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黃埔第一
蔣先雲,湖南新田人,進入黃埔之前就是共産黨員,很少人知道,他的入黨介紹人是毛澤東,入黨後被毛澤東派往安遠路礦開展勞工活動,二十歲出頭的蔣先雲在安源辦夜校,建立黨組織,把勞工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當時的反動派将他視為頭号敵人,懸賞大洋一千活捉蔣先雲,二十歲的年輕人這樣值錢的在當時真的不多。
蔣先雲畢業于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五四運動時期是湖南學生聯合會總幹事。1924年,孫中山先生建立黃埔軍校,蔣先雲經毛澤東、夏曦的介紹投考黃埔,在黃埔一期一千多人的入學考試和畢業考試中中,蔣先雲都是第一名。
曾有人感歎,可惜黃埔一期不發金牌,否則大小金牌都會落入蔣先雲的荷包,他是真正的黃埔英傑,文的武的沒有一樣不拿第一,陳赓服氣,賀衷寒眼紅,很多同學都以他為傲。蔣校長為了擁抱蔣先雲,不知道動了多少心思,不知道掉了多少白發,但道不同不相為謀,蔣校長終究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2.創辦青軍會
黃埔軍校是1924年5月開課的,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廣州發生了商團事件,商團不僅控制了廣州的經濟,還威脅當時廣州的國民政府,廣州的的革命形勢一落千丈。蔣先雲突然萌生了一種大膽的想法,聯合革命青年軍人,建立一個革命組織,來對抗當時的反動派。
蔣先雲很快就行動起來,經過與陳赓、李之龍等進步的革命軍人溝通聯絡,開始籌備“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他把當時的籌備情況報告了蔣校長和廖仲恺先生,蔣校長和廖仲恺先生極力贊成。
蔣校長說:“很好、很好,你放手去幹,我全力支援。”
廖仲恺說:“這是一個好事情,也是一個好想法,我一定支援你們。”
有人認為廖仲恺對蔣先雲創辦青軍會是真心支援,而蔣校長的支援有敷衍勉強的情分,其實這是對蔣的一個誤會,在當時的情況下,黃埔島上對立的兩派還沒有形成,青軍會的目的是與當時軍閥和反動派為敵,這與當時蔣當時的思想本質沒有沖突,他想青軍會的核心是黃埔學生,黃埔的核心非他蔣校長莫屬,而當時國民黨他的老對手汪精衛的威望比他要高,蔣通過這個組織擴大自己的影響,因而自己的得意門生創辦青軍會,作為校長的蔣的确積極支援了青軍會的建立。
經過幾個月的籌備,青軍會于1925年2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成立大會可謂是盛況空前,蔣先雲當選唯一的中常委常務執行委員。青軍會成立後便開始東征,黃埔學生軍一路凱歌,勢如破竹。
東征結束後,青軍會的執行委員、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在王柏玲的授意下,創辦了“孫文主義協會”,如果說“青軍會”是共産黨員為主的進步組織,“孫文主義協會”則是國民黨右派的大學營,兩個黃埔學生組織的成立一開始就是對頭,黃埔青年學生開始選邊站隊,作為校長的蔣開始還能公正地對待,随着國共兩黨的分歧越來越大,蔣更偏心于“孫文主義協會”,但蔣校長依然沒有放棄對蔣先雲的拉攏和争取。
3.北伐同心
1926年7月,黃埔軍校準備北伐,蔣組織北伐軍總司令部自己擔任總司令,他第一個邀請的就是蔣先雲,他親筆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力邀蔣先雲一定前來就任,當時的蔣先雲因蔣在1926年3月20日驅趕黃埔共産黨員憤而離開了黃埔,他一邊在毛澤東的農民運動講習所當教員,一邊參加勞工糾察隊的罷工,當時的勞工運動領袖劉少奇、張太雷都很喜歡都很喜歡這個黃埔最優秀的學生,而張國焘卻極力排擠。
接到蔣校長的邀請,蔣先雲第一時間向當時的中共廣東省委上司陳延年進行了彙報,得到陳延年的首肯,蔣先雲來到黃埔向蔣校長報到,看到自己的得意門生進來,蔣校長滿面春風地拉着蔣先雲的手,懇切地說:“巫山,來了就好,我很需要你,别人代替不了你。”然後将自己早已準備好的委任狀拿出來,上面寫着“北伐總司令秘書、總司令副官。
後來的北伐途中,蔣校長對蔣先雲禮遇有加,凡事都征求蔣先雲的意見,遇到決策不下的事情,特别是軍隊裡面的人事調整,就把蔣先雲喊到自己的辦公室,要蔣先雲給自己拿主意,蔣先雲工作也特别勤奮,北伐軍總部和蔣個人的宣言幾乎都出自蔣先雲的的手筆。
很多人都贊美說:“師生都是人中龍鳳,又如此默契者莫過于此。”
記者們将北伐軍總司令與他最得意的門生默契工作的情形作為佳話登載在報刊上,還有兩個人的照片。
蔣校長看到了,他内心很高興。
黃埔系的學生看到了,很自豪地向人介紹:“這是我們的校長,這是我們的同學。”羨慕之情溢于言表。
被蔣驅逐的共産黨員看到了,心裡的滋味是五味雜陳。
張國焘看見了,滿臉狐疑。
而蔣先雲自己看到了,默默無語,他内心清楚,自己是蔣校長第一門生的的标簽已經撕不掉了。
4.分道揚镳
北伐占領南昌後,蔣決心與共産黨決裂,因為蔣先雲是堅定的共産主義者,蔣決定最後與蔣先雲攤牌,此刻他的内心依然還存有一絲希望,希望蔣先雲能回到他的身邊。
蔣看了看濃眉大眼的蔣先雲,說:“北伐第一師已經補充完整,師長王柏玲兵敗跑到上海去了,巫山,我想讓你去擔任師長,你意下如何?”
“我資曆尚淺,不能擔此重任。”蔣先雲說。
“資曆沒問題,隻要你聲明一下,退出共産黨即可。”在自己的得意門生面前,蔣校長永遠是笑容燦爛。
“那你另選師長吧!”蔣先雲的話出乎意料的格外堅定,說完就走出了蔣校長的房間。
看着蔣先雲的背影,蔣又叮咛了一句:“給你兩個月時間考慮。”到這個時候,蔣還沒有放棄争取蔣先雲。
蔣先雲徘徊了一個多月之後,不辭而别,投武漢而去.
1927年4月12日,蔣在上海向共産黨舉起了屠刀。
武漢,30萬人舉行讨蔣大會,蔣先雲擔任大會主席,并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說,蔣先雲憤怒聲讨:“蔣賊不出,世無甯日。”
昔日的師生此刻已分道揚镳,二蔣的緣分就此全部完結。
5.慷慨赴死
盡管蔣先雲毅然與蔣決裂,但武漢并沒有敞開懷抱擁抱蔣先雲,讨蔣大會後,很多黃埔學生拿着不久前登着二人合影的報紙在蔣先雲背後指指點點,這點蔣先雲并不在意,但當時的共産黨内部不斷有人懷疑他、攻擊他,這讓他分外寒心,當時的中共中央代表,湖北省委書記張國焘多次質問那些信任蔣先雲的同志:“你們怎麼會相信蔣先雲這個人?這個人是蔣介石的第一門生,個人升官發财的思想特别嚴重,他如果不投靠蔣介石,我不姓張。“
張國焘最後卻食言了,到最後慷慨赴死蔣先雲都沒有去投靠蔣,而他臨死之前都沒有改姓,但他對黃埔學生犯下的罪行馨竹難書,蔣先雲的犧牲很大的原因是出于他的折騰和打擊。
面對張國焘無止境的審查,蔣先雲突然有點灰心,他向朋友傾訴:“做人怎麼這麼難呢?這麼難還不如死了。”
那段時間大家都很忙,沒有人注意蔣先雲的情緒很低落。
蔣先雲最後立志要死了,但他的意志沒有消沉,他選擇了一種英雄和悲壯的死法,他想用死的的形式讓自己的生命綻放最後的光芒。
2017年5月28日,北伐軍在臨颍與奉軍決戰,北伐軍隻有兩個師,而奉軍不少于八萬人,還有飛機坦克助戰,戰局對北伐軍非常不利。
蔣先雲擔任七十七團的團長,要求本團從右翼出擊,打亂了敵軍的整體防禦,包圍了位于史莊的敵炮兵陣地,但部隊傷亡很大,蔣先雲不幸左腿中彈,士兵要把他擡到安全的地方,但蔣先雲不肯,他要求把他的馬牽過來,解下左腿上的繃帶,紮住傷口,跨上大白馬,拔出指揮刀,朝天一指,豪氣萬丈地高喊:“沖鋒,向前沖鋒。”
七十七團的官兵頓時發出一陣怒吼,紛紛從掩體後面站起來,緊随着他們的學長黃埔嬌子蔣先雲朝敵人陣地撲去。
“蔣先雲不要命了!”二十六師師長不遠處看見了這個情景,派人傳令:“叫蔣先雲下來。”
蔣先雲的大白馬無疑成了敵人的目标,一顆炮彈在蔣先雲身邊爆炸,蔣先雲人和馬撲倒在地,蔣先雲身受重傷。
“師長叫你下去。”師長的傳令兵急忙喊道。
蔣先雲掙紮爬起來,指令傳令兵:“快扶我上馬,我要沖鋒。”他手握刀柄,滿臉鮮血,巍然挺立于硝煙中。
力拔山兮氣蓋世。
蔣先雲揮刀朝天一指:“弟兄們沖啊。”喊聲中一人一馬向槍林彈雨中奔馳而去。
又一顆炮彈在蔣先雲身邊炸開,蔣先雲再次落馬,再也沒有站起來。
一代人傑黃埔嬌子蔣先雲英勇陣亡。
蔣先雲犧牲的消息傳來,蔣校長在南昌默然無語,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一聲長歎,張國焘卻内心竊喜,在他爬上高位的路上又少了一個勁敵。
最後再複述一遍,蔣先雲:湖南新田人,1902年7月14日生,1927年5月28日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