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實版“亮劍”:王近山揮大刀與日軍肉搏,意外端掉日軍觀摩團

作者:不要害怕獨自閱讀

在《亮劍》這部經典電視劇中,主角李雲龍敢拼敢打,不按常理出牌的打仗風格,讓人們津津樂道。尤其是李雲龍所在的獨立團伏擊日軍觀摩團,最後戰士們和日軍軍官正面拼刺刀的情節,更是讓人大熱血沸騰。這一故事并不是藝術加工,而是八路軍曆史上一場真實的伏擊戰,而這場戰鬥的主角,就是李雲龍的原型人物之一王近山将軍,伏擊戰的地點是山西臨汾一帶的韓略村。

真實版“亮劍”:王近山揮大刀與日軍肉搏,意外端掉日軍觀摩團

1941年,岡村甯次擔任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此人發明了鐵滾戰式三層陣地法,推行“三光政策”,其作戰部署可謂毒辣:第一層兵力裝備精良,多路出擊,主要用于尋找八路軍主力,先是北上繼而南下,兩輪掃蕩下來八路軍幾乎被折騰得筋疲力盡,并把這股兵力稱為“大滾”。

真實版“亮劍”:王近山揮大刀與日軍肉搏,意外端掉日軍觀摩團

岡村甯次

第二層兵力就一個任務:打砸搶燒,遇到村莊就掠奪物資,放火燒民房無惡不作,這股部隊叫做:快剔掃蕩。

第三層兵力可謂狡詐,每天前進40裡随即掉頭折返十裡,防止八路軍從包圍圈裡跳出來,最後這批部隊稱為“小滾”。

日軍的層層包圍,确實給了八路軍不少壓力,太嶽軍區決定轉移。1943年5月26日,冀南軍區一分區機關一行500餘人在20團2營的護衛下轉移,怎料在途中與日軍大部隊迎面撞上。

由于武器裝備落後,加之轉移的隊伍中非戰鬥人員較多,八路軍苦戰三天三夜後,付出了重大傷亡代價,包括20團團長徐紹恩、政委李漢英、參謀長何明在内的指戰員壯烈犧牲。就在八路軍忙于應付日軍進攻時,蔣氏居然背後捅刀子,把防範日軍的6個師調至西線,加上之前部署在此的部隊總計十多萬人,準備兵分多路進攻延安。

真實版“亮劍”:王近山揮大刀與日軍肉搏,意外端掉日軍觀摩團

此時,八路軍也判斷出了蔣氏的意圖,随即把蔣氏的陰謀利用廣播發送到了全國,揭露了其借助日軍消滅八路軍的陰謀,利用輿論給蔣氏施壓。同時也電令各部,除了反掃蕩還要防範蔣軍的偷襲。此時的王近山,接到了北上保衛延安的任務。王近山是著名的虎将,他敢打敢拼,拿着砍刀與日軍肉搏,是以得了個“王瘋子”的稱号。也正是他這種不要命的打法,竟然為八路軍解了圍。

1943年10月20日,王近山率部北上,途中經過洪洞縣時,偵察員傳來消息,八路軍駐地附近的韓略村裡旁有條公路,日軍每天都有汽車來往,白天給掃蕩部隊送物資,傍晚再把掠奪來的物資運送回據點。此地屬于日軍三層陣地法的第一層和第二層的交界地帶,護衛這些車的日軍相當松懈。王近山聽到這個消息後頓時火冒三丈,當即決定消滅這股日軍,把群衆的物資再奪回來。

真實版“亮劍”:王近山揮大刀與日軍肉搏,意外端掉日軍觀摩團
真實版“亮劍”:王近山揮大刀與日軍肉搏,意外端掉日軍觀摩團

王近山

不少人反對這麼做,一方面,八路軍接到的任務是守衛延安,再一方面此地深在日軍腹地,一旦暴露容易被包圍。但是,王近山在反複偵察地形後認為此戰必打,因為在韓略村有個隘口,僅能通過一輛卡車,兩側都是懸崖峭壁,非常有利于伏擊戰。

同時,八路軍最近老是被追着打,要是能打一場漂亮的反擊戰,必定可以鼓舞部隊的士氣。大家聽後覺得有道理,便按照作戰計劃展開部署。王近山把部隊以連為機關一分為二,五個連繼續北上支援延安,剩下的四個連配合地方武裝打伏擊戰。

10月24日,伏擊的戰士們看到了遠處公路上的煙塵,判斷日軍已經接近。但等到日軍靠近了才發現,這次來的不是日軍的運輸隊,而是三輛小車和九輛滿載日軍的大卡車。要不要打?王近山覺得,來都來了,一定要打!随着一陣槍響,八路軍指戰員的子彈像雨點一樣潑向日軍車隊。日軍雖然損失慘重,但是依然在依托卡車反擊。王近山見狀,急脾氣就上來了,脫了上衣抄起大刀就沖鋒,戰士們見狀直接上刺刀沖了上去。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戰鬥,八路軍消滅日軍100餘人,僅2人逃跑,炸毀汽車9輛,繳獲60多支步槍6挺重機槍,一百多把戰刀。一開始王近山還犯嘀咕,怎麼這股日軍有這麼多軍官?當時匆忙撤離沒有多想,後來才知道,這是一支日軍的觀摩團。日軍組織軍官興沖沖地來“觀摩”,不過他們還沒到“觀摩台”,就被八路軍半路斬殺,讓日軍顔面盡失。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