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台海網
台海網9月19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思想上“緊”起來、行動上“跑”起來、宣傳上“喊”起來、工作上“管”起來、身子“撲”下去,堅決打赢疫情防控殲滅戰。昨天,廈門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接連釋出多條通告,集美區第一時間召開區委常委(擴大)會議暨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視訊會議,對落實通告要求進行部署。
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不僅要“通知”下去,還要研究、細化出可操作的工作标準,確定執行到位。全區各部門、各鎮街迅速動起來,奔赴一線落實、檢查各項工作,進一步凝聚“防控疫情人人有責”的社會共識,彙集疫情防控的強大合力。
迅速開展檢查落實 守好安全防線
在集美區各物業小區、村道路口,一項項細緻的工作正在快速推進落實:小區(村)車輛人員出入閉環管理、外賣“無接觸”配送、電梯等重點區域按時消毒……昨天,集美區人大上司班子帶隊在全區各物業小區開展随機檢查,“以查促改”推動問題解決。集美區城管局派出687人協助社群(村)設立卡點33個,嚴格要求守好百姓家門口的“安全防線”。
餐飲企業是否取消堂食?是否醒目張貼相關提示?圍繞“11号通告”要求,集美區各鎮街聯合市場監管、商務局、文旅局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昨天下午,全區7589家在冊餐飲企業(含酒店、旅館)均已通知到位,相關檢查、督導工作也正在馬不停蹄地進行。昨天下午,記者随機走訪石鼓路、銀泰百貨等場所,大部分餐飲商家均已張貼起“取消堂食、僅提供外賣”的告示,商場人流量顯著減少。昨天晚上,多個部門還在加班加點對夜市類餐飲企業開展清查。
細化工作标準 宣傳入耳入心
“市場、商超嚴格按照要求限流,多少平方米的場限多少人,我們要幫商戶測算出可執行的标準。另外要醒目标示出單向動線,確定讓人一目了然知道怎麼走……”在昨天晚上的一場區級疫情防控排程會議上,分管負責人對商超、市場的限流提出有可操作性的指導要求,便于商戶、管理機關執行落實。截至昨晚6點,市場監管部門已對全區18家大型農貿市場管控進行檢查落實。
集美區民宗局、區文旅局等加大巡查檢查力度,確定宗廟祠堂、網吧、遊泳館等按下“暫停鍵”。區民宗局啟動日巡查機制,昨天下午随機抽查6家民間信仰場所;區文旅局文化綜合執法大隊昨日出動665人次檢查企業212家次,暫停關閉全區網吧、娛樂場所、電影院、A級景區、遊泳場館等場所1354家。
“各位鄉親朋友請注意,根據我市疫情防控實際情況,現将有關事項通告如下……”昨天,26輛疫情防控“流動宣傳車”穿梭在大街小巷,播放疫情防控的最新通告、權威資訊,擴大疫情防控社會宣傳覆寫面。“老人家、小孩也能及時聽到,提醒一下挺好的。”居民說。集美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将繼續做好防疫科普宣傳、氛圍宣傳,讓防疫宣傳更加入耳、入眼、入心,形成群防群控濃厚氛圍。
【鏡頭】
這一刻,他們并肩作戰

李國良(右)采訪核酸檢測采樣工作。(常立傑攝)
王婷婷在核酸采樣點錄入資訊。(受訪者供圖)
瞿大偉(左一)指導群衆進行預登記。(受訪者供圖)
【連結】
夫妻齊上陣 同心戰疫情
廈門日報帶您走近集美區戰疫“夫妻檔”,了解其“逆行”感人故事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林桂桢 通訊員 馮立東)
“我明天早上6點半要到崗,晚上很晚才能回家。”
“我也有很多采訪任務,一時半會不能回家。”
這是僑英街道社群工作者王婷婷與丈夫李國良的一段微信對話,也是許多抗疫“夫妻檔”近日的真實生活寫照。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集美區的許多“夫妻檔”義無反顧地奔赴抗疫一線,昔日執手相守的夫妻,變成并肩作戰的戰友。他們有的是社群工作者、醫護人員,有的是教師、民警、記者,都在各自崗位上和志願服務中發揮着光和熱,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殲滅戰貢獻力量。
暖心父親變身“主播” 一邊搭帳篷一邊哄娃
“你看爸爸在做什麼?”9月15日下午,在園博國小核酸檢測采樣點,身穿紅馬甲的瞿大偉一邊搭帳篷,一邊拿着手機喃喃自語。同僚上前了解才知道,原來是他5歲的孩子哭着打電話來,他一邊工作一邊哄女兒。
當天中午,集美區政協機關黨員瞿大偉接到通知,征求其能否支援全員核酸采樣工作,他二話不說就奔赴現場幫忙。下午,他的夫妻嚴嬌妹也緊急接到通知,趕到所供職的集美實驗幼稚園參加防控。
他發起視訊通話當“主播”,向女兒解釋手頭的工作:“你看,不僅是爸爸,其他志願者叔叔阿姨為了大家的安全,也都忙得大汗淋漓。”看到女兒的小臉綻放出笑容,他才挂斷電話,放心投入志願服務。此時,嚴嬌妹也在幼稚園忙碌着,忙完馬不停蹄地回家給孩子做飯。
引導群衆排隊、教老年人預登記、為居民答疑解惑……瞿大偉在采樣點一站就是七八個小時,腿都酸麻了,晚上12點多才收工。
對于家裡的困難,瞿大偉隻字未提。但雙方機關上司知道後,給二人安排輪班,讓他們有時間在家陪小孩。瞿大偉說:“組織為我們解決了後顧之憂,讓我們更有力量來抗疫。”
她服務核酸采樣現場 他記錄抗疫感人故事
“國良,你迅速趕到十中,報道核酸檢測情況。”“我們這邊有感人事迹,請你來采訪”……這幾天,李國良像往常一樣奔波在各個核酸檢測采樣點,用相機拍下一個個溫馨的抗疫畫面,用文字記錄着點滴感人故事。
他的妻子王婷婷作為僑英街道的社群工作者,也第一時間上了抗疫“戰場”。掃碼登記、資訊錄入、秩序維護……在核酸采樣現場,她一到崗便穿上防護服忙碌開了。
兩個人都忙,停課在家的孩子怎麼辦?
“你們安心抗疫,我明天一早就坐火車過來。”李國良的丈母娘正在江西老家,不顧親朋好友的勸阻,毅然踏上前往廈門的動車。老人家60多歲了,到廈門顧不得休息,就開始做飯、洗衣、拖地。李國良夫婦一大早就出門了,晚上到家看着收拾得井井有條的家、酣然入睡的孩子,相視一笑:“我們可以全心參加防疫了。”
王婷婷日常從事會計工作,每到抗台風、防汛、防疫等時刻,就主動到一線支援,被同僚們笑稱為“救火隊員”。軍人出身的李國良,在部隊就數十次參加急難險重任務,轉業到地方後依然保持着軍人的優良作風,積極投入每次“戰鬥”。
“有些居民不熟悉流程,我們從業人員要耐心細緻地為他們提供幫助。”王婷婷說,為了群衆的健康,一切辛苦都值得。她與李國良都相信,大家團結一心,就會早日迎來雲開“疫”散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