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幽州具體到當今的地理位置,包含現在的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及遼甯大部。三國的幽州下轄10郡1屬國,包括代郡、涿郡、上谷郡、廣陽郡、漁陽郡、遼西郡、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右北平郡、遼東屬國。

三國幽州地圖
<h1 class="pgc-h-arrow-right">幽州三大諸侯,抵禦異族又得攻略天下</h1>
劉虞:字伯安,東海郯人,漢室宗親,幽州牧,時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但由于與公孫瓒意見不合而産生沖突,并在進攻公孫瓒的戰争中兵敗身亡。
公孫瓒:字伯圭,遼西令支人,東漢末年武将、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以強硬的态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威震邊疆,他與袁紹多次相争,被袁紹擊敗,最終困于高樓,引火自焚。
公孫度:字升濟,遼東襄平人,東漢末年遼東地區割據軍閥,早年為同郡徐榮舉薦任遼東太守,是三國燕國的創始者。
<h1 class="pgc-h-arrow-right">幽州籍武将、謀士28人,三國期間的重要力量</h1>
徐榮:遼東人,與公孫度交好,曾擊敗曹操、孫堅的部隊。在董卓死後,死于亂軍之中。
公孫康:遼東人,公孫度之子,遼東太守,曾把前來投奔的袁熙、袁尚斬首,并送給曹操。
公孫恭:遼東人,公孫度之子,公孫康之弟,公孫康死後因二子尚幼而繼承遼東太守的職位。
公孫紀:遼東人,原是劉虞部将,後投公孫瓒,和公孫瓒以同姓兄弟相待。
公孫越: 遼西人,公孫瓒之弟,曾被派遣至袁術處和袁紹作戰,兵敗身亡。
公孫範:遼西人,公孫瓒的從弟,在公孫瓒與袁紹界橋之戰中與公孫瓒一同敗走。
公孫續:遼西人,公孫瓒之子,易京之戰中,在公孫瓒之後戰死。
鮮于輔:漁陽人,原為幽州牧劉虞從事,後投順曹操,封為建忠将軍,都督幽州六郡。
鮮于銀:漁陽人,原為幽州牧劉虞騎督尉,中國東漢末期人物。
田豫:漁陽人,初從劉備,後随公孫瓒,終得到曹操任用,鎮守曹魏北疆。
張純:漁陽人,中山相,曾與同郡張舉及烏桓丘力居等人叛亂,自稱彌天将軍、安定王。
張舉:漁陽土豪,本為泰山太守,與張純等聯合發動叛亂,自稱為天子,有武裝九千人。
齊周:漁陽人,原為幽州牧劉虞從事。
趙該:漁陽人,原為幽州牧劉虞别駕。
韓當 :字義公,遼西人,長于弓箭、騎術并且膂力過人。曆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
程普 :字德謀,右北平人,曆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在“江表之虎臣”中位列第一位。
田疇:字子泰,右北平人,初為劉虞從事,後曹操北征烏丸時投曹操,在平定烏丸時有向導之功。
魏攸:右北平人,因認為公孫瓒尚有利用價值,反對劉虞向公孫瓒展開戰。
盧植:字子幹,涿郡人,黃巾起義時為北中郎将,率軍與張角交戰,後被誣陷下獄。
盧毓:字子家,涿郡人,盧植的幼子,侍奉了從曹操到曹髦五位君主,負責人才的評價和舉薦。
劉備:字玄德,涿郡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
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将,與關羽并稱為“萬人敵”。
簡雍:字憲和,涿郡人,劉備帳下謀士,劉備稱帝後官拜昭德将軍,地位次于麋竺。
孫禮:字德達,涿郡人,曾協助曹真與蜀軍抗衡,是魏軍抗蜀前線的重要将領。
劉放:字子棄,涿郡人,後投奔曹操,曆任參軍事、主簿記室。
程緒:劉虞從事,代郡人,因不支援劉虞讨伐公孫瓒而被劉虞以臨事阻議處斬。
徐邈:廣陽燕人,曹操平定河朔時,任其為丞相軍謀掾,後來到洛陽任東曹議令史。
閻柔:廣陽燕人,初歸劉虞,在官渡一戰後歸曹操,坐鎮北方,統帥幽州兵馬。
<h1 class="pgc-h-arrow-right">幽州的烏桓人物6人,難管難用,一支被低估的騎兵軍團</h1>
蘇仆延:遼東屬國烏丸大人,自稱峭王,服從遼西烏丸大人丘力居教令。
丘力居: 遼西的烏丸大人,曾拉攏中山太守張純反叛東漢。
蹋頓:遼西烏桓的首領,烏桓大人丘力居的從子,骁勇善戰,才略過人。
樓班:遼西人,烏丸單于丘力居之子。
烏延:右北平郡烏桓(烏丸)族的酋長。
那樓:上谷郡烏桓首領,曾率其部名王向曹操朝賀。
<h1 class="pgc-h-arrow-right">判斷是幽州人,具體郡縣不詳10人,幽州本土諸侯的大将</h1>
鄒靖:早年鄒靖擔任破虜校尉與公孫瓒一起讨伐胡人,鄒靖被胡人所圍困,被公孫瓒所救。
齊周:劉虞從事,劉虞被殺後,與鮮于輔、鮮于銀等向公孫瓒複仇,令公孫瓒元氣大傷。
尾敦:劉虞故吏,劉虞被公孫瓒殺死後,送首級到京師,尾敦劫走劉虞的首級并安葬。
嚴綱:公孫瓒麾下大将,被公孫瓒任命為冀州刺史。
田楷:公孫瓒麾下大将,被公孫瓒任命為青州刺史。
單經:公孫瓒麾下大将,被公孫瓒任命為兖州刺史。
鄒丹:公孫瓒麾下大将,被公孫瓒任命為漁陽太守。
關靖:公孫瓒麾長史,易京之戰中戰死殉主。
王門:公孫瓒麾下武将,後投袁紹。
範方:公孫瓒麾下武将,曾率領騎兵幫助兖州刺史劉岱作戰。
下一篇我們盤點并州人物,猜猜都有誰?歡迎交流和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