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财經11月1日訊(記者杜丁 見習記者安荻)百年老字号——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雲南白藥”,000538.SZ)日前公布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營收283.63億元,同比增長18.52%;歸母淨利潤24.51億元,同比下降42.38%。
其中,交易性金融資産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15.5億元,也就是說雲南白藥炒股虧了15億元。
炒股血虧15億
雲南白藥持續了上半年淨利下滑趨勢,公司上半年實作營收190.83億元,同比增長23.17%;歸母淨利潤為18.02億元,同比下降26.57%,上半年業績增收不增利。
這是雲南白藥上市28年以來,唯一一次半年淨利潤下滑幅度超過20%。更是打破了公司近21年來前三季度淨利潤首次下降的記錄。

不僅如此,上半年,雲南白藥已經開始出現炒股虧損現象。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内支付股份費用8.66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産持有期間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8.62億元,占利潤總額比為-38.81%。
半年報顯示,公司投資的股票、基金及其他證券投資期初賬面價值為108.68億元、期末賬面價值為97.59億元,浮虧8.54億元,本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8.88億元。
根據證券資産明細,雲南白藥持有的10家證券資産中,小米集團、伊利股份、恒瑞醫藥、中國抗體等4家處于浮虧狀态,造成的公允價值變動分别為-6.10億元、-1.92億元、-1.85億元、-0.50億元。直至三季報爆出炒股血虧15億元。
而擴大時間區間來看,早在2019年,公司業績已連續三年個位數增長的情況下,雲南白藥便将淨利潤“綁到”非經常損益,尤其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上。
起初的投資還較為謹慎,隻認購了港股中國抗體首次發行股份,證券投資額度大部分投向了債券型基金。但從2019年下半年,公司開始松綁證券投資後,雲南白藥股票買賣變得愈加頻繁。
2020年,A股市場方面,雲南白藥清倉了紅塔證券與九州通,收益合計達3.68億元;并以4.26億元買入恒瑞醫藥424.83萬股;以8.87億元買入伊利股份2551.86萬股。期間,該公司還以6.32億元買入貴州茅台,7.17億元賣出,獲利8674萬元。
港股市場方面,雲南白藥分别以8.69億元買入騰訊控股181.06萬股;以3.42億元買入中國生物制藥3724.45萬股;以16.32億元買入小米集團11294.36萬股。其中,小米集團給雲南白藥創造的浮盈達到15.17億元,收益率高達92.93%。
通過“炒股”,2019年及2020年,公司的投資者淨收益分别為14.70億元、3.92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為2.27億元、22.40億元,合計為16.97億元、26.32億元,分别占公司當年利潤總額的35.91%、38.71%。
與此同時,公司淨利潤的波動性也明顯加劇。2019年及2020年公司分别實作營收296.65億元、327.43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别為9.80%、10.38%;歸母淨利潤分别為41.84億元、55.16億元,同比增長19.75%、31.85%。
可以看出,雲南白藥因證券資産的浮盈,進而助推公司淨利潤接連高速增長。但投資是把雙刃劍,有盈就有虧。今年上半年,公司在證券資産上折戟,錄得8.54億元的浮虧,導緻公司淨利潤猛降26.57%。
對于投資者而言,“被放大”的淨利潤波動自然增加了其預測雲南白藥未來自由現金流的難度,因為這不僅取決于公司管理層的經營能力,還取決于他們的炒股能力。
不過,雲南白藥似乎并未放棄“炒股”,反而用于炒股的資源體量相當龐大。财報資料顯示,2019年-2021年上半年,雲南白藥分别投入了88.21億元、112.3億元及104.88億元在交易性金融資産上,占當期公司流動資産的20%左右,而同期,片仔癀、同仁堂等中藥同行在該數值上的比例連1%不到。
“即使雲南白藥管理層對自己的炒股能力“迷之自信”,但不要忘了什麼才是公司最核心的資産。”媒體質疑稱。
核心闆塊漸顯“頹勢”
相比對外投資的“豪擲”,雲南白藥對于自身的投資卻略顯“吝啬”。
财報資料顯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别為1.10億元、1.74億元、1.81億元、1.06億元;分别占營收的0.41%、0.59%、0.55%、0.56%。從研發費用率上看,雲南白藥更不及同行片仔癀的1/3。
而較低的研發投入亦反應在公司“藥品”“中藥資源”等闆塊的業績上。
目前,雲南白藥将旗下的業務具體劃分為五大闆塊,分别為“藥品闆塊”、“健康品闆塊”、“中藥資源闆塊”、“醫藥商業闆塊”、“茶品業務闆塊”及“工業大麻業務闆塊”。
衆所周知,雲南白藥得以起家的關鍵是公司白藥産品配方的國家絕密性以及依傍雲南地帶的豐富中藥資源。此後開發的牙膏、化妝品等日化産品,也都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但從年報資料來看,“藥品”與“中藥資源”這兩大核心闆塊卻漸顯“頹勢”,雲南白藥的整體業績是靠毛利率較低的醫藥商業收入的增長來拉動的。
就分行業來看,2017-2020年,雲南白藥工業銷售收入分别為99.62億元、107.27億元、110.24億元、117.16億元,四年增長約17.61%;占營收比重分别為40.97%、40.16%、37.16%及35.78%;毛利率分别為65.61%、63.79%、60.98%及61.18%。
而商業銷售收入分别為142.84億元、159.37億元、185.51億元、209.74億元,四年增長46.84%,;分别占營收的58.74%、59.67%、62.53%及64.06%;毛利率分别為7.29%、8.17%、9.17%及9.09%。
可以看出,毛利率較低的商業銷售收入增速遠高于同期毛利率較高的工業銷售,并且該業務占比均超過五成且在逐年上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雲南白藥牙膏淨利潤占比較高。2021年半年報顯示,以雲南白藥牙膏為核心的子公司白藥健康營收為33.88億元,同比增長22.53%;淨利潤為15.1億元,同比增加54.34%,占扣非淨利潤的80.11%。
核心闆塊業績增勢放緩,緻使雲南白藥将新的增長點瞄準到當下熱門賽道——醫美。據公司在9月1日的投資機構調研會上披露,布局醫美賽道是公司經營層結合公司業務特點及行業發展趨勢,審慎做出的戰略判斷與定位。公司已在昆明開設“雲南白藥精準定制肌膚管理中心”、“采之汲AI私定肌膚管理中心”星選門店,搭建平台讓消費者零距離感受公司精準定制化的産品和服務。另外,雲南白藥表示,公司目前在全國範圍開設的檢測點,合作方涵蓋大型商圈、酒店、美容美甲店、健身房、養生生活館、瑜伽店、高校創業孵化中心等區域,聚焦客戶群體為對肌膚精準管理有個性化訴求的人群,目的是讓顧客體驗到采之汲“皮膚科級”AI肌膚檢測、大資料生成肌膚報告等私享體驗服務。
雲南白藥CEO董明曾公開表示,今後雲南白藥會從預防、檢測、治療、康複等方面,圍繞中藥、骨傷科、口腔護理、醫學護膚、女性關懷等業務賽道,在擅長的領域提供觸手可及的全方位健康服務。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