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讓孩子獨自出行,大部分媽媽都無法接受,孩子離開自己三分鐘就能在腦海裡腦補一萬種可怕的畫面,更别提讓孩子獨自出門坐車、購物、跑腿了。
但是,孩子們的能力其實遠超我們所想。日本一檔連續播出了29年的綜藝節目《初遣》,就記錄下了這些珍貴的畫面。
“初遣”意為“第一次被派遣”。節目組會在孩子們不知情的情況下,記錄下他們第一次獨自出行幫父母采購物品或跑腿的經曆。
幾期看下來,從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身上收獲了超多歡笑和感動,也很治愈。今天和你們分享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幾段。
<h1>相信即是力量,守望的卻是愛</h1>
爸爸經營着鐵闆燒料理店,3歲6個月的小智咲是爸爸能幹的小幫手。
爸爸很嚴格,他告訴小智咲:“因為工作才來店裡,來店裡是不可以玩的。”
智咲做事十分認真,幫爸爸擺好盤子、坐墊。
還會和爸爸一起做試做店裡的新品。

爸爸想做其他口味的章魚燒,借機拜托智咲去購物中心幫忙買食材。
為了這一天,爸爸給智咲準備了拉杆背包,和過馬路用的小旗子。
答應的很爽快的智咲,卻在走出門後開始不安。
“感覺一個人去不了。”
“想和爸爸一起去。”
爸爸溫柔又耐心的解釋了自己要準備客人的菜品,不能陪她去。
但智咲越來越不安,爸爸感覺一味地靠近智咲,她會鼓不起勇氣,于是匆匆告别後離開。
智咲哭着找爸爸,爸爸溫柔地安慰後開始勸說,小智咲擦擦眼淚大聲地同意了。
智咲一邊抽泣,一邊回頭看看爸爸,終于堅定的往前方走去。此刻女兒獨行的背影對爸爸來說也很難忘。
過了拐角看不到爸爸了,智咲開始猶豫。聽到馬路對面傳來爸爸的聲音,她又堅定地往前走。
剛剛還在哭的智咲,此刻在很努力的完成爸爸交代的“工作”,她沒有停下來,克服困難找到了爸爸交待的食材。
▼找到蔥
▼找到卷心菜
▼找到螢魷
回家的路上智咲再也沒有哭,一次都不曾停下來。
爸爸在門口等着,智咲開心地跟爸爸打招呼,臉上是滿滿的成就感。
爸爸溫柔又嚴格的表現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為他知道,人生路最終是要一個人走的,這隻是智咲的第一步,隻有學會放手孩子才能成長。
爸爸相信你有做到的力量,我永遠都在身後守望着你。
<h1>被鼓勵,對孩子而言很重要</h1>
3歲2個月的小浬愛很怕孤獨。
爸爸要浬愛去買炖菜的佐料、蔬菜,取回蛋糕,還要買一支康乃馨。
浬愛拒絕獨自出門。但爸爸說今天是母親節,要送媽媽禮物,如果能夠獨自出門買東西回來,浬愛就可以成為姐姐了(想被叫姐姐是浬愛的夢想),浬愛答應了。
浬愛開始哭了,爸爸忍着心疼,目送女兒走了出去。
他保持着蹲下的姿勢,因為他怕站起來,會忍不住要去抱正在哭的女兒。
浬愛從離家開始,一直是哭了—不哭—又開始哭的狀态,看得特别心疼。
但今天是要成為姐姐的日子,是讓媽媽高興的一天,再難也要加油啊!
買好蔬菜和炖菜的湯料,走出店門後又感到孤獨的浬愛,在街上放聲大哭,大聲喊着;“媽媽,胸部!”
三歲依然是會撒嬌的年紀,哭泣和無奈的時候,想起的是媽媽的胸部。
但是沒哭幾聲,浬愛拿出了爸爸的“勇氣糖”,剝了一顆放嘴裡,好像又有力量了!
買好花後,花店阿姨送浬愛過了馬路。
愛哭的浬愛,在這天得到了小城居民們的超有愛的善意,一路都有人目送她、鼓勵她。
來的路上,哭着遇到幼稚園同學的媽媽,鼓勵她要加油啊!
蛋糕店的老闆陪她過馬路。
馬路對面的叔叔們也在大喊加油!
抱着寶寶的媽媽也在街對面給她鼓勵。
路過的奶奶也在鼓勵她!看到這直接淚目,一個綜藝竟然比電視劇還要暖!
浬愛拿着大包小包,走出拐角看到了爸爸後再次大哭,此時爸爸也忍不住了。
爸爸很想幫她拿東西,但是他努力忍住了。
最後一段路,浬愛醬,你也要自己走完啊!
浬愛更像是我們的孩子,脆弱、愛哭,看起來也不太堅強。
但在這次初遣中,她得到了很多陌生人的善意和鼓勵,有人叫她加油,有人陪她一起走。
對孩子來說,被鼓勵、被了解真的太太太重要了。
<h1>以後送給母親花的事,可以交給我了</h1>
爸爸意外去世,4歲的柊哉和2歲的奏哉跟媽媽相依為命。
媽媽給兄弟倆初遣的任務是:坐兩小時一趟的班車去十幾裡以外的地方買鮮花、咖啡、烏冬面。
柊哉帶着奏哉去坐車,奏哉連上車都是用爬的。
柊哉一路上都不敢睡,他時刻注意到站情況,輕拍奏哉臉蛋叫醒他下車,雖然隻有4歲,卻像個小大人一般可靠。
奏哉的小短腿跟不上柊哉的步伐,本來不會說話的奏哉急得開口說話了,清楚地喊了一聲“哥哥”,這是奏哉說的第一句話。
奏哉又說了第二句話,“手手”,于是柊哉堅定的牽着奏哉的小手,帶着他向前走。
兄弟倆每周都和媽媽一起來給爸爸買花的,是花店的熟客。
柊哉還要了一束給媽媽的花,特意請求店員幫忙給花束系上粉色的蝴蝶結,因為以前爸爸就是那樣做的。
還讓店員幫忙在花束贈送的卡片上寫下了對父母的感謝。
爸爸去世後,媽媽的悲傷、壓力、辛苦柊哉都看在眼裡,雖然小,但他都懂。
小小的柊哉仿佛繼承了爸爸的角色,媽媽忙不過來的時候,他就會幫忙守護奏哉。
兄弟倆把花送給媽媽,媽媽問為什麼要給自己買花,柊哉回答:因為想讓媽媽開心。
媽媽笑了,看起來超幸福。
笑聲充滿着這個曾經悲傷的家,如同往常一樣,柊哉和媽媽把買回來的咖啡、鮮花擺放到了爸爸的遺照前,媽媽轉身去廚房料理烏冬面。
如今,柊哉可以對爸爸說:
“以後買花送媽媽的事情,可以放心交給我了。”
“以後守護媽媽和弟弟的任務,我來做。”
看了《初遣》,想起前段時間那些讓人啼笑皆非的新聞。
一男子因使用假駕照被罰款5000元和拘留15天,父母質問交警:“你們太過分了!他還是個孩子,才31歲!為什麼罰那麼重?”
一個44歲無業兒子每天把83歲母親送到火車站乞讨,以養活自己;
一位老阿姨走在路上突然被兒子暴打,原因是拿不出2萬元為他還債;
海歸碩士啃老十年,靠身患尿毒症的母親照料生活起居;
連兩三歲的小小孩都有如此強的獨立意識,這些本該成為頂梁柱的男人卻還被父母稱作“孩子”。
我們太愛孩子,竭盡所能事事包辦,沒有想過要放開手讓他們獨立處事,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面對困難的勇氣。
那些你替孩子走的路,最終都成了他爬不出來的坑。
在《初遣》裡,父母和孩子都在共同經曆第一次。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哭着離開家去購物;父母第一次強忍心疼、不舍,目送孩子遠去,忐忑不安的等孩子平安回來。
因為他們知道,若把孩子護在溫暖的羽翼下,孩子得不到成長。
有人說:“從不教孩子獨立的父母,是最無知最殘忍的。他們就像老鷹不教小鷹飛翔,卻在成年後不由分說把它推下懸崖。”
深以為然。父母不能陪孩子走完人生的下半場,不給他成長的機會無異于折斷他的翅膀,培養孩子日漸獨立的能力和人格,才是愛孩子的深遠之計。
與其長大後看他隻能跌落懸崖,你不如漸漸學會放手,然後得體的退出,讓他有能力接管自己的生活。
這才是正确的愛。
家有三歲牛寶,擅長用漫畫記錄寶寶的日常和帶娃心得。更多有趣、感人的母嬰漫畫,可以關注我:echo小茵茵 常來找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