助人類真正實作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能的飛躍,徹底改變人類智慧積澱和文化傳承的傳統模式。

  第五階段是生命互聯,滿足人類健康長壽的願望。

健康長壽是人類科技的終極課題。盡管人類的生活品質在不斷提升,醫療技術也常有突破性進展,但生老病死仍是現階段自然人生命的本質特征。人們往往生病了才去醫院,退休了才關心身體。随着健康資訊管理的手段不斷豐富,傳統以疾病為中心的醫療模式将逐漸被以健康為中心、以人為中心的生命管理模式所替代,兩千年前《黃帝内經》裡所描述的聖人治未病将成為普遍的現實。

所謂“元宇宙”也許存在于網際網路背景下的某個發展階段

未來,高頻次的身體狀況監測将取代如今的一年一次體檢,通過睡眠、運動、洗漱、進食、排洩等全天候生理名額的監測,每個人都會在雲端形成自己的生命名額大資料,以便健康評估和健康幹預。将來,每刷一次牙,就能完成一次名額檢測,牙刷會自動向雲端傳送資料。呵護于如此全方位的健康體系,人們可以在更深的層次上去了解生命、疾病、健康,利用大資料去真正管理好自己的生命健康。

不僅如此,随着仿生技術、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資訊轉移技術和人格資訊技術的發展,發明仿生人等某種意義上的人類“永生”,并非沒有可能。有科學家預測,未來“仿生更新”的智能機器人,有望具有自然人體的外觀形體、肌體特性、性别功能和自主意識。人類的人生觀和生命觀可能會産生颠覆性的改變。(李志民,圖檔源自網絡)

所謂“元宇宙”也許存在于網際網路背景下的某個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