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影解讀之《饑餓站台》

管理局設計了一座監獄,它被稱為垂直自我管理中心,目的在于幫助獄友自發性地團結起來。它與全景監獄不同,是垂直結構,分層分級,層與層之間相隔6米,每一層的人能夠與上下層交流聯系,每層住兩個人,每月搖号一次,人們被重新配置設定到不同的樓層。每天供應的食物從0層開始向下傳遞,導緻的結果是,下層的人隻能食用上層吃剩的食物。設計的理想狀态是,每層的人都能夠自我限制,定量取餐,隻保持足夠的卡路裡攝取,這樣既不污染食物也能為下層的人們留夠飲食。

電影解讀之《饑餓站台》

圖檔來自網絡,侵删

但人性使“自我限制”或“自發性團結”的可能性為零,上層的人們不管下層的死活,先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有的甚至對吃不完的食物加以污染。上面胡吃海喝,下面就隻能忍饑挨餓,于是形成惡性循環,等下面的人們換到上層後也同樣肆意妄為,在這一個月中“享受”相對豐盛的食物而不管下面人的死活。于是在最底層的人們甚至開始同類相食。管理局稱,人們具有自由選擇權,于是,有的人選擇帶書進入監獄;有的人選擇帶寵物進入監獄;也有富于“遠見”的人帶刀、槍或十字弓進入監獄,在缺乏食物的情況下書籍百無一用,但武器卻可以用來殺人或殺狗充饑。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向上爬,但上面的人很少願意幫忙,也有因精神錯亂而尋找孩子的女人逆向而行。

電影解讀之《饑餓站台》

監獄的設計根本不用解讀,其對于人類社會結構的隐喻不言自明。但問題是如何破解這種循環,真正地實作人類團結和上下層級的平等?在管理局工作25年的伊莫古裡試圖通過勸說和引導來改變現狀,但無濟于事。與此同時,她發現,監獄的狀況甚至超出了自己作為管理者的認知,伊莫古裡以為監獄隻有200層,而主人公格倫通過計算升降平台往返的時間猜測監獄有250層,而最終發現它竟然有333層。至于監獄裡命案頻發、同類相食的慘狀,管理者們似乎充耳不聞,他們在調換犯人房間和處理屍體時應該會發現這一點,但沒人關心這一點。管理局設計了這個監獄,本以為裡面的犯人會被改造成新人類,但它卻在向地獄的方向發展。

電影解讀之《饑餓站台》

格倫認為,人們不可能主動地改變自己,是以采取強力執行的方式,先是以污染食物來威脅下層,讓他們按需取餐,随後和巴哈拉特開始搞平均主義的分餐:不向前50層提供食物,而從第51層開始按需配置設定。但在這個過程中,同樣需要暴力來保持平均的可能,格倫和巴哈拉特不得不用棍棒來殺死那些搶奪食物者、種族主義者和濫用暴力的人們。但兩人發現了一個問題,就算下層做得再好,上層也可能不了解這裡的情況,如何把資訊傳遞給上層的管理者呢?

電影解讀之《饑餓站台》

在一位智者的提點下,兩人最終決定留下奶凍甜點,将它送回上層。以這種方式告知他們,下層已經秩序井然,人們通過均餐而實作了自發性團結,不再會為了食物而自相殘殺。但在這個過程中,兩人卻發現樓層遠比他們想象的要多,就算均餐也不足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盡管如此,兩人仍努力保護着奶凍的完好,試圖通過這一假象來說服上層管理者,但這本身就是一種作弊。

電影解讀之《饑餓站台》

在配置設定食物的過程中兩人均遭受重傷。格倫臨死前看到了幻象,奶凍變成了發瘋女人所尋找的孩子,而他則被帶回了上層。在那裡,管家驚訝地發現了完整歸來的奶凍,他在上面找到了一根發絲,結果,他沒有認為下層實作了改變,而是人們拒絕食用遭受污染的食物,因而對廚師們大發雷霆。下面血流成河、白骨累累,但傳到上層卻隻換來頭發的一絲波瀾。資訊的發出者和資訊的接受者之間沒有通用的解碼手段,結果導緻,對于資訊的解讀謬之千裡。至于333層的人們如何實作自發性團結和層級平等,則隻能留給觀衆來加以深思。(全文完)

電影解讀之《饑餓站台》
電影解讀之《饑餓站台》
電影解讀之《饑餓站台》
電影解讀之《饑餓站台》
電影解讀之《饑餓站台》
電影解讀之《饑餓站台》

#電影##評論##解讀##世預賽:C羅雙響 葡萄牙2-1愛爾蘭##C羅111球成國家隊曆史射手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