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防控下,一顆洋芋的“進城之旅”

晨曦微露,位于西甯市城郊的青藏高原農副産品集散中心早已車來貨往,熙熙攘攘。一車車外地發來的洋芋、白菜等新鮮蔬菜,經過裝卸、稱重、分裝、搬送,運往正受疫情侵襲的西甯城區。

自10月28日以來,青海省西甯市陸續新增多例新冠肺炎确診病例。疫情影響下,包括西甯在内,各地蔬菜等物資能否充足供應,菜價是否平穩,成為公衆關注重點。

疫情防控下,一顆洋芋的“進城之旅”

這是青藏高原農副産品集散中心,從業人員正在搬運裝有蔬菜的貨運箱。(新華社記者 李甯 攝)

青藏高原農副産品集散中心每天平均進場、銷售蔬菜量約1800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蔬菜批發供應市場。10月31日下午,貨車司機高景春掃碼登記并出示核酸檢測報告後,将一車從内蒙古鄂爾多斯運來的30噸洋芋,拉到集散中心。

“出發前,我就聽說西甯出現疫情,就和同伴輪換着開,盡量早些運到。”一臉倦容的高景春說,一路開了1000多公裡,他倆除了中途核酸檢測、加油、上廁所,基本沒有下過車,“安全運到後,終于能歇口氣了”。

疫情防控下,一顆洋芋的“進城之旅”

11月1日,西甯市民在鵬發智慧農貿市場購買洋芋。(新華社記者 李甯 攝)

接收這批洋芋的批發商胡春麗,從事蔬菜生意近30年,是集散中心有名的“大戶”。胡春麗說,進入10月,青海本地蔬菜供應就非常少,主要靠外購。受多地洪澇災害影響,加上疫情沖擊,各地菜價普遍上漲。

洋芋,既能做成菜,也能當主食,是西北地區群衆餐桌上最受歡迎食物之一。洋芋價格也成為當地老百姓感受物價變化最直接的“指針”。

兩周前,胡春麗就聯系甘肅、山西、内蒙古等地經銷商。由于各地都供貨緊張,胡春麗問了一圈老熟人,才多要了兩貨車洋芋,“市場裡各家都在多方找貨源,西甯洋芋批發價這幾天才陸續降到每斤1.2元左右”。

11月1日一早,在西甯市城西區鵬發智慧農貿市場經營蔬菜攤位的尹建立,開着小貨車來到9公裡外的青藏高原農副産品集散中心進貨。這幾天,他特意多購進洋芋,“洋芋好做管飽,還耐放,也能應急,我今天就多進貨60斤。”

疫情防控下,一顆洋芋的“進城之旅”

11月1日,尹建立在自家的攤位上整理洋芋。(新華社記者 李甯 攝)

“疫情剛開始,大家難免緊張,往往多買些蔬菜水果儲備着,帶來價格明顯波動。這兩天由于貨源充足,菜價就下來了。”尹建立說,疫情特殊時期,菜價都是加上運輸油費和攤位租金,按成本價賣,“大家一塊渡過難關,錢嘛,後面慢慢賺”。

在尹建立的攤位上,一堆挑選過的洋芋、白菜分裝後,放入标注着“興海路”的貨運箱。這批蔬菜是當地政府統一采購的,運到西甯市被封控的興海路街道。

據統計,自10月28日以來,鵬發智慧農貿市場商戶累計分裝運送1000多份生活物資到興海路,其中洋芋供應量就近兩噸。

“我們街道有19個樓院被封控,蔬菜都是統一運至樓院門口,由社群從業人員和志願者挨家挨戶送上門。”興海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宋立英介紹,全面封控,人不出戶,生活物資每兩天運送一次。

疫情防控下,一顆洋芋的“進城之旅”

11月1日,西甯市興海路街道的社群從業人員和志願者正在配送生活物資。(受訪者供圖)

接到微信通知,家住興海路10号的71歲居民鄧佩顯打開門,在門口就取到了物資包。“4個洋芋,一塊豬肉,還有雞蛋、黃瓜、筍子……”看到這些肉菜,鄧佩顯感到安心,“雖然被封控隔離,但吃喝用都有保障,今晚還能做個老伴愛吃的洋芋紅燒肉。”

疫情影響下,一顆顆洋芋進入城區千家萬戶,背後離不開各個環節的努力,更凝聚着衆志成城、共渡難關的堅定信心……

記者:李甯 解統強

來源: 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