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衆生”平台謎局探秘(六)——公司董事長離境的幾種坊間傳聞
(引言)2020年9月初,一家位于北京市東城區銀河SOHO大廈内營運7年之久的、主營民間借貸居間中介服務的公司——"和諧衆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諧公司")突然發生老闆離境事件,進而引發平台内各部門全部業務停擺,公司職場關閉。
據了解,通過該平台居間借貸的總資金盤超過20億元,截至平台關閉時,仍有12億元外部債務尚未收回,涉及财富端客戶約700餘戶家庭。平台關閉後,其中部分債權人在核對自己的債權時發現了自己持有的部分債權為“虛假債權”(即“一權多轉”現象)目前,持有虛假債權的客戶報警,東城區經偵支隊以該平台涉嫌“合同詐騙”介入調查。持有真實債權的客戶分别通過申請仲裁和訴訟等民事手段各自進行追索。
平台關閉後,北京電視台《法治進行時》欄目和《新京報》等媒體也進行了相關報道。但是,讓媒體和社會疑惑的是,仿佛越是報道,對這個事件産生的疑問就更加撲朔迷離,使外界對本次事件陷入了謎局。
為了探究“和諧公司”這次事件的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本文作者通過大量走訪調查各類當事人、員工、高管等相關人員,将分幾個專題進行探究,力圖還原事件的真相,并嘗試以法律的角度對該平台的各類謎局進行深入剖析。也為今後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提供可思考和研究的素材。今天的專題是《“和諧衆生”平台謎局探秘(七)——公司董事長突然離境的幾種坊間傳聞?》
2020年9月初,“和諧公司”的員工們仍舊在照常上班、下班,仿佛一切并沒有什麼異樣。據采訪有關公司員工說,8月31日周一,董事長王慶祥還給全體員工在每周的早會上開會,激勵員工做業務,并且當天還與公司高管雲軒在公司加班到很晚。第二天便沒有人再看到過他們,直至持續幾天後,許多業務員、部門經理需要請董事長和高管簽字,總是找不到人。這種反常的情況引起了時任客監會主席徐先生的警覺,徐先生緊急召集了一些客監會委員通報情況,并決定9月7日面向公司全體财富端的債權人客戶以視訊會議的方式進行通報。
目前關于公司董事長王慶祥和高管雲軒在2020年9月初的突然離境事件的原因,在客戶與員工中有諸多版本的坊間傳聞,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進入2020年2月初,國内新冠疫情爆發,平台外部債務借款單大面積出現停息違約,平台上開始大規模出現“虛假出讓債權”。6月份,北京新發地出現二次疫情,外債借款單幾乎全部淪為呆賬,同時“虛假出讓債權”數量激增。也就是說進入2020年後進行接債權的投資人,大機率接的都是這類債權。然而,在平台出現虛假出讓債權後,終于被某些風險意識較強的債權人發現。因出讓虛假債權事情突然敗露,導緻王慶祥與雲軒突然離境。
(2)進入2020年後,随着外部債務大面積出現違約停息,平台營運出現了資金鍊斷裂症狀,導緻給債權人的息費和出借本金的贖回造成了嚴重困難,緻使債權人客戶心理出現了嚴重浮動。時任客監會主席徐先生認為“客監會”僅僅從外部監督公司已經無濟于事,必須成立一個直接接手管理公司營運的新組織——“公司聯合管理委員會”才能夠使公司營運好轉。新組織成立後,公司的部分營運工作由徐先生進行管理與過問,但是公司的情況并沒有是以得到好轉。随即公司董事長王慶祥與徐先生的個人沖突也開始激化。王慶祥離境後數周,曾通過微信群告知所有債權人客戶,由于突然得知外債借款人李XX在迪拜做石油生意,自己便和高管雲軒緊急赴迪拜找李XX協商償還債務事宜以緩解平台營運危機,國内公司的事情已經交給了“聯合管理委員會”的徐先生負責,但是徐先生矢口否認王慶祥曾經交待過這件事。
(3)2020年8月20日,兩高兩院出台了《關于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又稱“8.20新政”)規定自2020年8月20日起,民間借貸利率由之前的“兩線三區(0-24%合法保護區間,24%-36%自然利率區間,36%以上無效區間)”降為不超過銀行同期公布的LPR利率的四倍即年化15.4%,且溯及既往(備注:該“司法解釋”于2021年元旦進行修改,已删除溯及既往相關規定)。由于該條新政的出台,直接導緻了平台在之前形成的外部“呆賬”借款單未來隻能按照最高15.4%的利率來進行追索。但是公司前期的待收利潤都是按照年化24%測算的。這就意味着,公司之前替債務人先行向債權人墊付的利息以及通過“虛假債權”透支出來的資金,将完全喪失向借款人追償的法律依據。這家平台已然沒有任何繼續營運下去的理由與必要了。
但是公司董事長的突然離境出走的原因究竟是什麼?至今仍是一個謎團。但是不容否認的是,目前“和諧公司”營運停擺,直接将原本在平台内部可以進行調整解決的各種關系,全部推向了由公檢法等國家機器,依照法律程式來解決的層面上了。無疑給任務已經十分繁重的國家機關又加重了許多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