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有哪些産生了巨大影響但連名字也沒有留下的小人物?

說起中國曆史上的傳奇皇帝,多數人會想到那位首創布衣稱帝的秦末泗水亭長劉邦.當然,也有人會想到那位出身乞丐,毫無家世背景卻開創300年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不錯,若是比起中國曆史上的其他皇帝,這兩位确實稱得上是極其富有傳奇色彩的。但是,若比起下文的這位,則顯得稍遜一籌了。他,就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做過奴隸、并憑借一己之力開創了一代王朝的後趙皇帝石勒。

曆史上有哪些産生了巨大影響但連名字也沒有留下的小人物?

史料記載,這位後趙開國皇帝并不是漢族血統,而是匈奴别部羌渠部落的後裔。之是以來到中原,還是因為東漢中後期南匈奴和北匈奴争戰失敗而被迫大規模入塞歸附漢朝這一時代大背景。當時,石勒祖上來到漢塞後,其居住地是漢朝的并州,即今日的山西。這裡曆來是古代中原王朝和蒙古草原民族交鋒的第一線,加上北匈奴以及後來的蒙古高原的統治者鮮卑人持續不斷的襲擾,這一帶的局勢經常動蕩不安。到了公元300年石勒成人,情況也未得到改觀。不過,動蕩的社會雖然沒有給石勒穩定的成長環境,但是卻使其練就了一身高強的武藝。後來,正是憑借這身高強的武藝,石勒才從衆多競争者中脫穎而出。當然,在極度混亂的西晉末年,僅有好武藝是遠遠不夠的,社會經驗以及待人處事的能力也是能否成功的硬性名額。另外,對局勢的洞察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或者說,這一點比高強的武藝、豐富的社會經驗還要重要。在《世說新語》中,對石勒洞悉局勢的能力,有這麼一個記載。大意是石勒有一次聽别人讀《漢書》,當他聽到屢戰屢敗的劉邦為扭轉局勢而聽從了謀士郦食其的建議,準備效仿陳勝起義初期扶持六國後代以分散秦軍兵力的做法,去扶持六國後代來分散項羽的兵力時,竟然失聲大喊道,“劉邦能崛起,靠的就是不同國籍的謀臣猛将之鼎力扶持。一旦六國後代複立,劉邦的那些手下思鄉心切,必然會随其君主歸鄉。這麼一來,其勢力必然會迅速土崩瓦解,又談何成就大業呢。”後來,說書人告訴他,因為張良的阻攔,劉邦并未聽從郦食其的建議。石勒聽罷,這才放下心來。那麼,這麼一個不世出的枭雄,他最佩服的人到底是誰呢?《晉書》說,石勒最佩服的人是漢高祖劉邦。原文曰:

“勒因飨高句麗、宇文屋孤使,酒酣,謂徐光曰:“朕方自古開基何等主也?”對曰:“陛下神武籌略邁于高皇,雄藝卓荦超絕魏祖,自三王已來無可比也,其軒轅之亞乎!”勒笑曰:“人豈不自知,卿言亦以太過。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争先耳。脫遇光武,當并驅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朕當在二劉之間耳,軒轅豈所拟乎!”

曆史上有哪些産生了巨大影響但連名字也沒有留下的小人物?

在這段文言文中,高皇指的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光武指的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曹孟德、司馬仲達分别指的是曹操和司馬懿。翻譯過來,就是石勒最佩服的漢高祖劉邦,若他處在秦末,會和韓信、彭越一樣為劉邦執鞭牽馬。但是,若穿越到西漢末年,遇到光武帝劉秀,石勒則絲毫不懼,敢與其一決雌雄。最後,石勒還将欺負孤兒寡母的曹操和司馬懿好一番貶低。老實說,石勒對劉邦以及曹操、司馬懿的品評還是頗為中肯的。但是,對漢武帝劉秀的評價則有失偏頗了。古代著名史籍,如《帝王世紀》、《後漢書》、《續漢書》、《讀通鑒論》等一緻認為,光武帝成就大業的曆程比漢高祖劉邦還要難。之是以那麼說,主要因為劉邦争天下時的處境比光武帝好太多了。

曆史上有哪些産生了巨大影響但連名字也沒有留下的小人物?

首先,劉邦上司的軍隊從未與秦軍進行過諸如巨鹿之戰那樣的硬碰硬的戰略決戰。從沛縣起兵,再到攻破鹹陽,劉邦軍事集團一直都是秦末諸路枭雄中唯一一支未受損失的部隊。另外,在亡秦的過程中,也就是進兵武關的軍事行動中,劉邦還吸納了數量衆多的舊秦軍事力量,以至于屯兵霸上時,其兵力達到了十萬之衆,成為了唯一一支堪與項羽争鋒的軍事集團。另外,劉邦還定三秦後,也就是和項羽對抗初期,有物産豐富的戰略大後方為依托,如被都江堰灌溉的巴蜀大地,自然資源豐富的漢中地區。這些名義上隸屬劉邦管轄的土地,從未受秦末戰亂所影響,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富庶。反觀光武帝劉秀,他起兵争天下時,不但沒有根據地,而且連一支能保護自身安全的軍事武裝也沒有。後來,憑借其超強的運籌能力,劉秀雖然吸納了衆多豪強,但擺在他面前的,仍有數之不盡的強敵。如河北的王朗,依靠趙地豪族支援的李育、張參,據梁國起兵的漢宗室劉永,割據天水、擁有“十有六姓”之豪族支援的隗嚣,割據巴蜀、僅妻子宗族就有萬餘人的公孫述。他們拉起的隊伍,動辄數千、數萬,甚至十幾萬、幾十萬。另外,還有大批起義軍時刻威脅。還有,因為西漢時期遺留的社會弊病,劉秀在取天下的時候,還要進行釋奴、裁軍、減賦稅等一系列的社會改革,以凝聚人心,取得百姓的支援。一言以蔽之,劉邦的統一天下,是一種軍事武力的統一;劉秀的統一天下,則是軍事、政治的雙管齊下。而且,還不能出太大的纰漏。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兩下比較,劉秀比劉邦更适合用“白手起家”這一成語形容。不過,誰也沒想到,劉秀能在中國曆史上綻放如此耀眼的光芒,竟然是因為一件極其偶然的事。說起來,這還要追溯到劉秀的先祖,長沙定王劉發出生之前。

曆史上有哪些産生了巨大影響但連名字也沒有留下的小人物?

史料記載,長沙定王劉發的母親是個地位不高的漢宮妃嫔之侍女。這位妃嫔,名曰程姬。漢朝多延續秦朝的制度,後宮的制度也是如此。因秦之稱号:皇帝之妻稱皇後,妾皆稱夫人。夫人之下,還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漢武帝時,又增加婕妤、娙娥、容華、充依等宮眷。古人雲:後宮佳麗三千。此數雖不确切,但宮眷的人數必然不會很少。漢初的皇帝,都很勤政,這導緻後宮隻有少數的侍妾能與皇帝見面。是以,一些得不到皇帝垂青的人都渴望和皇帝一聚以孕育子嗣,作為進身之階。翻閱史料,程姬一共和景帝孕育三子,其二子劉非,在15歲那年還參加了平定“七國之亂“的軍事行動。以此推測,程姬當是景帝未登基時的家眷。故而,其年齡比之其他侍妾已不占優勢。因而,她對景帝的造訪更加渴望。也是程姬運氣好,一次不知是什麼緣故,景帝想起了這位龍潛時的舊人,乃派人去召見。不巧的是,程姬當天身體不舒服。或許是不想掃景帝的興頭,程姬便大膽地将自己的侍女唐氏打扮了一番。當時,景帝是酒後,對來人沒有仔細甄别,“以為程姬而幸之”。哪知道,就是這一次,竟然使唐氏有了身孕。後來,唐氏誕下皇子劉發。劉發成年後,被封到長沙就藩。他的母親唐氏雖然不被景帝所寵,但因孕育皇子有功,亦被封為妃嫔。一百多年後,長沙王劉發的後裔出現了一個叫劉秀的人,既是前文那位延續漢朝國祚近200年的漢光武帝劉秀。

參考資料:《後漢書》《晉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