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英蓮被拐子抱走後,其實沒有走太遠就私養了起來。等到十一二歲模樣初長成,便根據模樣、人品、才能待價而沽,私下聯系人賣掉。賈赦後來買的小姨娘嫣紅也是這般。
甄英蓮(香菱)遇到的拐子,是臭名昭著的“養馬人”,不幸成為可悲的揚州瘦馬。更悲劇的是拐走她的這個養馬人檔次不高,也沒有“職業操守”。大概錯估了香菱的價值,才有人賣兩家的利令智昏。

(第四回)“……誰曉這拐子又偷賣與薛家,他意欲卷了兩家的銀子,再逃往他省。誰知又不曾走脫,兩家拿住,打了個臭死,都不肯收銀,隻要領人。那薛家公子豈是讓人的,便喝着手下人一打,将馮公子打了個稀爛,擡回家去三日死了。這薛公子原是早已擇定日子上京去的,頭起身兩日前,就偶然遇見這丫頭,意欲買了就進京的,誰知鬧出這事來。既打了馮公子,奪了丫頭,他便沒事人一般,隻管帶了家眷走他的路。他這裡自有兄弟奴仆在此料理,也并非為此些些小事值得他一逃走的……”
拐子貪利,想要拿了兩份錢跑路,殊不知薛家和馮家都不好惹,不但将他抓到打個臭死,就是雙方也是互不相讓,都想要人。這也是香菱“作孽”,才有後面一系列的悲劇發生。
不提香菱如何,隻說薛蟠因為搶人讓奴才們一哄而上打死馮淵。雖說門子說他“毫不在意”,但從薛家進京,給王子騰和王夫人去信,以及賈家用賈雨村替換了督辦案子的應天府原任知府。就知道他這件案子并不那麼簡單。薛蟠也并非不怕。
薛蟠雖是粗人,卻也不是随意草菅人命、暴虐之人。甚至有時也有天真可愛之處。何以他對馮淵下狠手,一定要打個“稀爛”,至死方休呢?
推測二人的沖突,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馮淵不肯讓人,是他悲劇的根源。
要說馮淵本來“酷愛男風,最厭女子”,買香菱一定不是因為喜歡,而是覺得香菱合适,才表示尊重三日迎娶。結果節外生枝。
馮淵不愛女子的性格不會變,他卻打死不放香菱,一定是犯了置氣的脾性。
馮家有錢也比不得薛蟠。四大家族在金陵地界誰人不知。
馮淵若不犯公子脾氣,“有能耐你把老子打死”一步不讓,薛蟠也未必就要打死他。
從馮淵看中香菱,交錢後不接人回去等等反常表現看,他處理香菱這件事,有很多疑點。
俗話說人若反常必有災殃,馮淵不管本意如何,都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無法承擔的代價。
注意這“任性”二字,伏筆的就是賈寶玉的日後“逢冤”,也暗示賈家一意孤行的毀滅!
其次,薛蟠沒想打死馮淵。
香菱長得好,薛大爺看中了,不過就是一時之喜。日後他與薛姨媽“打官司”,軟磨硬泡将香菱收了房,到底也不過幾日新鮮,很快成了馬棚風,留不住心。
是以,薛蟠對香菱也沒有那麼上心。不過就是“老子天下第一”,誰也别和我搶的性格。
馮淵不給薛蟠面子,不依不饒才使得事态嚴重。
說句誅心的話,有時候人行于世,需要對現實低頭,有些事确實惹不起,終究還是不能強求。如果當時馮淵退一步海闊天空,就不至于慘死。
雖說難忍郁悶之氣,但香菱不是他不能放棄的底線,徒作義氣之争、匹夫之勇不值得!畢竟他與香菱的關系,與林沖夫婦不同!
當然,是否應該遇強退縮,還是迎難而上,見仁見智,這裡不讨論!
最後,薛蟠也沒想到會打死馮淵。
薛蟠與馮淵搶人,第一,沒想打死馮淵。第二,沒想到打死馮淵。
看似隻差了一個字,卻是有差別。
從薛蟠來說,他不過就是和對家搶個人。人搶到就完了。沒必要打死,他也不是嗜殺之人。
可是,馮淵不依不饒左右糾纏,甚至謾罵沖突,終于惹怒了薛大爺。
呆霸王從小就被母親寵着,奴才們供着,“巨嬰”心态誰也不敢忤逆。馮淵激怒薛蟠的結果,必然是一聲令下:給我“往死了打”!
豪門刁奴最是無法無天,整日狐假虎威嚣張跋扈。多少人家都毀在了奴才們的手裡。
薛蟠不過一叫,奴才們但凡手下有點輕重,也不至于打死了人。
可主子喊三分,奴才們用力打七分,結果可想而知的慘烈!人就被群毆而死了!
那些刁奴不害怕,天塌了主子頂着!殊不知這滔天的禍事,一條人命的官司,就那麼被他們狗仗人勢地闖下了。
這樣的結果,當初馮淵不敢想,薛蟠也沒想到!
文|君箋雅侃紅樓
關注作者、點贊、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