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重溫了《機動戰士Z高達》,和《機動戰士高達ZZ》,重新認識了“Z計劃”中的這台核心機體,了解到了它确實是宇宙世紀某個時期中極為出色的機體。我的朋友說,Z高達在劇情中的後期,可能在輸出力量上與當時提坦斯的旗艦機型比并沒有什麼優勢,但一台機體的出彩并不隻在輸出力量和火力上,至少看了《高達ZZ》我是如此認為的。
Z高達最大的賣點就是可以進行WAVERIDER的變形,而實作一擊脫離的高速戰鬥。WAVERIDER這個名字的由來是,進入大氣層時産生的沖擊波集中在飛機的底部,是以是“乘坐波浪”。沒錯,此機擁有單獨突入大氣層的能力,而不需要額外的裝備。
不過當時我就覺得很奇怪,為啥《Z高達》裡其他的變形MS都沒有這樣的機能,為啥Z高達變形就可以突入大氣圈,而且還能載着一個百式,查詢資料得知,是因為Z高達收納了卡缪的建議,打造了“飛行裝甲”而實作高耐熱的飛行,而後期的ZZ高達反而沒法單獨突入大氣圈了。但是也正因為有着這樣的機能,它也是奧古當時的核心戰鬥力。
雖然主要的駕駛者是卡缪維丹,但《高達ZZ》中,捷多亞希達和露露卡等人都駕駛過Z高達,并且捷多非常中意這台機體。在《高達ZZ》中,早期捷多駕駛Z高達戰鬥是因為當時奧古還沒有送來新的ZZ高達,後期駕駛ZZ高達許久的捷多被ZZ高達的火力所感動,卻依然問露露卡借來Z高達駕駛,對于它的評價是“Z高達更加容易操作”,其實從動畫也可以看出,Z高達的高速變形結構即便在U.C.0088年,依然是緻勝的法寶。
續作中的機體ZZ高達,與其說是Z高達的後續機型,不如說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系列。它雖然擁有明顯更強的火力和防禦力,但卻因為複雜的變形結構,在變形的合體的過程中非常怕敵機的中途騷擾……複雜的變形結構可以說拖累了ZZ高達的機動性,相反,在U.C.0088時代,捷多駕駛的Z高達高速變形,讓很多機動性不高的MS根本來不及逃走,沙漠戰的時候,Z高達的高速續航就表現出了這種優勢。
Z高達的高輸出的發動機與當時流行的大型化MS趨勢相比,反而和《高達F91》等第三世代的MS比較類似。換句話說,盡管它是在U.C.0088開發的,其設計和理念與U.C.0120相似,可謂非常超前。但和我朋友說的一樣,在格裡普斯戰役時代,已經發展出了類似ZZ高達的那種,高輸出、高火力、高裝甲的機體,是以劇情中後期的戰鬥也算是容易陷入苦戰的了。
是以後繼的機體才會做出ZZ高達那樣坦克一般的機體吧。
Z高達搭載了“生物探測器”可謂将有NT機師的能力發揮到了極緻,是以卡缪才能使出一些超出正常輸出的攻擊,但這個生物探測器對于普通人并不會有反應,可能因為如此露露卡沒有展現出卡缪那般逆天的戰鬥力。
由于Z高達的設計非常經典,是以也誕生了非常多的派生機體,例如量産化的Z PLUS,和簡易化的靈格斯,都是阿姆羅的座駕,以及《高達UC》登場的德爾塔PLU也屬于Z高達的派生機體。不過在之後成立了朗德貝爾的地球聯邦軍的阿姆羅,還是最想駕駛完全沒有弱化的Z高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