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作者:HanDeSome漢的一些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夜幕降臨,一輛音樂大篷車滿載缤紛色彩而來,向所有人發送了一場城市彈幕。

疫情和随之而來的隔離曾經讓我們的城市停滞,一切困難都發生在居民們的生活内部,讓我們真正産生共情,而不再隻是旁觀者。過去的兩年短暫又漫長,最終它帶着我們的遺憾、悲傷、離别和不舍,離開了。

而我們依然有彼此相伴,這座城市,總有“浴火重生”的力量。

“老友,我們見面吧!”

我們追随一輛音樂大篷車,它發出了最溫暖的訊号。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于是我們被一場“滿懷城事”的音樂節打動,基于那些閃閃發光的日常,那些認真生活的人們,一場音樂治愈之旅在這個深秋如期而來: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武漢人永遠講胃口”

“GAI坊們,武漢話都聽得懂吧?”

馮翔抱着吉他坐在舞台上,先與觀衆們親切聊了起來。在武漢人各種性格特色裡,馮翔老師提的最多的就是“講胃口。”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疫情期間馮翔老師也是千萬個留守在這座城市的人之一,他提起剛封城那會兒,小區群裡有位業主說家裡“斷糧”了,有人悄悄在他家門口放了一袋吃的,問起來卻沒有人說是誰放的。

“這就是武漢人,說得少做得多,講胃口!”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東原的鄰居們對此深有共鳴,“遠親不如近鄰”不是一句空話,經曆了疫情之後,我們都更加珍視身邊人,鄰裡間的互助在東原早已是日常。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聽着馮翔用熟悉的武漢方言溫柔彈唱《漢陽門花園》,同樣的鄉愁牽動着每一個武漢伢的心。連聽三首仍是意猶未盡,馮翔應現場觀衆們的要求,講胃口地加了一首《六渡橋》,全場合唱,将氣氛推向高潮。

武漢人不善言辭的深情與溫暖,讓這個秋夜變得尤為動人。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我們都是硬軸的人”

武漢有着江湖城市特有的硬氣與堅韌,武漢人也沾染了一身江湖氣,“硬軸”是武漢人遇上挑戰時最直覺的表現。

55歲的李阿姨和她的閨蜜們為這場音樂節準備了許久,反複排練了無數遍。一曲《我愛你中國》音樂響起,可愛的阿姨們身穿黑衣紅裙,用翩翩舞姿點亮了這個舞台。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李阿姨搬來東原·啟城兩年多,對于老年人來說,一開始到了新環境難免生出孤獨感,不過李阿姨很快在這裡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跳舞成了她們打破陌生走近彼此的契機。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從素不相識的鄰居到相知相伴的閨蜜,十幾位五六十歲的阿姨在家門口找到了生活的樂趣。疫情都一起扛過去了,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呢?

生活裡的大小事都有舞蹈團的姐妹們搭手相助,李阿姨愈發開朗,帶領舞蹈團“通過廣場舞把生活的美傳遞給東原的業主們。”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現場觀衆們的熱情歡呼和驚歎聲告訴我們,阿姨們的精神風采征服了所有人。

“美妙的音樂一響,所有的煩惱都沒有了。”李阿姨笑着說,“沒有什麼能打敗武漢人,我們都是硬軸的人。”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我就是不服周 ”

“不服周”大概是武漢人最與生俱來的性格特色了,不光是在疫情、洪水這般重大事件面前的不含糊,在點滴的日常裡,你也總能見識到武漢人的“不服周”精神。

東原·啟城的業主、61歲的南阿姨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曆開啟了老友生活節“不服周”的篇章。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南阿姨帶着薩克斯站在舞台上,先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經曆:去年的她也參加了“老友生活節”的表演,結果因為太緊張,一下子腦子裡一片空白,演砸了。

今年她沒有退縮,主動請纓再次站上了這個舞台,并且坦蕩講出了去年的“失敗”。在東原管家的真摯鼓勵和支援下,南阿姨穿上了精心置辦的一身行頭,自信而從容地完成了《小城故事》薩克斯獨奏,赢得了滿場的掌聲。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南阿姨學薩克斯兩年多了,她的啟蒙老師和指導老師是她的女兒。一開始是女兒學薩克斯,出于喜歡,南阿姨退休之後,在女兒的遠端指導下也開始學,即使遇到氣息轉換、樂譜難記等問題,南阿姨也沒有放棄。

每次表演,全家人都會在台下為南阿姨打call,家人和鄰裡都是她的“應援隊”。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南阿姨的老公上台獻花,現場觀衆表示被塞了一把“狗糧”

表演一結束,南阿姨的家人上台送上了鮮花。南阿姨帶着不服周的信念總算圓了一個心底的遺憾。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麻利是一種本能”

武漢人做事是從不含糊的,風風火火的性格寫就了麻利的武漢人,你在音樂節的現場處處都能感受到這種“麻利”所帶來的周到與便捷。

降溫天氣一夜之間裝好的門把手套,音樂節現場提前備好的愛心口罩,專門為業主準備的姜湯,精心布置的雙舞台……你在現場轉一圈,也會感歎,别人家的物業可以做到這種程度。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現場充滿童趣的“歡樂小人舞”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可愛的舞蹈背後,現身出來竟然是六位漂亮的姑娘,她們都是來自東原仁知服務的管家。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平時,管家們都是一絲不苟的工作狀态,用最麻利的工作态度服務每一位鄰裡,而脫下工作服,回歸生活,她們都是可愛的90後、95後,就是鄰居家的那個漂亮的姑娘伢。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看看管家們的另一面,業主與物業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這一刻,東原人達成了更深的默契。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每一位幕後的服務人員都是可愛的人

不同的人為了相同的精神聚集在這裡,在十八般武藝中,共享着同樣的歡樂。

長達4個小時的音樂節,溫暖的彈唱,活力的舞蹈,趣味的魔術、優雅的書法、新潮的說唱,驚喜接連不斷,鄰裡彼此的歡呼與喝彩讓氣氛逐漸升溫熱烈。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最為期待的“東原·時光道國樂團”,80歲的團長與他二十多年的老友們在音樂節重聚,用悠揚的國樂撫慰人心,老年人的熱愛也會發光。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東原·樂見城籃球社的花式籃球秀,精彩絕倫,你很難相信社群社團能有如此專業的水準。

不隻是籃球社,東原仁知服務組織的社團活動,讓藝術、運動等社團文化在鄰裡間生根,每個人的興趣特長被發掘,最終成為舞台上耀眼的才藝。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你猜猜《青城山下白素貞》舞蹈演員年齡多少?

答案是:60歲。她是東原·樂見城的業主,一曲古典舞曼妙動人,驚豔全場。希望我老了也能有這樣的身段和精神氣。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晴天見的張叔叔,現場揮毫,舉止間是翩翩君子的文雅之氣。他是湖北省書法協會的會員,每年的春節,都承包了晴天見業主家的春聯,實名羨慕。

看完全程,就會發現,今晚的音樂節年輕的節目和老年人的節目穿插在一起,你在這裡能看到全年齡層的“生活家”,不論是天真爛漫的小伢,還是80歲高齡的老人,對音樂的想象與熱愛是一緻的,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點亮這個舞台。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中國新說唱音樂廠牌巨棒燃炸全場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東原·湖光裡兒童舞團的爵士舞《good time》萌翻全場

從10月21日到24日,這輛音樂大篷車在東原·啟城、東原·樂見城、東原·湖光裡、東原·晴天見四個地标間熱力巡遊,最終抵達這裡,新物種·城事音樂節LIVE在街坊們的依依不舍中完美落幕。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因為疫情,今年的“老友生活節”改成了線上LIVE的方式,将舞台全程直播給每一位城市裡的人們。

東原仁知服務從未将自己隻定位為簡單的服務者,而是城市空間營運服務商,從關注人到關注人所居住的城市空間,他們善于發掘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更深層次的需求和閃光點,洞察他們的精神世界,給與他們展示自我的舞台。

空間中的人與人、人與家庭、人與社群、人與城市有溫度的連結,将是東原仁知服務「新物業」的理想場景。

我們用鏡頭,追蹤了一輛大篷車的治愈之旅

認真生活的人最可愛,于城市中努力發光的人們就是7年來東原仁知服務老友生活節源源不斷的創意源泉。

盡管秋天是短暫的,也有人能在這個屬于收獲的季節,将人們的情緒收集在一起,彼此治愈。東原仁知服務不負初心,與這座城市一起,奔赴每一個明天。

下一個老友節,我們再見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