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懷舊籃球
NBA曆史上有好幾千名球員,姓氏也是五花八門,從大俗姓史密斯(Smith)、格林(Green)到冷門的紮斯洛夫斯基(Zaslofsky)應有盡有。此前有許多人總結過曆史球員最強号碼,其實組個最強姓名陣容也很有意思,當然這裡的姓名是嚴格意義上的姓,而不是諸如凱文、邁克爾這樣的名。根據翻閱NBA球員資料庫,小編負責地告訴你,曆史最強姓當屬約翰遜(Johnson)。
約翰遜絕對是個大俗姓,類似中國的老王、老李或老張,自然姓的人多了,牛人出現的幾率也就更大。

NBA曆史上共有68個約翰遜,其中最強大的約翰遜自然是“魔術師”艾爾文·約翰遜(Ervin Johnson),此人身高2.06米,可打控衛、前鋒,甚至能客串中鋒。職業生涯5獲總冠軍,其中三度拿到總決賽MVP,還有三次正常賽MVP,10次最佳陣容,12次全明星。職業生涯場均19.5分、7.2個籃闆、11.2次助攻的“魔術師”被譽為曆史第一控衛,自然是約翰遜隊的龍頭老大。
上世紀80年代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約翰遜,不過不在湖人,而是他們的死對頭凱爾特人,他就是丹尼斯·約翰遜(Dennis Johnson),此人身高1.93米,是雙能衛。丹尼斯·約翰遜三獲總冠軍,并在1979年總決賽當選FMVP。此外他還有2次最佳陣容、5次全明星和9次最佳防守陣容。丹尼斯·約翰遜職業生涯場均14.1分、3.9個籃闆、5次助攻。
馬克斯·約翰遜(Marques Johnson)也是上世紀80年代的明星球員,他身高2.01米,是個側翼球員。馬克斯·約翰遜5次入選全明星, 3次入選最佳陣容,他曾6個賽季砍下場均20+,堪稱得分高手,整個職業生涯場均得分也有20.1分之多。
再往前,上世紀60-70年代,古斯·約翰遜(Gus Johnson)也是NBA的一條好漢,此人身高1.98米,可打大小前鋒兩個位置。古斯·約翰遜5次入選全明星, 并在1973年随隊奪得NBA總冠軍,還有4次最佳陣容和2次防守陣容。古斯·約翰遜職業生涯場均16.2分、12.1個籃闆。
綽号KJ的凱文·約翰遜(Kevin Johnson)是NBA老球迷都熟悉的人物,這位上世紀90年代太陽隊的超級控衛曾連續三個賽季砍下20+10的資料。身高1.85米的凱文·約翰遜職業生涯3次入選全明星、5次入選最佳陣容,如果不是因為受傷多,他的全明星次數肯定不止3次。1994年,凱文·約翰遜入選了夢二隊,在西班牙世錦賽上奪冠。凱文·約翰遜職業生涯場均17.9分、3.3個籃闆、9.1次助攻。退役後的凱文·約翰遜走上了政壇,他目前已經擔任薩克拉門托市長長達10年之久。
拉裡·約翰遜(Larry Johnson)同樣名頭響當當,雖然這位綽号“大媽”的強力前鋒僅在NBA打了10年,但他該有的資料和榮譽都有了:2次全明星、1次最佳陣容、1994年夢二隊成員,有過單賽季20+10的資料。職業生涯場均16.2分、7.5個籃闆。當然,拉裡·約翰遜最出名的不是球技,而是他在球場上的幾次打架事件和黑道背景。
喬·約翰遜(Joe Johnson)是至今仍在打球的現役球員。身高2.01米的喬·約翰遜能打得分後衛也能打小前鋒,職業生涯場均16分、4個籃闆、3.9次助攻。他曾7次入選全明星并有1次入選最佳陣容。
艾弗裡·約翰遜(Avery Johnson)雖然個人榮譽不多,但憑借在馬刺隊的多年貢獻,讓他的6号球衣在馬刺隊得到退役的殊榮,十分不易。艾弗裡·約翰遜身高僅有1.80米,綽号“小将軍”,早年在NBA颠沛流離,但在馬刺,他抓住機會成就了一番事業。1999年總決賽第五場最後時刻,艾弗裡·約翰遜的中投讓馬刺隊反超比分,最終險勝尼克斯,以4比1捧起冠軍獎杯,從此,艾弗裡·約翰遜正式成為馬刺隊史名人。值得一提的是,艾弗裡·約翰遜退役後還做過一段時間教練,2006和2007年,他執教的獨行俠隊分别取得60勝和67勝的佳績,并在2006年打進總決賽,可惜最後輸給了熱火,而2007年慘遭“黑八”則成為他教練生涯的污點。
以上8位約翰遜就是NBA約翰遜家族的曆史陣容,可謂星光璀璨,一共3人入選名人堂(“魔術師”、古斯和丹尼斯),4人共10次獲得總冠軍,1人共3次正常賽MVP,2人共4次獲得總決賽MVP,7人共26次入選最佳陣容,7人共39次入選全明星。聽上去像是一屆成色不錯的新秀的成就。
如果給8位約翰遜搭配陣容,可以讓“魔術師”、丹尼斯、凱文、拉裡和喬首發,其中凱文打控衛、丹尼斯打分位、魔術師、拉裡和喬出任三前鋒,這個雖然身高稍矮,但速度奇快,而且都能持球下快攻,很符合目前的小球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