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
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小孩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而同時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衆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而人類為了讓鬼怪更融洽才裝扮成各種鬼怪。
先上一組表情包來感受下萬聖節的氣氛
↓↓↓↓↓
萬聖節中的鬼怪有很多種,但是大家知道古代敦煌壁畫中的“鬼怪”嗎?
敦煌研究院曾揭秘了世界文化遺産敦煌莫高窟中塑像、壁畫乃至絹畫中諸多鬼怪形象,演繹了中國綿延不絕的鬼文化。
我們接着往下看
↓↓↓↓↓↓
圖為莫高窟第46窟地鬼(盛唐)
除了絹畫中出現的“妖魔鬼怪”,莫高窟唐代彩塑中還有地鬼,它雖然被高大威嚴的天王踩在腳下,形體卑小、面目醜陋,充當着配角或醜角的形象,但其神情卻是肅穆、沉靜的。據學者研究,促成地鬼神情與形象反差的原因,可能是出于佛教忏悔輪回觀念的影響,展現萬物皆有佛性。
圖為莫高窟第303窟“惡鬼”羅刹難(隋)
如敦煌藏經洞出土的絹畫《降魔成道圖》中出現的鬼怪,則令人歎為觀止。這幅降魔成道圖中的佛陀結跏趺坐于畫面中央,手施降魔印,頭頂上有巨大的華蓋。在上方雲彩之上有降三世明王,四周描畫的是由魔王魔羅率領的衆多妖魔鬼怪為阻止佛祖成道向其進攻的場面,這些妖魔鬼怪的形象非常恐怖。
是不是很有視覺沖擊力?
敦煌研究院認為,鬼文化在中國有着久遠的曆史,并且至今仍然是許多社會或群體揮之不去的文化情結,如在影視作品或坊間閑談中就時常出現。而事實上,鬼文化與佛教中國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如孟婆湯、奈何橋、鬼門關,猛鬼判官、上刀山、下火海等遍傳于民間的詞彙,就不難發現佛教的影響。
圖為法國吉美博物館收藏的《降魔成道圖》(五代),高144.4cm,寬113cm。
不過,鬼亦有善惡之分,比如在鬼域世界中專做“善事”或維護“正義”的“善鬼”,也有佛經裡被稱為“羅刹”的“惡鬼”。
圖為莫高窟第288窟“善鬼”怒目藥叉(西魏)
敦煌研究院表示,雖然莫高窟中諸多怪鬼形象表面是在談“鬼”,但本意是強調中元節“孝敬親人、樂善好施、救苦扶難”的元素。
來源:河西走廊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