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方馳華:數字醫學讓手術也能先“彩排”

看看無所不能的3D列印技術、震撼逼真的3D影視、以假亂真的3D圖畫。帶給我們強烈的視聽覺沖擊的同時,它也正在改變着我們的生活。不管你相信與否,3D工業技術革命時代已經來臨。3D時代,醫學領域也在發生日新月異的快速變化。鐘世鎮院士指出,以三維重建和可視化仿真技術為代表的數字醫學技術正在改變傳統的疾病診療和醫學教學模式,已經實作了數字人到數字醫學的轉變,成為轉化醫學的典範。

方馳華:數字醫學讓手術也能先“彩排”

據39健康網了解,從2002年開始,方馳華在我國數字醫學創始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世鎮教授的指導下,聯合影像學、解剖學、計算機學、肝膽胰外科學、仿真學和實體學等專家學者組成團隊,進行數字醫學技術在肝膽胰外科疾病的臨床應用研究。在我國“數字人”技術研究的基礎上,該團隊在“十一五”“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等項目的平台上經過數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人體腹部髒器亞毫米圖像資料擷取的瓶頸,開發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和CFDA資質認證的腹部醫學圖像三維可視化系統(MI-3DVS),并應用該系統對肝膽胰脾外科疾病進行個體化三維重建、診斷分析、仿真手術并指導手術。

可視化仿真手術系統降低手術風險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肝膽一科主任方馳華教授表示,可視化仿真手術系統的最大優勢是,可以對手術前的方案設計、規劃,進行反複操作和修正,達到既能完全切除病竈,又能盡量減少對患者的創傷。真正實作了活人體個體化解剖數字化、診斷程式化和手術可視化,使腹部手術由以前的“一刀定成敗”,變為術前可在電腦上反複“彩排”,有效避免了手術風險、減少術中決策時間,顯著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

與傳統的影像診斷相比較,使用數字化三維可視技術使得肝髒惡性良性腫瘤可切除率提高了7.0%,肝膽管結石殘石率從過去文獻報道25%—30.25%降低到3.0%以下,胰腺惡性良性腫瘤可切除率提高10%。

下一步往術中3D超聲與術前3D可視化相結合

談到未來,方馳華透露,目前團隊正在研究,基于此前數字化3D腹腔鏡的運用,聯合術中導航,拟開展“三維可視化聯合3D腹腔鏡精準肝切除導航技術”的新項目,探索複雜性肝癌廣泛實作微創切除的可行性。

此外,方馳華教授表示,希望在3D列印在肝髒上面有新的突破,打造出有功能性的3D列印肝髒。談到如何做?方馳華教授指出,首先要把肝髒實體用3D列印出來,接近于真正實體,其次要往肝髒生理功能進行研究,肝髒管道力學和流體醫學也是需要弄清楚,最後可能還需要測試實體彈性功能。“雖然目前的技術還達不到這一點,但是邁出一小步後,誰能斷定不會馬上迎來一大步呢。”(通訊員:胡瓊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