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朝陽酒仙橋街道整治背街小巷 暢通出行道路

交通分流、停車轉移、車道改造……今年,酒仙橋街道聯合多部門對轄區一條背街小巷進行整治,使這條原本擁堵難行、停車占道、堆物堆料嚴重的背街小巷變得幹淨整潔、通暢有序,受到居民點贊。

出行便道成“堵心路”

整治的這條背街小巷位于酒仙橋南部地區,北起亮馬河、南至駝房營南裡,長度約130米,寬8米,是一條無名路。道路的北側與亮馬河上的一座橋相連,橋的北邊有一個市場,河南岸的普天首信小區、亮馬嘉園、東十裡居、駝房營南裡等6個小區的3000多戶居民前去采購,這條路是最便捷的通道。而且,道路周邊的不少居民往北出行,也會選擇這條路。

但就是這樣一條連通着亮馬河兩岸的便道,一度成為周邊居民的堵心路。“路東側是一排店鋪,有20多家商戶,路西側原來停放的都是貨車,一些店鋪經營者還把雜物放在路邊,本來挺寬敞的路變得擁堵不堪,人多時都沒辦法騎自行車,推着都不好過。”居民劉女士住在路東側的居民區,她說,無名路以前“人難走、車難行”,進出讓人感覺堵心。

由于這處區域屬酒仙橋街道、東風鄉交界地帶,且交通環境複雜,日常監管難度較大,違章停車、雜物堆積等環境亂象一時難以徹底治理。對于這條路,周邊居民都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治理,讓便道友善起來。

“三管齊下”暢通道路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酒仙橋街道回應居民訴求,今年上半年與朝陽交通支隊等相關機關群策群力,啟動了對這條道路的整治。

在開始整治前,酒仙橋街道會同朝陽交通支隊等機關多次深入周邊小區和路邊的商戶開展摸排走訪,聽取居民對道路改造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叮囑商戶們不可在道路上亂堆亂放雜物。了解了道路的情況和居民的呼聲,酒仙橋街道與朝陽交通支隊等機關商議後決定從道路分流、停車轉移、車道改造3個方面對道路進行系統改造。

“一條8米寬的道路,卻要承載3000多戶居民的通行需求,壓力很大,我們首先從降低道路的交通荷載壓力着手,對道路進行分流。”酒仙橋街道從業人員譚笑介紹。

酒仙橋街道結合交通安全示範社群建立工作,對普天首信幾個小區的内部道路進行改造,通過導流,規範車輛行駛路線,将小區内部車輛引至小區附近的駝房營路駛出,減少了這條道路的交通壓力。

考慮到這條道路上有20多家商戶,為滿足這些商戶及其顧客的剛性停車需求,經過溝通與協調,酒仙橋街道引導路側長期停放的車輛轉移至亮馬河北岸的一處停車場,然後在無名路實行禁停。

無名路禁止停車後,釋放出部分道路空間,在此基礎上,酒仙橋街道将原先的雙向混行車道改為了雙向車道,并在道路中間加裝了隔離護欄,確定上下行的車輛互不幹擾。

“我們還對這條無名路南端西側的一段小路進行了整治。”譚笑介紹,因為這段路連接配接着酒仙橋街道和東風鄉,旁邊就是駝房營南裡,小區裡很多居民都走這段路到亮馬河南岸。此前,這段幾十米的小路上也經常擠放着車輛,影響居民正常通行,在這次整治工作中,這些停放的車輛也被引導停放到别處,充分釋放了道路通行空間。

“點位看守”鞏固成果

為確定整治成效,酒仙橋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綜合行政執法隊安排從業人員采用“點位看守”的方法,每日選取固定時間段在道路的重點點位盯守,對道路進行常态化監管,如果出現影響道路通行的問題,立即上報解決,鞏固整治成果。

與此同時,酒仙橋街道和東風鄉還成立了聯合檢查隊,定期到無名路進行巡視,重點檢查有無占道經營、雜物堆放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此外,社群交警也參與到了道路環境的維護工作中,重點查處車輛亂停亂放,確定道路暢通。

徹底整治後,這條無名路變得幹淨整潔,通行有序。“現在不光走着通暢,心情跟着也舒暢了。”劉女士為這次整治帶來的良好出行環境高興,也為這樣的改變點贊。

接下來,酒仙橋街道還将密切關注道路通行狀況,按照“整潔、規範、安全、通暢”的目标,随時根據需要對道路維護工作進行調整,保障居民出行暢通。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澤偉

編輯/李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