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殺蟲止痛說二楝

殺蟲止痛說二楝

二楝,即川楝子、苦楝皮,二者均有殺蟲止痛,用于腸道寄生蟲病,二者常相須為用,故稱“二楝”。由于二者藥用部位不同,故臨床應用有些差異。

川楝子,又名金鈴子,為楝科落葉喬木川楝的成熟果實。本品性味苦、寒,有小毒,歸肝、胃、小腸、膀胱經,有殺蟲止痛,理氣消積之功,适用于蟲積腹痛,肝氣郁滞或肝胃不和所緻的脅肋疼痛,納差食少,脘腹脹滿,疝氣疼痛等。肝郁氣滞證隻用川楝子一味藥治效果不好的。中藥方子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湯效果都比較好的。《神農本草經》言其“殺三蟲,疥瘍,利小便水道”。《本草綱目》言“楝實,導小腸膀胱之熱,因引心包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氣為要藥”。藥理研究表明,本品所含川楝素為驅蟲有效成分,與山道年相比,作用緩慢而持久,對豬蛔蟲、蚯蚓、水蛭等有明顯的殺滅作用;川楝子有松弛奧狄氏括約肌,收縮膽囊,促進膽汁排洩的作用;能興奮腸管平滑肌,使其張力和收縮力增加;川楝子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多種緻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苦楝皮,又名苦楝根皮,為楝科落葉喬木植物楝樹和川楝樹的根皮或樹皮,鮮用或切片生用。苦楝皮化學成分有川楝素,苦楝酮,苦楝萜酮内酯,苦楝萜醇内酯,苦楝萜酸甲酯,苦楝子三醇等。本品性味苦、寒,有小毒,歸肝、胃、脾經,有殺蟲療癬之功,适用于腸道寄生蟲病及濕熱所緻的頭癬,疥瘡等。《名醫别錄》言其“療蛔蟲,利大腸”。《滇南本草》言“根皮以殺小兒寸白(蛲蟲)”。藥理研究表明,本品煎劑或醇提取物均對豬蛔蟲有抑制以至麻痹作用,能透過蟲體表皮,直接作用于蛔蟲肌肉,擾亂其能量代謝,導緻收縮性疲勞而痙攣。對小鼠蛲蟲有麻痹作用,并能抗血吸蟲。川楝素對肉毒中毒動物有治療作用,使兔腸肌肌張力及收縮力增加,抑制大鼠呼吸等。

由此可知,川楝子、苦楝皮兩者同出一物,均能殺蟲止痛,治療腸道寄生蟲病、蟲積腹痛、疥癬等。但川楝子有行氣止痛之功,可用于氣滞所緻的各種疼痛。苦楝皮毒性較川檑子重,重在驅殺蛔蟲,它的不良反應:有毒成分為川楝素和異川楝素。中毒表現有惡心嘔吐、劇烈腹痛、腹瀉、頭暈頭痛、視力模糊、全身麻木、心律不齊、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神志恍惚、狂躁或痿靡、震顫或驚厥,最後因呼吸和循環衰竭而死亡。中毒原因主要是用量過大,或用法不當,或患者體質原因。解救辦法可洗胃,催吐,導瀉,補液及對症治療;輕者可用綠豆120g,龍眼肉60g,甘草15g,煎水頻服。二者均性味苦寒,脾胃虛寒者不宜選用。現介紹二則粥療方,供選用。

川楝子粥:川楝子5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川楝子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時下白糖,再煮沸即成,每日1劑。可殺蟲止痛。适用于腸道蛔蟲症。

苦楝皮粥:苦楝皮10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苦楝皮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鐘後,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時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可殺蟲止痛。适用于腸道寄生蟲病。(胡獻國 湖北省遠安縣中醫院)

(注: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醫中藥網

搜尋“私家健康先生"關注微信公衆号擷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下傳: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隻專注中醫領域。【社群】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建立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教育訓練随時報名,輕松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下傳位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