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聲分論壇|孫雨:揭秘一碗“有聲佛跳牆”的獨家配方

作者:中國網絡文學大會
有聲分論壇|孫雨:揭秘一碗“有聲佛跳牆”的獨家配方

這是一個每天都伴随着幾億人日常生活的行業,這是每天一個填滿幾億人“耳朵”的大廚,但許多人并不知道,是怎樣的一位廚師在怎樣的中央廚房創造着那些精品的食量。

在中國“網絡文學+”大會有聲論壇上中廣影音孫雨現場分享了關于有聲閱讀行業發展有趣故事,分享内容如下:

有聲分論壇|孫雨:揭秘一碗“有聲佛跳牆”的獨家配方

01

有聲閱讀的快速發展與疊代

做了十幾年的廣播電視主持人,讓我與聲音結緣,并有幸參與到有聲閱讀行業的整個發展曆程,成為了有聲閱讀行業中一名不多見的“老兵”。2003年,中國第一個網際網路音頻平台《天方聽書網》誕生,由于沒有那麼多的社會主播,當時那個年代都是電台電視台的主持人和配音演員來參與錄制有聲的内容,而我也以一名總編的身份,在有聲閱讀發展萌芽階段加入進來。

近20年來,有聲閱讀随着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也随着網際網路使用者習慣的遷移,發生着巨大變化,行業發展有高潮,也有低谷,但是這個行業對于“好内容”的渴求,是從未發生過變化的。2016年,我創辦了以制作頭部精品内容為核心定位的中廣影音 ,從内容生産營運商的視角,見證了這五年有聲閱讀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疊代。

對比2020年,2021年的有聲閱讀人數增長63%,也是在疫情時代下,使用者收聽的總時長增長達到了100%。有聲閱讀使用者的收聽習慣逐漸成熟,音頻内容的市場需求同步激增,音頻使用者的付費率及客單價明顯提升,網絡文學改編的有聲書、以及兒童類有聲作品成為了目前使用者的首選内容。

02

有聲閱讀商業化的标準配置

通過有聲閱讀行業的發展曆程上來看,從行業本身,其實并不複雜,好内容好主播好通路好盈利模式,這确實給一些想要加入到這個行業的人創造了一些假象,但是其實,真正的有聲商業化,是需要非常精細的内容制作管理,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在整個音頻産業的生态鍊中,多元度的内容+專業主播+工業化制作标準+多類型收入模式,是有聲閱讀能夠在商業化上越做越好的标準配置。

上遊的網絡文學從業者,是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可以改編的有聲作品的源頭。為了保證持續不斷的好的原創作品産品,中廣影音也專門成立了原創内容團隊。除自建原創團隊外,與各大出版社以及文學網站,知名作家進行版權合作,都是保證多元度内容産出的一個核心基礎。

管道的開拓以及開發更多的存量作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目前有聲市場上的七大主流平台外,海外的一些管道也是目前中廣影音在極力推進的事情,包括去拿一些獨家的版權,争取在某個品類能在市場上做到排他性,這也是有聲突圍裡我們認為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在存量作品上,目前中廣影音的整體作品量大概在4到5萬個小時左右,除了有網絡文學改編的有聲書、出版類有聲書外,兒童視聽的産品線也會去重點突破。像原創兒童有聲劇《寶蓮燈》《小雷神上學記》《左左右右探案》等等開發了一千多個原創兒童IP,由國外引進改編的大量繪本和童話故事比如《黑貓曆險記》這種經典作品,兒童讀物一直以來都是市場的剛需産品,在實體出版是這樣,數字閱讀是這樣,在有聲閱讀也是如此。

在當下,做知識付費的内容已成為一條“人人都會走的路”時,做精品的付費内容,才能突圍。比如《懂得這些再去穿越》是一部天文知識類的音頻作品,因其優質的内容受到了出版社的青睐,進而進行了實體書出版,這也是有聲向實體出版轉化的一個成功案例。

好的作品,離不開好的主播。中廣影音從成立以來簽約了很多獨家的頭部主播,像《鬼吹燈》《盜墓筆記》的主播周建龍先生,還有《全職高手》的主播刺兒先生等。縱觀目前核心榜單上前10的作品,幾乎都是由知名且風格穩定、自成一派的主播所演繹的。是以,抓住主播的風格,尤其是适應于市場所需的風格,尤其重要。我們的主播分為幾個類型,有體制内學院派、主持人派、配音圈、草根等類型,他們的播音風格、聲線特質以及各自擅長的領域類型,在大部分情況下都能滿足現有的作品需求。

我們做了一個對比。以中廣影音為例,目前我們獨家簽約的主播,每個人是有自己的演播風格的,就像主持人一樣,有自己的主持風格,新聞類的去主持娛樂類的多少要差點兒意思,這點兒“意思”,是一個專業聽衆的耳朵都能感受出來的。是以把每個主播的風格與作品做到“完美比對”,是中廣影音在制作上一個 “硬杠“要求。

03

作品評估體系VS制作标準化

有了内容、有了主播,剩下的環節就是制作了。準确的說,是工業化的标準内容制作。從經營的角度上來講,沒有标準化的産業是很難快速發展的,在有聲行業也是一樣,如果不通過标準化的制作營運管理,是無法滿足中國這幾億人群的“耳朵”。

包括我們輸出内容的音頻平台和其他同行都有自己的作品評估體系,但我們經過了多年的工作經驗和探索,形成了獨有的作品評估體系。作品評估是一個非常需要依靠經驗來完成未來預判的,但并不代表不可以将經驗通過技術模型形成數字化的标準評估系統,比如作品字數、題材、電子書收益比例、作品卡點設定、ROI值、ARPU值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比對和算法演繹,基本上可以精确到一部作品,做出來之後在平台上營收是多少,虧不虧錢,這樣就有效的避免了一些版權成本過高的無效投入以及“勞而無功”的粗略内容出現。

第二個,這就是有聲作品制作标準化流程。大概在70多年前,上海廣播電台制作了小說的廣播劇《李勇大擺地雷陣》上線,廣播電台作為有聲書的發源地和堅實的奠基者,給現有的有聲作品制作奠定了可借鑒、可複制的标準模型。

一套标準化的制作流程需要實作讓成本可控、時間可控、品質可控。“可控”則需要利用包括作品稽核标準體系、作品等級品質标準、主播管理體系、播音等級标準與音效評定标準等等。

好作品如烹小鮮,做好一部有聲作品離不開每一位在作品制作過程中付出努力的作者,主播和那些幕後的制作人員。一切從這裡發聲,一切也讓有聲“發”聲 ,每當你歡愉、沮喪、悲傷時,我都願意通過有魔力的聲音,與大家一起聊聊新“聲”音。

有聲分論壇|孫雨:揭秘一碗“有聲佛跳牆”的獨家配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