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的天策上将是不是已封頂,對比曹操的加九錫如何?

李世民的天策上将是不是已封頂,對比曹操的加九錫如何?

上以秦王功大,前代官皆不足以稱之,特置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冬十月,以世民為天策上将,領司徒、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增邑二萬戶,仍開天策府,置官屬。—— 《資治通鑒·唐紀五》

參考這段記載,唐朝初期平天下過程之中,李世民可謂是功勞赫赫,堪稱開國第一功臣,在平定洛陽以後,當時李世民已經位列秦王、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國軍事)兼尚書令(尚書省長官,宰相),以王爵來說,唐朝封親王,一般以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為封号,秦國是當時諸侯國中最強大一國,秦王自然也就是諸王之首,僅次于皇帝和太子,以官職來說李世民又是太尉兼尚書令,可以說是封無可封。

這種情況下,總不能讓太子李建成下去,讓秦王李世民當太子,可以說李世民當時已是功高震主了,于是唐高祖李淵幹脆也不看前代官職有沒有合适的虛職,而是别出心裁特置出天策上将,這樣一來雙方面子都好看。

名義上來說,天策上将僅次于名義上的文官之首三師(即太師、太傅、太保),不屬于是封頂。但實際來說天策上将已經封頂了,因為三師都是虛職,沒有實權,而且一般是加授給年高望重的大臣,也不适合李世民,甚至更多時候三師就是空懸狀态,多用于功大德高的大臣死後追封贈銜,相比之下天策上将雖非實權官職,但也并非虛職,可以說有些不倫不類,但是實權還是有的,是掌全國征讨,并總判府事,而且還可以“許自置官屬”。

這個權力對于李世民來說,雖然作用不大,但意義非凡,雖然他在征戰天下的過程之中,通過各種手段拉攏形成了一個以自己為核心的強有力政治集團,但這些人并非是他的屬官,可以名正言順追随聽命于他,而天策上将可以自置官屬,也就是自己招募人才作為天策府中官員,使他的政治集團合法化,這個權利和太子的東宮體系一般,等于可以名正言順的組建自己的小班子,培養自己的勢力。

李世民的天策上将是不是已封頂,對比曹操的加九錫如何?

是以就實際來說,天策上将其實已經封頂了,因為這是封無可封狀态下唐高祖李淵為其特置的官職。

而正是因為李世民功高震主,自此唐高祖李淵開始有意識扶持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來打壓李世民,像武德後期的重大軍事行動,統帥已經不是李世民,而是以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代之,在玄武門之變爆發前夕,李元吉作為拒突厥統帥,更是要奪秦王府精銳為自己所用,要架空李世民,是以李世民靠着自己的強有力的政治集團來了一個玄武門之變,是絕處逢生徹底翻盤,最終成為皇帝。

還有人說像曹操那樣加九錫,贊拜不名,劍履上殿,才是真正的封頂,其實這兩者是不一樣的。

像加九錫,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尤其是這個加九錫,往往是權臣權勢滔天,要篡位之前的必備套餐,即使他沒有篡位,他的兒子也會完成這一步,通常來說,這是臣子權力達到足以取皇帝而代之,并且自己也有野心以後的水到渠成的待遇,屬于是一種殊榮。

而唐太宗李世民的天策上将,隻是官職上的比較,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名義上來說,天策上将是僅次于三師,沒有封頂,結合實際來說,可以說是封頂了,是以李世民登基以後将這個不倫不類的官職廢除,之後再沒有複立過,終唐一世,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一人當過天策上将。

到了後世五代十國和宋朝時期也隻有六人得此殊榮,而且宋朝的天策上将屬于虛職和贈銜,而五代十國亂世中因為皇權不盛,倒是出現過實權的天策上将,至于再往後的元明清大一統王朝,更是沒有設過天策上将一職,因為天策上将身為武将之首,又可以開府,名正言順組建自己的勢力,妥妥的是跟太子東宮相争的配置,一旦設定肯定有巨大隐患,自然再沒有出現過,當然随着皇權的加強,權臣加九錫篡位改朝換代在之後也沒有出現過,而這一切都是在皇權逐漸加強的基礎上。

李世民的天策上将是不是已封頂,對比曹操的加九錫如何?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