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尚昆、劉華清、張震、遲浩田、張萬年集體驗收,這把“100億也不賣”的“國刀”是如何打造的?

作者:新京報政事兒

10月11日晚,央視《老兵,你好》欄目,專訪了老兵沈從岐,他是解放軍儀仗指揮刀鑄刀人。

楊尚昆、劉華清、張震、遲浩田、張萬年集體驗收,這把“100億也不賣”的“國刀”是如何打造的?

訪談中介紹,從1953年6月中國開始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到1992年國慶前夕,三軍儀仗隊的執行隊長佩戴手槍,在外交場合使用的是簡單的徒手禮,缺少神韻和風采。

據公開資料,1992年年初,中央軍委頒布指令:決定為三軍儀仗隊改制新式禮賓服,儀仗隊執行隊長和分隊長将原來佩戴的手槍改為儀仗隊指揮刀,将徒手禮改為更加威武莊嚴的軍刀禮。

儀仗指揮刀由沈從岐曆經多次設計,于1993年10月1日被天安門國旗護衛隊正式啟用,沿用至今。

楊尚昆、劉華清、張震、遲浩田、張萬年集體驗收,這把“100億也不賣”的“國刀”是如何打造的?

資料圖

沈從岐1940年11月出生在“寶劍之鄉”浙江龍泉的一個農民家庭。解放後,沈從岐被保送入學,後加入公安部隊成為一名偵察戰士。在部隊燒柴火時,他發明了“老虎竈”,大大節約了木柴資源,在1963年、1964年被評為“五好戰士标兵”“毛主席的好戰士”等,兩次榮立三等功,1964年6月在北京受到毛澤東等老一輩黨和國家上司人的接見。

1971年退伍後,沈從岐進入一家化肥廠工作,1983年沈從岐擔任慶元縣造紙廠黨支部書記兼副廠長,1985年擔任中山帽廠廠長。

據公開報道,制作指揮刀的任務,當時由原總後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負責,由中國軍械專家黃昭麟工程師負責制圖。但當時全國十餘家知名刀劍制造廠,都因指揮刀的技術、工藝難度不敢接受任務。一位上司想到了沈從岐,他曾在1990年亞運會期間贊助了600把“中山寶劍”贈送給外賓,有關方面立即與他取得聯系。

“政事兒”注意到,從初步設計到最終敲定,沈從岐十易其稿,指揮刀在1992年9月通過了集中審議。

沈從岐在訪談中介紹,當時中央軍委要求,指揮刀必須是一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指揮刀,而且在任何情況下要保證做到萬無一失。

央視訪談中介紹,1991年接到該項任務時,沈從岐的身份是中山帽廠的廠長。由于沒有項目資金,沈從岐動員全家老小湊了38萬元,把中山帽廠的專家職工組織起來,從龍泉聘請寶劍制作專家和工程師。

由于全世界的刀的設計多為弧形,是以第一個版本的指揮刀也有弧度。據浙江省檔案局披露,第一次送審時,鄧小平看後批示,“泰山壓頂不彎腰!”此後,沈從岐想到了中國傳統的劍,決定把刀做直,“刀劍合一”。

在技術攻堅階段,沈從岐找到了隐居數十年的鑄劍高人張建平,最終獲得一本祖傳制刀秘籍,完善了工藝流程。

據《西部大開發》雜志2017年報道,1992年9月,沈從岐将第十次把樣刀送到北京,楊尚昆,劉華清、張震、遲浩田、張萬年等集中審議,通過了指揮刀的驗收,稱贊其為“天下第一刀”。時任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将寫下“威武文明、壯我軍威”八個大字。

沈從岐在節目現場介紹,指揮刀刀身長1米、寬2.5厘米,重1.65公斤,刀的頂部是一顆大紅寶石,周圍鑲嵌着34顆小寶石,象征中國34個省、市、自治區和台灣省及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區;刀身底部飾以雲龍紋,護手用牛皮包紮,外觀正視是展翅欲飛的鳳凰,側視是一隻和平鴿;和平鴿的設計中留了一個“殘子”,提醒我們“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痛”;一面銘刻“天下第一刀”,另一面銘刻“護衛國旗、重于生命”或“威武文明、壯我軍威”;刀鞘上有九條龍和萬裡長城,刻有“國刀”、“不到長城非好漢”字樣。

楊尚昆、劉華清、張震、遲浩田、張萬年集體驗收,這把“100億也不賣”的“國刀”是如何打造的?
楊尚昆、劉華清、張震、遲浩田、張萬年集體驗收,這把“100億也不賣”的“國刀”是如何打造的?

“政事兒”注意到,沈從岐在央視訪談中透露,1994年7月,曾有兩名外商欲出資1000萬美金買下專利權,被他斷然拒絕。

當時,兩名美國人帶着翻譯找到沈從岐,提出給他1000萬美元,要在中國開一家“天下第一刀”的公司,要求“我們叫你見誰就見誰,叫你給誰鑄就給誰鑄”,刀都要打上美國的記号。

他當場拒絕,“就是給我100個億,我也不賣國的,你們就走吧。”

楊尚昆、劉華清、張震、遲浩田、張萬年集體驗收,這把“100億也不賣”的“國刀”是如何打造的?

據公開資料,沈從岐隻在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六十周年等節點制作過少量紀念刀,工藝稍有不同。指揮刀的标準始終保持審定後的原樣,從未改款。

“政事兒”(微信ID:xjbzse)撰稿/記者 許騰飛 校對:柳寶慶 資料來源:央視、人民日報海外版、浙江省檔案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