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卓棟 彭紀甯 江宣 譚耀廣
2020年11月15日,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正式售票運作。
此時此刻,恍如彼時彼刻。100年前的1920年,新甯鐵路全線建成通車。新甯鐵路是江門的驕傲,散布世界各地的五邑僑胞帶着積攢的财富、新技術、新思想,沿着新甯鐵路回鄉,開啟了建設江門五邑的大幕,五邑百年鐵路夢也由此而生。
100年後的今天,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讓夢想更加完美地成為現實。它是江門連接配接大灣區、廣東省、全國甚至全世界的樞紐,是江門通達四方的交通核心,是一座凝聚了僑鄉文化與現代設計概念、先進工程技術、前沿管理思維的地标,更是驅動江門騰飛的“引擎”。

珠西樞紐江門站雄姿 興樂 攝
江門市委書記林應武指出,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建設是江門交通事業發展史上的偉大“裡程碑”,開啟江門市交通事業新篇章。這是江門高品質發展的強勁“新引擎”,加強了江門市與大灣區核心城市間的産業協同,促進生産要素在江門加速融合。這是江門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高速“加速器”,進一步提升了江門市與大灣區核心城市的互聯互通水準,加入融入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
根據江門市人口發展規劃,江門市将建設市區人口300萬,總人口600-700萬的沿江濱海大城市,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設。實作百年鐵路夢之後,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開啟了江門大城市篇章,為新一代江門人設下了新時代奮發上進的目标。
珠西樞紐江門站依托江湛鐵路等線路通向粵西地區 廣鐵集團供圖
百年鐵路夢 圓夢路曲折
20世紀初,祖籍台山、曾參加美國鐵路建設并成為鐵路工程師的旅美僑領陳宜禧,帶着修建鐵路繁榮家鄉經濟的夢想回到江門五邑,修建從江門北街延伸至台山鬥山的新甯鐵路。在他的努力和衆多五邑僑胞的支援下,中國鐵路史上第一條由中國人出資、中國人設計、中國人建設、中國人管理的民營商辦鐵路由此誕生。五邑大學教授張國雄評價,新甯鐵路展現了五邑僑胞愛國愛鄉、造福桑梓的真摯情感,對民族複興、國家強盛的自信,漲了中國人的志氣。“這條鐵路承擔着從廣州到廣海灣交通大通道的重任,表達了海外華僑希望通過現代工業文明、蒸汽文明帶動家鄉的工業發展、商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強烈願望。”張國雄表示,自從這條鐵路建成以後,五邑海外鄉親可以直接從香港坐船到江門長堤,然後再坐火車回到家鄉,海外物資大量回湧,推動了僑戶家庭、華僑新村、華僑商鋪的建設。
可惜的是,這條寶貴的鐵路受抗日戰争影響,運作僅19年即被拆毀。此後海内外鄉親僑胞多次呼籲重建新甯鐵路均未如願。江門五邑的鐵路夢想從短暫的快樂走向長久的沉寂。
從1920年到2020年,百年鐵路夢的完美實作,曆經波折。中間有72年的曆史,江門五邑大地上從未響起過鐵軌的哐當聲與列車行駛的呼嘯聲。直到2011年,夢想才重新燃起希望之光。2011年,廣珠城軌江門支線通車;2012年廣珠鐵路建成通車;2018年,江湛鐵路全線通車……一條條軌道交通穿梭于江門五邑,讓江門人的出行更加便利。
江門市四套上司班子成員為珠西樞紐江門站“點贊” 陳卓棟 攝
但美中不足的是,與當年新甯鐵路堪稱江海樞紐的北街站相比,江門仍然缺乏一座四通八達的樞紐站,距離百年鐵路夢的完美實作,還差最後一步。
江門市發展改革局局長胡其波介紹,江門地處珠江西岸承東啟西的關鍵節點,随着廣珠城際江門支線、廣珠鐵路、江湛鐵路建成開通,江門日益具備打造樞紐條件。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珠江西岸的發展,省“十三五”規劃把江門市定位為“珠三角西翼與粵西地區聯系的交通門戶、珠江西岸綜合交通樞紐”。在江門打造一座交通樞紐,被提上了全省高度的議事日程。
就在這時,省委、省政府和江門市委、市政府的目光,瞄準了茂名至深圳鐵路線上一座坐落在江門市新會區的站點。在原來的設計中,這個站點僅為一座面積6000平方米的中間站。站點所在之處恰是珠江西岸地理位置的中心,優越的地理位置讓珠江西岸、大灣區甚至國家重要的軌道交通項目走線規劃逐漸彙聚于此。因勢利導,在省委、省政府的關鍵決策,江門市委、市政府的積極争取下,鐵路方最終支援江門站從6000平方米的中間站發展成為4萬平方米的樞紐站,江門五邑的百年鐵路夢想由此完滿實作。
樞紐核心站 騰龍躍四方
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之是以被稱為樞紐,得益于它強大的交通融合、營運及通達能力。
胡其波介紹,目前江門投入營運的鐵路客運車站有廣珠城際江門東站、新會站,江湛鐵路雙水鎮站、台山站、開平南站、恩平站,加上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共有7個車站。“十四五”期間,江門市還将增加南沙港鐵路江門北站、濱江新區站,珠肇高鐵鶴山西站,廣佛江珠城際鶴山東站、濱江站、三江站等6個車站,鐵路客運車站總數達13個。但無論車站數量如何增加,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始終站在“C位”。根據《江門市軌道交通一體化規劃》,江門市鐵路客運車站為“1主5輔多節點”發展格局,其中江門站為唯一的主樞紐,承擔着與國家高鐵網和粵港澳大灣區城際網互聯互通的重任。
責任越大,能力必然相應增強。江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許曉雄介紹,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總投資約40億元,總建築面積25.45萬平方米,其中站房5.45萬平方米,配套工程20萬平方米,設計最高日旅客發送量7.15萬人次。往來線路彙聚了既有的江湛鐵路、廣珠城際、廣珠鐵路,以及在建的深江鐵路、拟開工的珠肇高鐵和規劃中的深南高鐵、廣佛江珠城際等。設計車場規模為8台20線,引入廣佛江珠城際後,将建立2台6線,車場總規模将增至10台26線。這個規模是截至目前為止的全省第四大鐵路樞紐。
珠西樞紐江門站的“小鳥天堂”裝飾極具僑鄉文化氣息 周華東 王天水 攝
軌道線路互相交織,為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帶來強大的通達能力。江湛鐵路為江門和粵港澳大灣區打開前往陽江、茂名、湛江等粵西地區的便捷軌道交通線路,江門到湛江的通勤時長縮短至2小時30分鐘左右。另外,依靠江湛鐵路連接配接其他線路,江門向東可到達汕頭,向北最遠可到達北京西站。
深江鐵路設計時速250公裡,其中西麗至南沙段時速200公裡。全線設西麗、深圳機場、東莞濱海灣、南沙、中山北、橫欄、江門等7座車站。該鐵路将為江門打通我國東部沿海軌道交通的“經脈”,從江門站出發,得以直通深圳、廈門、福州、杭州、上海、南京、杭州、濟南、天津等東部沿海重要城市。
珠肇高鐵江門至珠三角樞紐機場段項目線路從江門站引出,未來它将經江門鶴山、佛山高明,終至珠三角機場站。這條珠江西岸第一條時速350公裡的高鐵,将為江門打通南北軌道線路,從江門站出發,南至珠海、澳門,北至廣佛肇地帶,高鐵暢通無助。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兩條線路連接配接大灣區重要的深圳機場及珠三角樞紐機場等航站,這也彌補江門地區沒有客運機場的遺憾,讓江門的鐵路樞紐與大灣區的航空樞紐無縫對接,江門市民日後乘坐飛機将更加便捷。
而更重要的是,借用深江鐵路線路、經江門站及珠肇高鐵鶴山西站的深南高鐵項目也在推進當中,該線路最終将通向廣西南甯及雲南昆明,為江門及粵港澳大灣區打通了前往我國西南地區腹地的通道。
暢通大動脈 站點成核心
作為綜合交通樞紐,必須實作内外通達。據悉,為優化交通運輸體系,适應現代綜合運輸需要,江門市積極打通交通“大動脈”,暢通城市“微循環”,塑造以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為核心的立體式交通樞紐,滿足旅客快速、便捷、舒适、安全的服務需求。
江門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許春綿介紹,在對外道路通達方面,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通過南北向主動脈江門大道快速接入東部三區一市道路網絡,實作客流集散的全面覆寫。目前,江門大道北、江門大道中已經建成通車,南東線左幅全線試通車,南西線也正在加快建設。同時,該站周邊的一些重大交通在建工程如銀洲湖高速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連接配接深中通道的中開高速和對接獅子洋通道的廣中江高速全線将在近年陸續建成通車。通過江門大道的串聯,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将高效對接起區域内8條高速公路,其四通八達的交通輻射能力也會越來越明顯。
未來,江門将積極規劃布局“六橫六縱兩聯”高速公路網絡和“七縱八橫”城市快速路體系,建設環都市核心區快速幹線,加快推進五邑路擴建、會港大道、國道G240新會段改擴建等項目,打造主城區20分鐘通勤圈,進一步優化該站與周邊路網的銜接方案,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
在該站正式售票運作之前的11月13日,作為該站配套設施的長途客運站及公交站正式投入使用。許春綿表示,長途客運站在該站的北側,全面投入營運後進站線路多達56條,覆寫了廣州、深圳、珠海、香港以及廣西、湖南、貴州等多個江門市民出行交流較多的城市和省份。公交站場在該站的南側,将分兩個階段開通26條公交線路,覆寫蓬江、江海、新會三區主城區、新會區各鎮以及台山市、鶴山市部分鄉鎮。
僑文化地标 崛起主城區
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是廣東省内少數位于主城區的綜合交通樞紐。地處中國第一僑鄉的主城區内,該站在設計上就充分融入了華僑文化概念。該站站長莫曾民介紹,該站設計時充分挖掘五邑僑鄉的曆史文化元素,采用“生命之樹、鳥的天堂”設計,彰顯五邑僑鄉的地域文化特色。
該站站房采用線上式+線側式的T型綜合站型,正中的站房核心區域在設計上借鑒了江門新會區的“小鳥天堂”造型,建成了巴金筆下獨木成林、萬鳥齊栖的百年古榕樹造型,從該站正外立面遠遠向内看去,一根根流暢仿生的精美結構從底部破土而出,呈交叉編織狀向上,在頂部形成開枝散葉的樹冠,描摹榕樹拔地而起、枝繁葉茂的雄奇景象。走進候車室,迎面而來的是連片修長的樹葉形狀吊頂,每片長約6米,與“生命之樹”相得益彰,展現了海外鄉親期盼落葉歸根的感人情懷。“生命之樹”采光膜對應的地闆位置張貼滿屏的鳳凰圖案,與之互相呼應,不僅“築巢”,還将“引鳳”;一旁幕牆玻璃蝕花處理以本土小鳥天堂景點為内容,地面拼花圖案也緊貼“生命之樹”的設計理念。施工方中鐵建工集團江門站項目黨支部書記劉陽表示,車站作為遠行及歸鄉的标志性建築,設計上無不展現僑鄉精神以及遊子的思鄉情懷,“站房不僅是鋼筋水泥,我們緻力把城市特色融入站房設計,形成獨具江門特色的僑鄉文化韻味。”
江門市文廣旅體局邝積康則透露,該局負責出站通道内6個燈箱、出站通道口4根柱子、與出站通道相連的下沉廣場通道西側8幅牆面的文化元素裝飾工作。考慮到使用出站通道人員多為訪客和歸家的特點,江門市文廣旅體局努力将其打造成展示五邑獨特僑鄉文化、豐富人文景觀、淳樸自然風情、美麗生态環境的城市魅力形象視窗;同時,通過使用江門特有文化元素符号,讓江門籍鄉親有“回家”的感覺。
邝積康說,6個燈箱和8個牆面都選用攝影圖檔形式,展示江門各地的城市地标、曆史文化、民俗風情、特色風光,8個牆面分給江門7個市(區)各1面來展示地方風貌,另外1面專門展示江門文旅标志;4根柱子從形狀、藝術表現形式及施工工藝角度考量,采用鋁闆印刷再彎成弧形的方式,從江門市特有文化元素中選取新會小鳥天堂、鶴山古勞水鄉、開平碉樓、台山梅家大院、恩平熙春塔及馮如飛機等符号為代表,有機組合成4幅畫卷長期展示。
該站開通後,為廣泛宣傳江門站的樞紐作用和獨特優勢,吸引社會各界關注,激發海内外江門籍華僑華人愛國愛鄉熱情,江門市文廣旅體局計劃結合旅遊宣傳推廣工作安排,加強與江門站管理機構的合作,定期推出燈箱圖檔的海内外征稿活動。
珠西樞紐江門站出發大廳的“生命之樹”極具美感 陳卓棟 攝
搶抓大機遇 “引擎”助騰飛
對于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江門市委、市政府寄予厚望。許曉雄認為,在全國上下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及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訓示精神的背景下,該站售票運作,是江門市貫徹落實精神的具體展現,也是搶抓“雙區”建設、“雙城”關聯重大機遇的重要舉措。該站将為江門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品質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胡其波表示,在經濟社會發展層面,該站将促進全市全面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成為江門搶抓“雙區”建設、“雙城”關聯重大曆史機遇的助推器。同時,提升該市與大灣區核心城市互聯互通水準,加強江門與大灣區城市間的産業互動,成為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推動全市區域協調發展,成為建構江門“三區并進”區域發展格局的加速器。
張國雄認為,作為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開通後,将填補珠江西岸無大型鐵路樞紐的空白,通過全國鐵路網加強珠江兩岸乃至粵東西北的交通聯系。“更重要的是,江門站還将起到承東啟西的重要作用,串聯粵港澳大灣區和粵西地區。江門在大灣區建設中作為節點城市的地位将更加凸顯,不僅可以改變珠江兩岸發展不平衡的短闆,也可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對粵西地區的輻射作用。”
江門市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進階規劃師李焱則表示,江門站開通的最大意義在于奠定了江門作為珠西樞紐型城市和大灣區門戶樞紐型城市的地位。“這為江門深化打造珠西交通樞紐走出關健一步,也為實施十四五規劃奠定了堅實基礎。下一步,江門須謀劃更多的國家鐵路、城際鐵路乃至城市軌道進站,在加強粵東西兩岸的社會經濟聯系上發揮江門作用。”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副院長楊永聰認為,客流和人氣的聚集必然會給江門站周邊片區乃至江門全市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進而吸引更多資金參與江門的開發建設;而且作為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毗鄰廣東軌道交通産業園,未來将有望吸引更多軌道交通産業項目落戶江門。
澳門江門同鄉會常務副會長夏俊英則表示,今後,澳門居民可通過規劃中的珠江肇高鐵、廣佛江珠城際鐵路快捷到達江門站。交通區位優勢進一步優化後,江澳兩地的合作發展會變得更為密切和頻繁。“江門站的運作使江門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增強。江門很有發展潛力,我會積極向身邊的朋友推介江門!”夏俊英說,澳門可以借助該站的運作,讓更多的澳門青年走進江門,促進兩地經濟、文化交流互通。此外,可以借助交通樞紐的優勢,形成相應的産業鍊,比如“澳門銷售、江門生産”模式,利用兩地的優勢,産生更好的效益。
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