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厲害哦,侍過八位皇帝,在亂世中依舊混得風生水起齊開國皇帝黃巢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梁太祖朱溫後梁皇帝朱友珪梁末帝朱友貞後唐莊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

作者:杜鵑先鳴兮

張全義,一個貧苦農民,在改朝換代頻繁、統治階級内部互相傾軋和殘酷殺害中,不但生存了下來,還官位亨通,自有他的一套委曲求全的辦法。

張全義生于唐敬宗寶曆元年(825年),濮州(今河南範縣)人,原名居言,又名言,祖輩都是貧苦農民。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齊開國皇帝黃巢</h1>

厲害哦,侍過八位皇帝,在亂世中依舊混得風生水起齊開國皇帝黃巢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梁太祖朱溫後梁皇帝朱友珪梁末帝朱友貞後唐莊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

張全義家世為田農,曾在縣裡做小吏,多次受到縣令的困辱,對統治階級非常仇恨,于是就逃亡加入了黃巢的起義軍。

跟随黃巢轉戰各地,屢立戰功。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起義軍攻下唐朝的首都長安後,就建立了大齊農民政權,張全義被黃巢任命為吏部尚書兼水運使,主管大齊的水運事務。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唐昭宗李晔</h1>

厲害哦,侍過八位皇帝,在亂世中依舊混得風生水起齊開國皇帝黃巢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梁太祖朱溫後梁皇帝朱友珪梁末帝朱友貞後唐莊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

唐昭宗

随着黃巢被趕出長安,節節敗退,張全義也改換門庭,投靠了唐朝的河陽三城節度使諸葛爽。

諸葛爽表請唐廷任他為澤州(今山西晉城)刺史。唐昭宗賜其名張全義。

張全義投降後唐朝後在洛陽任職,很是盡忠職守,将白骨遍野、荊棘一望無邊的洛陽治理的井井有條,幾年時間便以富庶聞名天下,在物質上給了朱溫很大的幫助。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唐哀帝李柷</h1>

厲害哦,侍過八位皇帝,在亂世中依舊混得風生水起齊開國皇帝黃巢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梁太祖朱溫後梁皇帝朱友珪梁末帝朱友貞後唐莊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

唐昭宗死後,朱溫立昭宗嫡次子也是第九子李柷為帝,時年十三歲,史稱唐哀帝。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4">梁太祖朱溫</h1>

厲害哦,侍過八位皇帝,在亂世中依舊混得風生水起齊開國皇帝黃巢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梁太祖朱溫後梁皇帝朱友珪梁末帝朱友貞後唐莊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

梁太祖

天祐元年(904年),朱溫接受唐哀帝禅位,正式即皇帝位,更名為朱晃,建立梁朝。

張全義在朱溫手下做官,為避諱朱溫的名字全忠,張全義主動提出讓朱溫給他改名字,朱溫很是高興,便賜他張宗爽,想是朱溫要他以當年輔弼周天子的召公為榜樣努力為後梁效勞。

張全義一直小心謹慎,不但竭盡全力做好朱溫的後勤供應,而且忍辱到了常人難以接受的程度:

"乾化二年(912年),“太祖兵敗蓨縣,道病,還洛,幸全義會節園避暑,留旬日,全義妻女皆迫淫之。"

大意就是,有一年秋天很熱,他到張全義家住了幾天,他的妻子、女兒、媳婦都陪朱溫睡覺了。

張全義的兒子看不過,憤而要殺朱溫。他制止其兒子說:“朱溫對我有救命之恩,他想怎麼就讓他怎麼吧,切不可作出忘恩負義的事來。”

後來,張全義還把他的女兒嫁朱溫第五子福王朱友璋。

張全義能被朱溫進封魏王兼河陽節度使,看來不僅需要左右逢源,還要卑劣無恥。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5">後梁皇帝朱友珪</h1>

厲害哦,侍過八位皇帝,在亂世中依舊混得風生水起齊開國皇帝黃巢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梁太祖朱溫後梁皇帝朱友珪梁末帝朱友貞後唐莊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

朱溫因繼立問題,被親子朱友珪弑殺。朱友珪即位。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6">梁末帝朱友貞</h1>

厲害哦,侍過八位皇帝,在亂世中依舊混得風生水起齊開國皇帝黃巢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梁太祖朱溫後梁皇帝朱友珪梁末帝朱友貞後唐莊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

乾化三年(913年),禁軍兵變,誅殺朱友珪。朱友貞遂在東京稱帝。

張全義雖然對梁朝忠心耿耿,但在朱溫之後,未受到重用。

曾經請求到河北指揮作戰,未被采納。

于是,張全義在唐莊宗李存勖攻打河南開封的時候,由洛陽趕到開封宣誓效忠唐莊宗李存勖。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7">後唐莊宗李存勖</h1>

厲害哦,侍過八位皇帝,在亂世中依舊混得風生水起齊開國皇帝黃巢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梁太祖朱溫後梁皇帝朱友珪梁末帝朱友貞後唐莊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

李存勖

等到後來後唐滅掉後梁時,他又請罪、行賄歸降了後唐,再次做了高官,為了表示忠心,張全義主動去掉朱溫賜的宗爽這個名字,請求恢複他原來張全義這個名字。

由于李存勖建立後唐也是為了表示繼承唐朝的江山,是以張全義這次請求恢複唐昭宗所賜的名字,很明顯是一種讨好的舉動。

張全義因為一貫資助朱溫與李克用為敵,是以李存勖打算把他全家都殺掉。

張全義知道自己處境的危險,又行賂打通了李存勖的劉皇後,竟至使劉皇後認他為義父。獻馬千匹,上表請罪,很快就得到了李存勖的諒解。

是以,張全義在後唐也受到尊崇,先被封為魏王,後改封為齊王,任命為守太尉、中書令、河南尹并兼領河陽。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8">後唐明宗李嗣源</h1>

厲害哦,侍過八位皇帝,在亂世中依舊混得風生水起齊開國皇帝黃巢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梁太祖朱溫後梁皇帝朱友珪梁末帝朱友貞後唐莊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

李嗣源

在李存勖晚年,他的養子李嗣源的勢力逐漸變得很大,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

張全義見李嗣源的勢力在發展,就竭力巴結他,想為自己的子孫造福。

這時魏州發生了兵變,張全義極力保舉李嗣源,李存勖猶豫了一番之後,還是派李嗣源去領兵出征了。

不過讓張全義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李嗣源竟然和兵變的士兵們一起反攻回來。

聽到這個不詳的消息之後,張全義憂慮恐懼,整天愁眉不展,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着的,最後得了病,不久便病死了,終年75歲。

李嗣源入洛陽即稱帝,就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當了皇帝後,雖然張全義已經死了,但他還是很感謝張全義推薦自己率兵出師,因而才有可能發動兵變,當上丁皇帝。是以他追贈張全義為太師,賜給他一個“忠肅”的稱号。

張全義在官場上就像是一根牆頭草一樣,風向哪邊吹,他就向哪邊倒,見風使舵是他的本事,含辱忍垢也是他的長處,而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