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記者 王渝鳳 文 黃桷坪街道供圖
在黃桷坪采訪張平,無人不說她好。整整11年,她照顧98歲高齡的鄰居陳厚基老人無怨無悔,一日三餐噓寒問暖,日常起居無微不至。
這麼多年,也有不少人勸過張平“你自己的日子也不富裕,為什麼還要照顧這位老人?”可她都回答“我從來沒想過放棄,作為鄰居看到他獨居一人實在不忍心,他在世一天,我就照顧他一天。”

▲張平
隻希望老人“開開心心,有人照顧”
在黃桷坪街道黃正街社群的一棟上世紀70、80年代的老舊居民樓内,巷道深處,陳厚基老人獨自居住在3樓的一間民房内。
陳厚基老人家境并不富裕,退休後一直依靠終身俸獨居度日。前幾年陳厚基老人身體因恙住院,雖經治療但至今行走不便,如今,随着年歲的增長,老人對做飯、洗衣等家務活越來越感覺吃力。住在陳厚基老人對門的張平不知從何時起就承擔起了為老人做飯、洗衣、收拾家務的活兒。
對于普通人來說,吃飯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然而對陳厚基老人而言,在張平的協助下,仍是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大事。
“現在喂他吃飯還好,以前剛剛開始的時候,筷子都會咬斷吞下去。”因為陳厚基老人的口腔神經得不到控制,沒有辦法控制自己嘴巴的咬合,張平給他的餐具也從木筷子木勺子更新成了不鏽鋼筷子不鏽鋼勺子,不過大多時候都需要拿手指輔助。張平将肉撕得細碎,和飯一起放在勺子上,每一勺都像在闖關,趁着老人張大嘴巴,迅速用手指将勺子上的飯推進去,不過很多時候,都是飯菜随着口水流下來,張平就拿起紙巾幫他擦擦,然後等着他把剩下的慢慢吃完。“以前我手指都會被咬到,是以喂飯的速度要快,現在好多了,陳爺爺基本可以自己拿勺子吃了。”張平笑道。
“在我的心中,張平就是我的女兒,沒有她的照顧,我活不了這麼久。”陳厚基老人說出了心裡話。2010年開始,張平便開始不計報酬地照顧與她沒有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陳厚基,這一開始就堅持了整整11年。
雞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因為貫穿于每一天,而格外樸實感人。有一次,張平串門看望老人時,發現老人飯量明顯減少,對平日裡最愛吃的飯菜都沒有胃口,也比平日裡更顯得沉默寡言。張平知道老人年紀大了,平日裡總有些小病小痛。
于是她趕緊找到夫妻,兩人合力把老人送去醫院。到醫院後得知老人需要住院打點滴,在住院的5天裡,張平和她的夫妻不辭辛勞,悉心陪護着老人,怕老人營養跟不上,還特意在家裡給老人做好了易于消化的飯菜帶去病房,她還時時寬慰老人。
出院後,張平因為擔心老人的身體,去看望老人的次數更加頻繁,老人在張平的精心照料下慢慢恢複了食欲,身體也一天天好起來。天氣好的時候,張平還會和夫妻一起帶着老人到主城的生态園、農家樂等地方去散心。
▲張平給陳厚基老人剪頭
不為名利,善行诠釋人間大愛
11年來的精心照顧,張平的堅強和善良感動和影響了身邊不少的人。“有時候她外出,我們路過看到陳厚基老人沒坐穩摔到地上,都會組織幾個鄰居一起去把他抱回床上。有時候也會拿些好吃的到這邊來,她一個人照顧老人也不容易,我們能幫的就幫吧。”老人日常生活用的柴米油鹽經常有愛心人士送來,社群人員也時不時前去看望老人,幫老人打掃衛生,逢年過節也會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確定老人生活無憂。
一位熱心人士黃先生得知此事後,要給張平每個月捐100元錢,弘揚此類尊敬老人的正能量行為。得知此事後,張平婉拒了陌生人的好心。張平和丈夫一同表示,雖然負擔較重,但是他們目前經濟上還過得去,他們也在盡力給老人提供最好的生活,水果、牛奶、回鍋肉等每天都有,讓老人有足夠的營養。對于大家的好意他們心領了,目前并不需要外界的經濟資助,他們照顧老人不為名利,隻為一份善意的執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