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子清,我們應該為他的高調行善喝彩

王子清出生在雲南省昌甯縣一個偏僻而幽靜的小山村——漭水鎮共裕村大浪地。跟許多山村的孩子一樣,家境貧寒的他連國小六年級都沒有讀完就辍學在家務農。住在大山裡的他,兒時生活條件非常之艱辛,在《子清之旅》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到了雨季的時候,房子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閣樓上面沒有窗戶,雨水被大風一陣陣地吹入……”艱苦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他堅毅的性格,也使他下定決心走出大山,做出一番事業,進而幫助同樣生活在疾苦中的人們。這份信念,很早便根植在他幼年的心靈中。

王子清,我們應該為他的高調行善喝彩

17歲那年,王子清揣着多年攢下的30元錢,隻身前往縣城追尋自己的夢想。一路走來,憑着智慧和膽識不斷地追尋屬于自己的創業夢。既為了維持生計,又不忘幹一番事業的夢想,王子清為此做過走街串巷的小買賣,辦過沙場開過雜貨鋪,撿過垃圾、賣過珠寶、開過雪糕廠和餐吧。一路跌跌撞撞,困難重重,在最艱苦的時候,甚至窮困潦倒,露宿街頭,靠拾荒賺錢。坎坷的創業經曆讓他深知生活的疾苦,也對弱勢群體抱有更多的了解和慈悲。多年來艱苦創業的他更不忘初心,身體力行地将自己的慈善夢一直進行着,真正做到了創業慈善兩不誤。

“别人嫌你們髒,我不會嫌棄你們;别人看不起你們,我不會看不起你們。我不怕髒、不怕苦也不怕累,隻怕事業成就得太晚,耽誤了扶弱濟貧的行程,”王子清如是說!

扶弱濟貧,幫助他人,這份大愛既給了他努力的方向,也給了他奮鬥的勇氣。十幾年來,王子清為扶弱濟貧捐助過的财物高達數百萬元。《子清之旅》中這樣記錄道:王子清年底給員工發了工資後,曾經在資金見緊的情況下,為了繼續救濟山區貧困老人,讓他們過個安穩年,毅然賣掉了自己的愛車。他翻過大山,将賣車得來的錢,一張張遞到窮苦鄉親們的手裡。無論走到哪裡,王子清車子的後備箱中全是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資,随時準備為貧困的弱勢群體們送去一片溫暖。王子清常說,“羊羔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孝。”他每次回到家鄉都要去周圍鄰居家登門拜訪,贈送生活所需品。為了能幫助更多農村和山裡的人們緻富,他開創了“王子清山貨”并正在加緊打造王子清山貨網和APP,夢想可以幫助農村山區人民把純綠色有機食品走出大山,帶動百姓共同緻富。為了山裡的孩子們能有更好的學習環境,他捐贈電腦和相關學習用品給偏遠山區的學校……不忘本、知感恩,這樣的情懷在王子清身上展現的淋漓盡緻。就是這樣一位行善者,卻飽受質疑,有人認為他這麼高調的做慈善是赤裸裸的炒作,也有人認為他就是新時代的活雷鋒。

王子清,我們應該為他的高調行善喝彩

王子清的行善方式的确與常人不同,他每次行善時,總會非常高調的與受捐助者合影,拍攝視訊,并且把自己行善過程中的圖檔,視訊釋出在微網誌裡,大肆宣傳。這讓很多網友覺得這是炒作,是假慈善,不過也有很多人認可這種慈善方式。他們覺得隻要實實在在的幫助到别人就是真正的行慈善。

也有人認為;自己躲着藏着做慈善不願讓人知道不願讓人學習的人,1.是壞事做多了,躲着做點慈善尋求自我安慰。2.是無比自私,認為做好事會得到好報,是以隻想自己一個人得到好報,不想讓别人得到善報,于是就躲着藏着的做好事。3.是殺人放火,制假販毒無惡不做,整了很多錢之後心中總是時時不安,是以就悄悄的去燒香拜佛上功德,偶爾也去給窮人送一丁點錢财,想求得個消災保平安的躲着做好事……

筆者認為:中國人向來有做事低調的習慣。之是以選擇做事不張揚,一方面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含蓄内斂,另一方面,一些人選擇低調,就是想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或是尋求自己的另一種心裡慰藉。但是随着社會的發展,不同文化的滲入,很多人不再信奉“低調”,而是做什麼事情都是“高調”。隻要不對其他人有影響,隻要不違法,我們就應該把正義正能量的事情高調的做。以善傳善利用慈善行為影響大衆的關注,以達到越來越多正義大愛的聲影随行。是以,當有人看到高調的草根們拿出自己的錢财做慈善,就會懷疑他們的真實性。但是這樣的懷疑一旦沒有什麼真憑實據,就不應該在社會上宣傳、打擊、诽謗。否則就會對這些做慈善的人形成傷害,導緻他們以後不願再做好事不想再做好事,甚至會步入好事不能做就和大家一起做壞事的結局。最終隻會使好人越來越少,壞人越來越多。

王子清,我們應該為他的高調行善喝彩

很多時候,草根公益人物自己并不富裕,但是這并不意味着他們就不能去做慈善,他們願意把自己僅有的一些錢拿出來做慈善,我們有什麼理由反對呢?不能因為他們的高調就懷疑他們的初衷,這對他們是不公的,同時也會讓更多人不再敢做好事。

高調慈善很多時候會比低調慈善更有宣傳效果。這樣的宣傳往往就是正能量的傳遞,當正能量傳遞多了,必然會影響更多的人。是以,對慈善的高調,往往比低調更能發揮社會作用。我們不但沒有理由反對,還應當鼓勵更多的人以高調來做慈善事業,進而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這樣的正能量。

每個人的喜愛不同,生活和工作習慣不同,對事物看法不同,因而選擇做事的方式就會不同。選擇什麼樣的做事方式,隻要不違反法律,都是他們的權利,對他們這樣的權利我們應當尊重。而尊重不是一句空話,需要有實實在在的行動,一方面我們不去質疑他這樣的做事方式,而是了解寬容他們,即使我們不喜歡這樣的方式,也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另外一方面,不要以先入為主的眼光對待他們。否則隻會傷害他們,最終也會傷害整個社會。因為一旦這個社會都變得如此傷害,那麼每一個人做事方式不一定都讓所有的人喜歡。一旦不喜歡就诽謗攻擊、中傷,因果輪回轉最後這個社會沒有一個會成為幸免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