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宋懿
2021-11-01 17:26
時隔七個多月,王毅同布林肯又見面了。當地時間10月31日上午,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意大利羅馬舉行會晤。
兩人此次對話,正逢拜登政府試圖“控制中美之間日益激烈的競争”,美國在台灣問題、中國臨近海域以及所謂“人權”問題上與中國關系緊張之際,是以成為G20峰會期間最受關注的大事件之一。
對于這次會面的成果,中方是何評價?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1月1日在應詢時表示,美方這幾年奉行錯誤的對華政策,緻使中美關系遭受全面沖擊,王毅外長已經代表中方提出明确反對。
“台灣問題是中美之間最敏感的問題” 沒有之一
當天上午,布林肯抵達中美會晤地點。不少媒體注意到,兩人在見面時沒有握手,也沒有碰肘,隻是站在各自國旗前進行了合影。随後,雙方進行了約50分鐘的會晤。

當地時間2021年10月31日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羅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不過,相較于雙方見面時的禮儀,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晖更關注會晤的内容,特别是王毅外長針對美台勾連以及中國對台灣問題的核心立場的表述。
從外交部的新聞稿來看,這次會談議題很多,其中,王毅在台灣問題上的表述,占了相當重要的比例。每一句話,都直接、坦率,甚至嚴厲。
王毅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之間最敏感的問題。一旦處理失誤,将對中美關系造成颠覆性、全局性破壞。
“‘最敏感’,而且沒有之一,再次表明中方一以貫之的堅定立場。”蘇曉晖說道。她表示,對于台灣問題在中美關系中的高度敏感性,美方并不是不知道,但卻仍然頻繁滋生事端,暴露出“賭徒”心理,誤以為越是打複雜敏感的牌,“效果”越是立竿見影。
就在G20會議前夕,美方政要多次發表涉台不當言論。拜登在CNN上月21日播出的一檔電視節目中公然放話,稱美國将“協防台灣”;27日,拜登又在東亞峰會線上會議上揚言,美國對中國在台灣海峽的“脅迫”行為深感關切,并宣稱“美國對台承諾堅如磐石”。
美國國防部長也有類似的表述。日前奧斯汀在參加北約國防委員會時揚言,如果台灣地區遭到中國大陸的攻擊,美國一定會給予台灣“軍事上的援助和支援”。
布林肯近期也有挑戰一中原則的舉動,當地時間10月26日,布林肯突然釋出涉台聲明,公然宣稱美國支援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系統”。
對此,在G20峰會期間,王毅代表中方嚴肅表明立場。王毅表示,美國等個别國家,近段時間以來企圖在台灣問題上搞突破,這一舉動違背了國際共識,也違背了他們在同中國建交時所作出的承諾,破壞了台海和平穩定局勢,更損害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蘇曉晖注意到,王毅外長在向美方展示後果時,用了“颠覆性、全局性破壞”這樣的嚴厲措辭,話說得很重,但隻有把話說清楚,才能避免美國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沉迷于打‘台灣牌’,必然會對中美關系造成巨大的損害,也勢必會讓美方付出巨大代價。”蘇曉晖強調。
美國姿态變了?
近期,中方不止一次向美方正告立場,在蘇曉晖看來,這樣的溝通和警告是有效果的。這次,就有不少媒體将王毅和布林肯在羅馬的會面,與阿拉斯加安克雷奇那次進行了比較,認為美國姿态上的轉變“有迹可循”。
在安克雷奇時,美方姿态傲慢、講話逾時、轟趕記者,不講外交禮儀,上來就想給中國一個下馬威。
但這一次,是布林肯前往中方代表團駐地,屬于“登門拜訪”,而且走的還是側門,不少媒體以此作為新聞眼進行了報道。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刁大明觀察到這些細節後表示,誰更有求于誰顯而易見。
布林肯抵達會晤地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與王毅會晤後不久,布林肯又出現在了CNN的一檔節目中,主持人指出美方最近涉台言論的沖突之處,并追問到底會不會“保衛台灣”,布林肯抖出成套的外交辭令,稱美方“政策未變”、“承諾長期存在”等等,并強調了三遍美方會確定“台灣有能力自衛”,絕口未提美方會“出兵幫助守島”。
對于布林肯的這番“美式太極”,CNN作出總結:在拜登“協防台灣”表态後,美國“後退”了。
不過,美國究竟是真的改弦更張,還是“以退為進”,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盡管在與王毅舉行會晤時,布林肯重申,美方将繼續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在香港《南華早報》看來,布林肯仍在延續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一直奉行的“戰略模糊”政策。
長期關注中美關系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也注意到,在今年9月10日中美元首通話中,美國總統拜登用的也是“一個中國政策”的表述,而非中方始終強調的“一個中國原則”。一詞之差,充分反映出美國在“一個中國”問題上用盡模糊政策。
蘇曉晖則表示,盡管美方口頭上一直在表達對一中政策的“支援”,但從其近期表現來看,已經在“稀釋”或颠覆一中原則,核心目的就是要和中國展開競争、對抗和圍堵,中方絕不能讓美方得逞。
是以,在揭露了美方的真實意圖後,王毅直接向布林肯提出三點要求:奉行真正的一中政策,而不是假的一中政策;履行對中方所作的承諾,而不是背信棄義;把一中政策真正落實到行動上,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
為管控分歧留下希望之窗
除了台灣問題,王毅還就美方損害中方正當權益的各類問題表明中方的嚴正關切,并拿出了的實錘。王毅指出,僅本屆國會就出台了300多項反華議案。美方還将900多個中國實體和個人列入各種單邊制裁清單,嚴重破壞了中美之間的正常交往。此外,還在全球範圍拼湊打壓中國的各類小圈子,甚至對很多中小國家施加壓力。
擺完事實,王毅外長繼續同布林肯講道理:這些做法不符合兩國人民利益,不符合國際社會期待,不符合時代發展潮流。
在要求美方改弦更張的同時,王毅也表示,願意建立常态化接觸,并尋求增進中美合作關系。
美方這次也在聲明中表達了兩國保持開放溝通管道、負責任管控兩國競争的重要性。布林肯重申了兩國利益交織的領域,以及可以開展合作的領域,包括北韓、緬甸、伊朗、阿富汗和氣候危機。有輿論指出,這是拜登上台後第一次在布林肯的官方聲明中,看到有關“中美雙邊關系合作”的内容。
有分析指出,通過又一次高層直接對話,雙方達成了保持經常性聯系和溝通的共識,無論如何,這為兩國管控分歧、避免對抗和危機保留了一扇希望之窗。刁大明對此表示贊同,但他同時表示,這樣的聯系和溝通需要“政治準備”,美方在關鍵問題上更不能“踩線”、“玩火”。在G20和未來的COP26架構下,美國肯定希望能在相關議程上得到中國的了解與支援以實作自身目标,但如果美國繼續挑戰中美關系的底線,就可能動搖政治基礎,造成“颠覆性和全局性破壞”。
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所言,希望美方切實把兩國元首的共識落到實處,同中方一道加強對話溝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為下階段的交往做好政治準備提供必要條件。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宋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