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寶藏,走進國寶才是守護它的最好形式故宮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 遼甯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館

國家寶藏,走進國寶才是守護它的最好形式故宮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 遼甯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館

一部好的紀錄片是值得再三欣賞的,《國家寶藏》這部央視出品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更是在舞台、美術、音樂、台詞等各方面都稱得上上乘之作。這裡,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第一季那些令人驚歎的台詞吧。

· 甄選二十七件國寶重器,交予萬衆共賞,堪與日月争輝。

· “通過一件器物,和一個時代聯系在一起和一個人群聯系在一起,和一個社會聯系在一起。在考古研究的道路上,隻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齊東方教授

國家寶藏,走進國寶才是守護它的最好形式故宮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 遼甯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館

· 承古人之創造,開時代之生面。

· 彈琴,隻為悅己,不為娛人。

· 王者,若德神俱在,鳳,必回鳴于岐山。

· 不為孤山論劍,隻為湖畔撫琴。

· 身處亂世,恐怕隻有癡黠參半,才能明哲保身吧。

· 一輩子,幾十年,一個在這樣去用心對待自己工作的人,他是那個大時代的一個最鮮活的但是又是最小的注腳。

· 當一個偉大的時代來臨的時候,其實有很多的小人物都在兢兢業業地做好着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當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把自己所承載的工作做到最好的時候,這個時代一定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國家寶藏,走進國寶才是守護它的最好形式故宮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 遼甯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館

· 這雙眼見證過越王勾踐劍出鞘時的鋒芒,兩千年一遇絕無僅有;這隻手溫柔地拂去了雲夢秦簡的塵埃。(考古學家陳振裕)

· 絕世之畫作,天才之少年,傳奇之人生。展示中華民族的細緻入微,還能展現泱泱國家的氣勢恢弘。

· 化為神鳥鳳凰,飛登九天,奔流不息的時間長河,終将這一刹那,沖刷成永恒,銘刻在這裡。

· 一把絕世寶劍,凝聚天地靈氣,彰顯王者氣魄。——越王勾踐劍

· 劍有君王劍,諸侯劍,庶人劍,庶人劍是用來殺戮的,而君王劍是以天下為劍,我本就是一把君王劍,不出則已,若出則必須匡正諸侯,天下歸服。

· 男兒有情有義固然可敬,可拿得起放得下才更為重要

· 人生苦短,不可輕易妄為,縱酒誤事。

國家寶藏,走進國寶才是守護它的最好形式故宮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 遼甯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館

· “百态千姿繞指柔,身披陶甲勝貂裘,一朝熔鑄金身塑,萬裡雲宵競風流。”——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中國航發人吳慶輝

· 香氣四溢繞懸梁,夢回千年見盛唐。明月白露夜已寒,香衣錦帶空珊珊。

· 技法身居其次,立心立氣才自成高格。

· 良田萬頃,日食不過一升;大廈千間,夜眠也不過八尺。

·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住着一位劍膽琴心的俠士,他們如劍一般剛毅坦蕩,如琴一般的聖潔超逸。

· 龍,生則騰躍于宇宙間,隐則潛伏于波濤内。——館長馬寶傑

· 生來通透坦率,苦悶嗟歎而終。——贊曹植曹子建

國家寶藏,走進國寶才是守護它的最好形式故宮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 遼甯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館

·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别離,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如今一見子建,才知道,最苦的,就是這求不得,放不下。

· 大周的繁榮昌盛,需要王大人這樣一脈相承延續千年的世家大族,也需要像狄大人這樣耿直中正,勤勉自強的人才。朕,不可能萬歲,終究歸于一石一土。滄海桑田,能延綿不息、薪火相傳的還是這中華文脈啊!

· 江蘇,江湖河海是它的血脈,吳韻漢風是它的青春。

· 朗朗乾坤,昭昭日月。

· 此人土木形骸,風姿特秀,如孤松獨立,亦如玉山将崩,的确非常人也。(阮籍)

· 親卿愛卿,所(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

· 你可以飾以金镳,享以佳肴,而我思長林而志在豐草矣。

國家寶藏,走進國寶才是守護它的最好形式故宮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 遼甯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館

· 朋友相交唯求真,本真看似不同,因為本真之舉不同,但本真之心相同。我等身處亂世,唯心放逐于自然,而自然之物就該和而不同。人生在世,唯有活出真我最重要。若在活出真我的路上,覓得知己良友,豈不是人生之大幸?哪怕他日水火相向,亦不悔今日相交。

古人也是可愛的,會因為強迫症把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畫在一起來湊個對稱;也會因為烏龍把中國的琉璃寶塔畫成十層,結果歐洲國家紛紛效仿,導緻他們的塔都比我國的高上一層……這些文物因為節目的制作走入了銀幕,走向我們;我們也随着了解的深入,才發現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文物,都是如此的鮮活。

每件國寶的守護宣言用詞都恰到好處,特地摘錄下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故宮博物館</h1>

1、我是李晨,我是馮海濤,我是仇慶年,我們志願守護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卷,守護曆史,守護綠水青山。

2、我是王凱,我們是故宮志願者,我們志願守護“各種釉彩大瓶”,守護曆史,守護國之瑰寶。

3、我是梁家輝,我是梁金生,我們是新一代故宮國寶守護人,我們志願守護石鼓,守護曆史,守護中華文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8">湖北省博物館</h1>

4、我是段奕宏,我是江旭東,我們志願守護越王勾踐劍,守護曆史,守護中國劍魂。

5、我是撒貝甯,我是陳振裕,我們是青年漢警,我們志願守護雲夢睡虎地秦簡,守護曆史,守護律法初心。

6、我是王剛,我是譚軍,我們是武漢音樂學院青年編鐘樂團,我們志願守護曾侯乙編鐘,守護曆史,守護華夏正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河南省博物館</h1>

7、我是劉濤,我是鄭振香,我是唐際根,我們志願守護婦好鸮尊,守護曆史,守護華夏英姿。

8、我是蔡國慶,我是蔡軒正,我是蕭興華,我是杜佳慧,我們志願守護賈湖骨笛,守護曆史,守護華夏初音。

9、我是雷佳音,我是吳慶輝,我們是中國航發人,我們志願守護雲紋銅禁,守護曆史,守護強國制造。

國家寶藏,走進國寶才是守護它的最好形式故宮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 遼甯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2">陝西曆史博物館</h1>

10、我是馬蘇,我是齊東方,我們志願守護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守護曆史,守護絲路芬芳。

11、我是劉奕君,我是劉勝利,我們志願守護杜虎符,守護曆史,守護安國之信。

12、我是張錦秋,我是郭濤,我們是陝西曆史博物館壁畫修複團隊,我們志願守護懿德太子墓壁畫《阙樓儀仗圖》,守護曆史,守護盛世威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0"> 遼甯省博物館</h1>

13、我是陳曉,我是葉露盈,我們志願守護宋人摹顧恺之《洛神賦圖》,守護曆史,守護妙筆丹青。

14、我是關曉彤,我是華天,我們志願守護銅鎏金木心馬镫,守護曆史,守護絲路傳奇。

15、我是甯靜,我是董寶厚,我們志願守護《萬歲通天貼》,守護曆史,守護筆墨乾坤。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5">湖南省博物館</h1>

16、我是何炅,我是林安,我們志願守護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守護曆史,守護中國制造。

17、我是雷佳,我是李建毛,我是黃婷婷,我們志願守護辛追墓T形帛畫,守護曆史,守護瑰麗夢想。

18、我是黃渤,我是王嘉,我是廖丹,我是譚國斌,我們志願守護皿方罍,守護曆史,守護上古血脈。

國家寶藏,走進國寶才是守護它的最好形式故宮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 遼甯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7">上海博物館</h1>

19、我是黃磊 ,我是方向,我們是新時代計量人,我們志願守護商鞅方升,守護曆史,守護強國之計。

20、我是那英,我是馬惠娟,我是蕭峰,我們志願守護朱克柔缂絲《蓮塘乳鴨圖》,守護曆史,守護錦繡中華。

21、我是易烊千玺,我是潘裕翼,我是許勇翔,我們志願守護大克鼎,守護曆史,守護華夏正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0">浙江省博物館</h1>

22、我是任重,我是殷碩,我是王曉鷹,我們志願守護甯波“萬工轎”,守護曆史,守護惠世天工。

23、我是孫淳,我是丁承運,我是範珮玲,我們志願守護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守護曆史,守護高山流水。

24、我是周冬雨,我們是良渚考古隊,我們志願守護玉琮,守護曆史,守護玉魂國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8">南京博物館</h1>

25、我是秦海璐,我是潘谷平,我們志願守護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守護曆史,守護大國匠心。

26、我是張晨光,我是高俊,我們志願守護坤輿萬國全圖,守護曆史,守護海國圖景。

27、我是袁弘,我是耿朔,我是高夢琛,我們是南京市岱山實驗國小師生,我們志願守護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守護曆史,守護先賢懿德。

走進博物館,了解國寶背後的故事,知我們從何而來,方知我們要向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