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籍之美的靈魂,在于閱讀的舒适

作者:文彙網
書籍之美的靈魂,在于閱讀的舒适

書籍可以有多美?對于紙質出版,我們還可以抱以怎樣的期待?近日作為“中國最美的書獲獎設計師”系列展第三回的《文本造型劉曉翔書籍設計的文本排印方法論與文本造型》展亮相千彩書坊常德藝廊,給出了一種答案。

這樣一種書籍之美,不是一種奪人眼球的炫、酷,而是一種适合閱讀的舒适。

書籍之美的靈魂,在于閱讀的舒适

書籍是物質實體,此次展覽展出了12本可供翻閱的實體書籍。

這些書籍設計作品中,有獲得“世界最美的書”的《2010-2012中國最美的書》,有獲得TDC(紐約字型指導俱樂部)第64屆全場大獎(Bestin Show)的《姑蘇繁華錄桃花塢木版年畫特展作品集》,有每本書超過1200頁、19本一套的法律類辭書《中國商事訴訟/民事訴訟裁判規則》,還有手工藝術書《文愛藝愛情詩集》和展覽作品集《風吹那頁讀哪頁:第一屆中國最美旅遊圖書設計大賽優秀作品選》。

書籍之美的靈魂,在于閱讀的舒适

最為值得關注的,是展覽随着實體書籍一起展出了劉曉翔版面設計的方法論和排印規則。

作為書籍設計師,劉曉翔認為設計不應停留在設計師個體的感官經驗上,而是要依據傳統和個體經驗,總結和發展出适應新平台的書籍排印方法。

這樣的心得,來自他多年來的觀察:

從1990年代至今,漢語出版物在書籍設計師群體的不懈努力下,迎來全新氣象,在世界平面設計比賽中獲得了包括“世界最美的書”在内的衆多獎項,成為來自漢語區的平面設計之榮耀。

但與此同時,用最基礎的漢字排印優劣來評判書店裡大量在版在售的書籍時卻問題多多。這些粗制濫造的書籍不但排印淩亂章法全無,“活躍”版面亦對閱讀沒有幫助。更甚者,由版心、字型、字号等所塑造的頁面,在審美上醜到不忍直視。

書籍之美的靈魂,在于閱讀的舒适

書籍“面貌”呈現的兩極分化,說明漢語書籍在由傳統手工雕版印刷過渡到平版印刷的轉變過程中,在建構适合計算機操作的排印方法論上出現了問題。劉曉翔指出:“無限的排印自由帶來的是頁面的無序,是對前人積累的頁面美學和設計應具備的邏輯思維的遺忘。”

事實上,書籍的設計和出版,在古騰堡發明鉛活字印刷術後,已經逐漸發展出具有系統邏輯性的設計思維體系,後者為工業化生産書籍,為清晰、流暢地閱讀,為提高社會審美品位提供來自平面設計的排印解決方案。因而劉曉翔認為應該對版面設計加以研究。

在此次展覽中,劉曉翔總結書籍設計中的文本排印經驗,将2017年出版的基于漢字字形的版面網格系統專著《由一個字到一本書 漢字排版》扼要解析,與6個文本為主的書籍正文排印規則和2本特别為展覽而制作,将他分布在衆多出版物中有特點的文本造型,去掉原書紙張質感和色彩後的2本大開本書籍一并展出,把版面設計和文本排印造型單純地呈現給讀者。

書籍之美的靈魂,在于閱讀的舒适

作者:範昕

編輯:許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