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時期,德國海軍的表現堪稱慘不忍睹,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艦隊的表現要差太多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德國的公海艦隊規模雖然遠不及英國,但仍是擁有16艘無畏艦、6艘前無畏艦、5艘戰列巡洋艦以及一系列其他的戰艦,規模也不算小,因為當時德國提爾皮茨海軍上将建軍的核心思想就是讓英國忌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海軍與英國皇家海軍爆發過一次大戰(日德蘭海戰),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德國公海艦隊中擊沉了英國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而自身僅被擊沉1艘戰列巡洋艦、1艘前無畏艦、4艘輕巡洋艦和5艘魚雷艇;這也應該是德國海軍曆史上最好的戰績了。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除了後期鄧尼茨的“狼群戰術”在襲擊商船時期有所成果外,正面戰場上是全面被英國海軍碾壓。德國海軍為什麼這麼弱?最核心的因素有兩個,第一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絕大部分德國軍艦選擇自沉,少部分軍艦被美英法日四國瓜分;也就是說,二戰時期的德國軍艦,幾乎全部是重建立造的。
所謂“三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一百年海軍”,海軍是所有軍種中最“燒錢”的,建造一艘軍艦,不僅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建造時間還長,所涉及的技術種類也極為繁多;打造一支完整的海軍艦隊,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阿道夫上台後,時任海軍總司令的雷德爾向其提出建設龐大艦隊的“Z計劃”。
阿道夫是一個大炮主義者,他非常支援雷德爾所提出的“Z計劃”,值得一提的是,在“Z計劃”中,不僅提出了各種軍艦的建造計劃,還提出要建造大型航空母艦的計劃。如果雷德爾的計劃能夠成功的話,德國海軍面對英國海軍還是有一戰之力的;可惜時不待人,在和英國開戰的時候,“Z計劃”還沒完成,但也沒辦法了,雷德爾隻好率領少量兵力應戰。
而導緻“Z計劃”進展緩慢的原因除了軍艦建造時間長以外,還與海軍的地位有關;德國是一個歐洲大陸國家,最受重視的自然是陸軍,在阿道夫接受古德裡安的“閃擊戰”理論後,絕大部分人力物力都被投向了裝甲部隊的研發和建造。“閃擊戰”是一種空地一體的戰術理論,是以空軍也得到了相當一部分人力物力的支援。
相比起德國陸軍的建設,德國空軍的建設才是真正的讓人震撼,德國陸軍好歹還有基礎,但德國空軍簡直是“一窮二白”;但由于空軍總司令是阿道夫的絕對心腹戈林,在很長一段時期内,德國軍費開支中,有40%以上都用在空軍,占了極高的比例。但是軍費總量就那麼多,德國雖然是一個工業強國,但終究是國小民寡,且資源匮乏。
在陸軍和空軍都占用了絕大部分經費的情況下,德國海軍真的很難有所作為,能夠建造出3艘德意志級戰列艦和2艘俾斯麥級戰列艦以及若幹其他軍艦,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而英國擁有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15艘、航空母艦7艘、輕重巡洋艦64艘、驅逐艦119艘以及大量的護衛艦、潛艇、掃雷艦等輔助艦船。
此外,在英國造船廠裡還有5艘航母、5艘戰列艦、23艘巡洋艦、52艘驅逐艦等大批艦隻正在建造中;這還隻是英國和德國海軍交戰前的資料,以英國老牌海上強國的底蘊,在戰争期間完全可以建造出更多的軍艦出來;而且英國海軍将士的品質要遠超德國海軍将士,海軍士兵的培養難度可不會低于空軍士兵,這也是需要實戰和時間積累的。
總之,雷德爾雖然盡力了,但缺乏時間和軍費的他,已經是盡力了;俾斯麥号戰列艦的沉沒,宣布了雷德爾“Z計劃”的徹底破産,阿道夫也對水面艦隊的信心盡失,将取得戰果的期望轉至鄧尼茨的潛艇部隊。不得不說鄧尼茨的潛艇部隊的确很強,他們以“狼群戰術”稱霸大西洋,緻使盟軍商船遭受巨大損失,後勤補給線遭到嚴重破壞。
但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潛艇上顯然是錯誤的,因為潛艇的兵種太單一,雖然“狼群戰術”讓盟軍承受了巨大損失,但這個戰術也并非不能破解;盟軍在仔細研究了德軍潛艇的戰術後,派出規模龐大的反潛飛機和潛艇,靈活采用 “狙擊”、“圍殲”、“誘殺”等手段來肢解“狼群”,尤其是運用最新型的雷達來搜尋德國潛艇,給德軍潛艇部隊造成毀滅性打擊。
總的來說,雷德爾鄧尼茨這兩位二戰時期德國僅有的兩位海軍元帥已經盡力了,但奈何強大的海軍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德國海軍最缺的就是時間,但阿道夫并沒有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建造軍艦以及培養海軍将士;而且他們所得到的軍費也是遠比不上陸軍和空軍,是以戰績如此差,也就能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