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憶在2013,安倍晉三再次任職日本首相後,于當年年末前往日本靖國神社參觀恭拜,此舉在世界範圍内的引起不小争論,更引起我國的全體公民的不滿與憤怒。
日本靖國神社建設的最初意義是紀念在戰争中死亡的士兵,可在戰争環境中,日本軍隊的内裡性質并非是正義之師。
而那些所謂光榮為國的士兵,他們也俱是犧牲在了侵略别國、殘害其他民族、破壞世界和平的大惡之路上。
靖國神社在日本政客的眼中,無亦乎是他們拉攏日本右翼群體的演技秀場,想安倍晉三也是将此看做是自己像某國大表忠心的機會。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縱使粉身碎骨·仍也贖不清的罪孽</h1>
靖國神社在我國人民眼中看來,絕對是這世界最應該被拆除、被夷平的“違章建築”。
而我們之是以會被安倍晉三參拜神社的舉動所刺痛,一方面,我們會将此舉視作罪人對戰争受害者的再次挑釁,而另一方面,是我們内心中一直潛藏的戰争傷痛被再次鞭打。
在日本侵略者侵犯我國領土戰争期間,對我國領土、對我國各民族的人民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侵略戰争中日本所堅持的“燒、殺、搶三光政策”。
在1940年前後的細菌戰戰略,進行過的百千場慘無人道的 人 體 實驗,還有在1937年12月13日那天,中華民族所遭受的那道深如溝壑的傷口——南京大屠殺。
在1937年12月13日,日本軍第6師團攻陷我國南京,并在進城之日,經師團軍官谷壽夫與日本華中軍司令松井石根共同決意,日軍第六師團開啟了一場大規模、長時間的屠殺暴行。
屠殺持續了整整42天,南京一地屍橫遍野,婦女兒童幾乎無一幸免遭到欺淩殘殺,男人老人也盡數死于日軍罪惡的槍口或刺刀之下,南京大屠殺直接将日本的侵略行為上升到反人類極惡的層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劊子手谷壽夫·戰争奸徒松井石根</h1>
谷壽夫,彼時日軍第六師團的軍長,在1937年12月12日攻入南京後,聯結114、18兩個師團共同參與了大屠殺事件。
谷壽夫是軍國主義的崇拜者、是法西斯團體的狂熱者、谷壽夫将一切發展目的和行動目标都依附在武力擴張的大旗下,而其所信奉的作戰信條也極為惡劣——“強奪是保持士氣的最好方法”。
而與這位禽獸将領合作的,是私利野心極為膨脹的又一禽獸,彼時的華中日軍司令 松井石根。
追究戰争曆史,如果谷壽夫是親自率部犯下惡行的罪人,那松井石根便可以被稱為是直接導緻南京大屠殺事件發生的罪惡源頭。
1937年時,日本侵略者本想在上海地區剿滅我國國民黨的軍隊主力,甚至采取在公開殺害戰俘的惡劣行徑去撼動國民黨政府的精神。
但淞滬會戰打響了三個月時間,日方仍不見戰局明朗,又因為攻城部隊損失頗大,便打算放棄攻進南京。
但戰地一線的日軍軍官卻堅持要占領南京,後方參謀部與前線軍隊産生沖突,而松井石根便看準了時機,多方奔走并成功鼓動了參謀部再次下達進攻指令。
次日,日軍總集起超淞滬會戰時的戰鬥力量,對南京發動總攻,國民黨的守城部隊難以為繼,加上有部分将領甚至畏懼到逃離防守戰線的原因,南京城最終淪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死刑僅是最輕的判決</h1>
“我軍警員2200餘人,遭日軍俘虜,于中華門受日軍機槍掃射,負傷未死者便被 活 埋”...
“幕府山一地士兵、村民受鐵絲捆綁,被驅逐至草鞋峽一地,機槍掃射,負傷者被用刺刀刺死,後日軍用煤油焚燒”...
“南京城中華門外,少女遭到日軍士兵欺辱,反抗者受刺刀刺斃命,另,日軍趁夜入戶,不分老幼盡數淩辱”...
這些都是判決法庭上,公訴人以中國政府身份對日本南京大屠殺犯人的起訴内容。
日本投降後,南京大屠殺的兩個主犯谷壽夫和松井石根都被國際軍事法庭追究了罪行,谷壽夫和松井石根分别被定義為乙級、甲級戰犯。
在法庭上,谷壽夫和松井石根一直裝傻抵賴,極力推脫關于南京屠殺事件的一切相關。
可就連二人的辯護律師都不願站在他們的一方,在審判長最後問及辯護律師時,後者僅是以“人證、罪證确實無疑,當以事實以基準遵循法律”對答。
最終,乙級戰犯谷壽夫與中國南京完成公審,并被判處槍決死刑,審判書由蔣介石親自批示。
行刑當天,南京雨花台街道揚起滔天唾啐罵聲,谷壽夫被吓的全身癱軟,甚至已經沒有捆綁束縛的必要。
1947年4月26日,随着子彈從谷壽夫的後顱射入,嘴巴射出,街道邊掌聲喝彩如響雷。
而罪孽更加深重的松井石根也不辱自己那奸惡的名聲,為了逃避審判,松井石根滿懷僥幸地想要躲進宗教文化的庇護所中,他在日本修建了一座觀音寺院,假惺惺的為戰争雙方的士兵祈福祝禱。
最終,松井石根也并未能如願逃脫審判,1945年松井石根被捕并被押送往軍事法庭,并被判處絞刑死刑。
自1945年被捕,松井石根便用盡渾身解數極力為自己開脫,各式各樣的胡話、鬼話都被他說了個遍,但即便是任其胡攪蠻纏了三年之久,松井石根還是難以逃脫人類正義的審判。
1948年12月末,松井石根被送上絞刑架,一陣瘋狂地掙紮後,處刑場面便歸于平靜,在行刑的第12分半鐘,松井石根被判定失去生命體征。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9">結語</h1>
所謂曆史,并不是“過去的事”這麼簡單,曆史,是當今一切現狀的根源,是促使我們知道該如何前進,該向何處前進,并激勵我們走出正确一步的重要參考。
而如南京大屠殺,中華民族這一永久的痛、這一絕不可能愈合的傷。
也正是這道傷痕,會讓我們時刻謹記着革命先烈們為振興祖國、拯救民族所付出的血淚艱辛。
也警醒着我們不要忘卻曆史,銘記國家曾經的動蕩歲月,并帶着革命先輩們殷切期盼将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