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1月1日,世界傳來2條消息:俄做好"開戰"準備;美轟炸機飛越中東

作者:環球報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眼下,G20峰會剛剛結束,聯合國氣候峰會又召開了。值此敏感時刻,美國似乎又不安分了。

11月1日,兩條與美國有關的消息傳來,五角大樓蠢蠢欲動,亞歐局勢再現動蕩。

11月1日,世界傳來2條消息:俄做好"開戰"準備;美轟炸機飛越中東

先來說說第一條消息。

11月1日,環球網報道稱,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與美總統拜登,在G20峰會期間,舉行了一次短暫的會晤。

拉夫羅夫表示,這次對話是“簡短卻有益”的。拜登希望與俄羅斯展開進一步接觸,同時也向普京緻以問候。

表面上看,美俄兩國相安無事,但實際上,洶湧的暗流已經在黑海湧動。

在接受采訪時,俄羅斯外長提到了美國驅逐艦駛入黑海一事。隻聽拉夫羅夫回應稱:“我們已經準備好應對任何威脅。確定俄羅斯領土安全和黑海地區安全,對俄羅斯來說不存在任何問題。”

拉夫羅夫的表态,或展現出兩點内容。

1,俄羅斯已經做好了“開戰”準備。面對美國的軍事挑釁,俄羅斯選擇以牙還牙,見招拆招。

11月1日,世界傳來2條消息:俄做好"開戰"準備;美轟炸機飛越中東

此前,美軍“波特”号巡邏艦,裝備着巡航飛彈駛入黑海。這擺明了是給烏克蘭吃定心丸,威脅另一頭的俄羅斯。

不過,任何威脅與恐吓,都不會在俄羅斯身上起作用。如果美國在黑海發射飛彈,挑起戰争,那普京肯定會盡“地主之誼”,好好“招待”美軍一番。

2,俄外長沒有被拜登的“糖衣炮彈”所迷惑。朋友來了有美酒,敵人來了有獵槍,這仍是俄羅斯的一貫原則。

很顯然,美國總統正在把G20峰會,當成自己的外交場合。他一邊與英法德上司人會晤,企圖修複盟友關系;一邊又與拉夫羅夫交談,想要穩住這個強硬的對手。

然而,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還沒有解除,美國軍艦也常常去黑海轉悠,在這種背景下,拉夫羅夫又豈會被拜登的“花言巧語”輕易蒙蔽?

11月1日,世界傳來2條消息:俄做好"開戰"準備;美轟炸機飛越中東

是以,當俄羅斯外長稱,與拜登的交談“簡短卻有益”時,這或許是出于外交禮儀的客套。而那句“俄羅斯已準備好應對任何威脅”,或許才是他最真實的想法。

總而言之,俄羅斯不會輕易被哄騙。美國的“如意算盤”,這回怕是要落空了。

再來說說第二條消息。

衆所周知,在G20峰會召開期間,美國總統曾與英國、法國、德國上司人,公開發表過聯合聲明。

該聲明的内容為,美國将“有條件”地回到伊核協定——白宮同意取消針對伊朗的相關制裁,但條件是,德黑蘭必須全面履行伊核協定中的内容,并率先做出改變。

在昨天的文章中,筆者提到,這看似是美國要妥協,但實際上是向伊朗施壓。

美英法德四國發表的聲明,且不說字裡行間處處充滿了高傲,就連聲明的真實性、有效性,都很難保證。

11月1日,世界傳來2條消息:俄做好"開戰"準備;美轟炸機飛越中東

畢竟,參與伊核問題會談的成員國,可不止美英法德四個國家,中俄同樣也是伊核協定的重要“見證者”。缺少這兩個大國參與的聯合聲明,能具有真實有效性嗎?

果不其然,11月1日,一條有關于美軍的消息被曝光,再度說明了美國的野心。

綜合美國媒體報道稱,兩天前,美軍一架B-1B戰略轟炸機,突然飛越霍爾木茲海峽、紅海、曼德海峽以及蘇伊士運河等地區上空。

在此期間,以色列和沙特的戰鬥機,還與美國戰略轟炸機同行。

顯然,美以軍機繞中東海灣飛行,這絕對不是和平信号。聯系近期緊張的局勢來看,美國或許有3點考量。

第一,軍事施壓伊朗,逼迫其盡快履行伊核協定所規定的内容。

目前,伊核談判已經中斷了4個多月,如果美以再不采取行動,恐怕伊朗的擁核計劃就難以逆轉。

11月1日,世界傳來2條消息:俄做好"開戰"準備;美轟炸機飛越中東

在此背景下,空襲叙利亞、戰略轟炸機飛越中東、聯合英法德施壓等行為,不排除都是為了向德黑蘭發出警告。

第二,為中東盟友樹立信心,維護美國在當地的影響力與話語權。

要知道,伊朗擁核會破壞地區局勢的穩定,令中東其他國家,尤其是以色列、沙特等國,陷入核威脅的陰影。

這時候,如果美國不能及時站出來保護他們,那白宮在中東的影響力,必然會大打折扣。

是以,美軍戰略轟炸機飛越中東,既是在向伊朗“亮劍”,也是在安撫以色列、沙特等國。

第三,對外展示美國的強硬,重振五角大樓“雄威”。

都知道,在經曆阿富汗撤軍行動之後,美軍的作戰能力與組織能力飽受懷疑。美國深深地陷入了“霸權衰落”的漩渦。

11月1日,世界傳來2條消息:俄做好"開戰"準備;美轟炸機飛越中東

此時,要想維護美國的霸主形象,加強五角大樓對中東的威懾力,拜登就不得不對伊朗強硬。

必須得承認,世界局勢風雲變換,留給美國的時間不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