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青浦金澤的村民們吃好飯,繞着華為工地散個步

作者:上觀新聞

去年9月27日,上海市政府與華為公司深化戰略合作架構協定簽約暨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項目開工儀式舉行。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項目位于上海市青浦區金澤鎮,總用地面積約2400畝,打造華為全球創新基地。

一年過去了,吃過晚飯,青浦金澤育田村的村民飯後散步,多了一條固定線路——華為青浦研發中心施工場地外,從東到西走一圈,大約三公裡。散步時,村民們也多了一個固定話題——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建得怎麼樣了?

金澤育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潘秋雲算了一下,自己每周至少要去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工地看兩次。“最近西邊已經露出地面了,東邊還在打樁……這一段時間建造速度加快了,之前村民們還說怎麼工地像冬筍一樣露不出頭……施勞工員的活動房子已經造好了,有2公裡長,據說後面還要造……聽說工地上就要住2萬人,非常厲害。”說起工地上的點滴變化,潘秋雲滔滔不絕,刹不住車。

這種興奮感已經持續了幾年。去年,記者遇到潘秋雲時,他就一口斷定:“現在是村裡變化最大的時候。”

作為二級水源保護地,金澤此前長期處于低度開發狀态,用潘秋雲的話說:“這三四十年,鎮上、村裡基本上沒什麼變化。”前幾年,金澤在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和工業用地減量化工作,一些“低小散”企業遷出後,村裡缺乏就業機會,有的村民不得不到徐泾上班,每天需往返80公裡。

2017年6月1日,華為與上海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雙方約定在軟體和資訊服務業、物聯網、車聯網、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示範應用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并正式啟動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項目。2017年11月20日,育田村召開大會,正式宣布華為要在金澤建設研發中心,具體位置就在育田村和隔壁的西岑村一帶。

一年前,潘秋雲曾興奮地告訴記者:“風水輪流轉,以前,村裡人要出門打工,以後,很多人可能要到我們這裡來打工。”潘秋雲的女兒在青浦城區的醫院工作,他希望不久之後女兒能有機會回家發展。

一年過去,有幾位村民已經被招入華為工地,從事廚師、保潔工作。“這隻是剛開始。”潘秋雲這樣評價。但他也有些焦慮:“華為招的人要求專業性比較強,門檻比較高,村裡年輕人目前回來的還不多。”

相比之下,村容村貌的改變更為直覺。這一年,村裡一處原本堆雜物的低窪地,被改造成了小公園;河道兩旁的駁岸上,加建了欄杆;河道上的一座危橋,也被改造加強。

上海青浦金澤的村民們吃好飯,繞着華為工地散個步

河道兩旁的駁岸上,加建了欄杆

上海青浦金澤的村民們吃好飯,繞着華為工地散個步

村裡一處原本堆雜物的低窪地,被改造成了小公園

從根上說,這些變化與華為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對青浦區來說,華為研發中心項目的紅利已經顯現。華為的全資子公司上海海思技術有限公司,2018年注冊到青浦,2019年銷售額61.5億元、納稅2.39億元;2020年銷售額261.5億元、納稅10.15億元;今年第一季度銷售額48.9億元、納稅3.68億元,同比分别增長2.5%、95.25%。

除了華為落地金澤,與華為相關的部配置設定套企業也已注冊在金澤。潘秋雲聽說,現在企業要拿金澤鎮的土地難度大幅增加。“以前一個公司一年能交個幾百萬元稅收已經算很好了,現在每畝地上交稅收100萬元是基本門檻。”潘秋雲認為,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直接影響了村容村貌的變化。

潘秋雲還和記者聊起了水鄉客廳。這個示範區裡的重點項目距離育田村10公裡,但對于水鄉客廳的建設面積和建設進度,潘秋雲一清二楚。“這是示範區裡‘核心中的核心’。”潘秋雲特意在“核心”上加重了語氣,“我們這裡還要建藍色珠鍊、擴建蓮湖村郊野公園,附近的岑蔔村、田山莊村也要改造。”

盤算了一番,潘秋雲說:“反正附近的村子個個都有項目,都要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村裡拆遷之後,潘秋雲家上世紀80年代造的一棟老房子置換成了三套新房。這一年,潘秋雲已經去看了幾次在建的新房。“一套三室,一套兩室、一套一室,房型很好,我馬上要搬進新房了。”潘秋雲說。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孔令君 題圖來源:潘秋雲拍攝的華為工地

來源:作者:陳抒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