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 中 有 向 往 腳 底 有 方 向 青 山 踏 遍——湘黔粵(5)

……接前

傳說,西南聯大時期,1939年,昆明響起空襲警報,劉文典慌忙挾着破布包從屋裡跑出,沒想到身後竄出沈從文,跑得比誰都快,劉文典見此頓時火冒三丈,指着沈從文背影大罵:“我劉某人是在替莊子跑,我要死了,就沒人講《莊子》了!學生跑是為了儲存下一代。你這個鄉巴佬,跟着瞎跑什麼?”

劉文典,民國時期莊子研究領域的權威人物,曾擔任國立清華大學國中文系主任、安徽大學校長。他曾說,中國真正懂得《莊子》的隻有兩個半人。一個是莊周,一個就是我劉文典,最後全世界所有研究《莊子》的算半個。

沈從文靠自學成名。他青年時代,湘西仍然沿用清朝以來的屯田養兵制,每個寨子有官田,資養兵勇,沈從文上過中學後便投筆從戎。日後,他曾談到那段日子,很感激當時的“湘西王”陳渠珍對他的培養和教誨,沈從文是他帳下的文書。

陳渠珍親曆清朝、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賀龍是他的朋友。

如今的鳳凰,參觀沈從文故居不收費,熊希齡故居則收費。

熊希齡出生于鳳凰,著名教育家、實業家和慈善家。1913年當選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反對袁世凱複辟帝制,憤而辭職。

湘西人将陳渠珍、熊希齡、沈從文并稱“湘西三傑“,頂禮膜拜。

鳳凰,因為沈從文的《邊城》而聞名,鳳凰成為旅遊打卡聖地則應該歸功于他的表侄黃永玉。他對古城橋梁設計、屋舍造型設計,頗費心機,尤其燈光、音樂、場景布局更為講究,重建立設布局的鳳凰古城,沿江一水新木樓,無論晴雨,别樣光景,使之成為一方聞名遐迩的勝地,到鳳凰看夜景成為一塊旅遊招牌。

鳳凰的沈從文和黃永玉均自學成才,可見,此間風水不錯,據說,其得名鳳凰,皆因古城西南方向有一座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它位于湖南湘西,以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縣城,老城建于清朝康熙年間,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岩砌成的古城牆矗立岸邊,北城門下,寬寬河面上橫一條窄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需側身而過,惟出城唯一通道。

黃永玉,中國畫院院士,出生湖南常德,接受過國小和不完整初級中學教育。知道他因為小時習畫,知道他是名畫家,因為一次特别展覽。他的畫作貓頭鷹,做睜一隻閉眼,閉一隻眼狀,被“四人幫“誣蔑為對社會主義不滿。據說,展覽在北京飯店舉行,屬小範圍的推介活動。1973年11月23号晚,“四人幫”的同夥在北京友誼飯店召開會議,将黃永玉的貓頭鷹定性為“黑畫”。之後,全國展開“黑畫”追查活動。據說,毛澤東在聽完關于黑畫的彙報之後說,墨畫的怎能不黑呢?此話一出,黃永玉僥幸過關,“黑畫事件”悄然收場。

……未完待續

心 中 有 向 往 腳 底 有 方 向 青 山 踏 遍——湘黔粵(5)

鳳凰某飯館外

心 中 有 向 往 腳 底 有 方 向 青 山 踏 遍——湘黔粵(5)

鳳凰虹橋風雨樓

心 中 有 向 往 腳 底 有 方 向 青 山 踏 遍——湘黔粵(5)

萬壽宮—黃永玉藝術館

心 中 有 向 往 腳 底 有 方 向 青 山 踏 遍——湘黔粵(5)

鳳凰古城内

心 中 有 向 往 腳 底 有 方 向 青 山 踏 遍——湘黔粵(5)

鳳凰沱江

心 中 有 向 往 腳 底 有 方 向 青 山 踏 遍——湘黔粵(5)
心 中 有 向 往 腳 底 有 方 向 青 山 踏 遍——湘黔粵(5)
心 中 有 向 往 腳 底 有 方 向 青 山 踏 遍——湘黔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