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色鹿牽手太陽神鳥 共克土遺址保護利用難關

今日(7月11日)上午,金沙遺址博物館與敦煌研究院戰略合作架構協定簽約儀式在廣漢舉行。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介紹:“此次與敦煌研究院的合作,重點在土遺址本體保護修複、數字化建設、文化遺産地監測、學術研究與文化展示等方面。”

九色鹿牽手太陽神鳥 共克土遺址保護利用難關

簽約現場

遇水化泥 土遺址保護的世界難題

土遺址,是指以土作為主要建築材料,人類曆史上因為生産、生活等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遺迹。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土遺址在我國文化遺産資源中不僅占有很大比例,并且包含極為豐富的曆史資訊,是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及發展曆程的重要證據,具有重大的曆史價值、科學價值及藝術價值。從形态上,土遺址分為地上土遺址,比如長城、平遙古城等,以及地下土遺址,比如各處陵墓、兵馬俑的土坑等。而從儲存環境看,土遺址分為幹燥環境中的土遺址,比如位于甘肅的樓蘭古城,以及潮濕環境下的土遺址,比如位于成都平原的金沙遺址。

尤其是後者的祭祀區,曆史上曾是古蜀金沙先民舉行濱河祭祀的地方。在延續數百年的時間裡,他們将太陽神鳥金飾、黃金面具等無價珍寶掩埋于河邊濕地。如今,修建于金沙遺址原址之上的金沙遺址博物館,将遺址祭祀區原狀保留,向遊客呈現這一目前中國儲存最為完整的商周時期的大型祭祀遺迹場所:古河道橫亘于祭祀坑腹地,數以噸計的象牙仍然掩埋于其間,等待再度重見天日。是以,金沙遺址的祭祀區不僅是絕大部分珍貴文物的出土地,也是我們今後繼續解答古蜀之謎的謎底所在。

然而,大氣環境中的相對濕度、光照和紫外強度變化、以及遺址土壤中的含水率和可溶鹽種類含量等都可能會對其造成侵蝕破壞,尤其是成都平原濕潤的氣候和穿流而過的城市河流以及不時劇烈變化的地下水等環境因素,都對金沙遺址祭祀區造成了極大威脅,對它的保護也成為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長期課題。

九色鹿牽手太陽神鳥 共克土遺址保護利用難關
九色鹿牽手太陽神鳥 共克土遺址保護利用難關

金沙遺址博物館遺迹館

強強聯手 共克土遺址保護利用難關

作為國際上極具影響力的土遺址保護科研基地,敦煌研究院是國家設立的負責世界文化遺産敦煌莫高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安西榆林窟和敦煌西千佛洞保護、管理和研究的綜合性專門機構,在我國率先開展土遺址保護理論、加強材料、技術與裝備研究。

2021年1月,由敦煌研究院作為牽頭機關,“多場耦合下土遺址劣化過程與保護技術研究”項目正式啟動,旨在研究濕度、溫度、光照等多重實體因素疊加對土遺址的影響。該項目是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文化遺産保護利用項目之一。作為潮濕環境下綜合保護技術示範基地,金沙遺址博物館本次以土遺址保護的前沿陣地——祭祀區為對象,以協作機關的身份,參與項目子課題“土遺址綜合保護措施協同作用機制研究與示範”,為本次簽約奠定實踐基礎。兩個資深土遺址保護機關強強聯手,其研究成果必将全面提升我國土遺址保護的整體水準。

九色鹿牽手太陽神鳥 共克土遺址保護利用難關

金沙遺址博物館遺迹館内的監測裝置

聚焦難點 開展人才交流培養

此次協定中約定,雙方将以金沙遺址祭祀核心保護區保護修繕等項目為契入點,聯合開展重大項目關鍵技術攻關,開展專項研究,就其中的技術難題聯合申報省級、國家級科研課題,通過一系列重大項目的規劃與實施,提升雙方學術水準,推進若幹相關重大學術問題的解決。

同時,金沙與敦煌還将發揮雙方各自在科研與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優勢,互派專業人員到對方機關進行學習和交流,聯合開展技術教育訓練,組織學術報告或講座,通過多種方式促進雙方人才培養。九色鹿與太陽神鳥的攜手,必然為我國文化遺産保護事業譜寫一幅生動雀躍的全新圖景。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曾琦

編輯| 李學莉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九色鹿牽手太陽神鳥 共克土遺址保護利用難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