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為國文:我天生是教國文的人》(001)我為國文:我天生是教國文的人作者:姜廣平

<h1 class="pgc-h-center-line">我為國文:我天生是教國文的人</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作者:姜廣平</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

</h1>

【敬告】“國文大師課堂”将陸續推出國内國文名師的自傳性作品。即日起,推送集作家、學者于一身的三栖型國文名師姜廣平先生的專輯《我為國文:我天生是教國文的人》。

姜廣平先生目前系姜廣平大國文課程中心的負責人。書名本來是《我為國文》。應其所請,加上“我天生是教國文的人”作為副題,也是本平台為姜廣平老師作一點推廣,敬請了解。

學國文,就應該找天生就是教國文的人做老師。

姜廣平,就是那種天生是教國文的人。

姜廣平說:“我為國文!”

姜廣平說:“我為國文而生!”

如有出版社有意出版此書,請聯系姜廣平老師本人。

《我為國文:我天生是教國文的人》(001)我為國文:我天生是教國文的人作者:姜廣平

【人物簡介】

姜廣平:

1964年生于江蘇興化。作家、著名文學評論家、教育學者。從事三十多年基礎教育工作,曾被著名教育家、民進中央副主席、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永新贊譽為“中國教育寫作第一人”。

著有《重塑生命》(長篇小說)、《蚌蜒河畔的愛情》(長篇小說)、《經過與穿越——與當代著名作家對話》(文學評論集)、《穿越與抵達》(文學評論集)、《我抓住了兩個世界》(教育叙事作品)、《不做旁觀者》(教育随筆集)、《嘗試之路——邱學華教育家之路紀略》(教育長篇紀實)等。

主編有《國文讀寫新法》(高中版)《小古文觀止》(啟蒙篇·基礎篇·提高篇)等著作。

曾在十幾年的時間裡,主持文學雜志《莽原》、《西湖》“作家對話”和“文學前沿”專欄,在中國當代文學界産生了廣泛的影響。

創立有“姜廣平大國文課程”品牌。“姜廣平大國文課程”以有效、高效的國文教學特點在業界廣受好評。

序言:國文書寫着我的生命之旅

1. 我天生就是教國文的

我的人生有時單純到就隻是國文教學,或者單純到隻是讀書與寫作。

國文給了我所想要的一切。

我在用自己的青春與生命訴說着國文、表達着國文。

我想讓大家看一看國文是如何書寫着一個教師的生命之旅的。

《我為國文》是一本曆經曲折的文本。非常幸運的是,它沒有能在它可以出版發行的時候成書與發行,而是苦苦地捱到了現在。

這似乎說得不合情理。怎麼沒有成書與發行反而是一件幸運的事呢?

這裡的原因,我會慢慢告訴你。這麼說吧,沒有能成書與發行,真的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否則,真的讓我慚愧之至而又後悔莫及。

這世界上,因悔其少作而毀其少作的事太多了。

這一文本多少帶有點自傳性質,但又不完全是傳記,隻是将我的國文教學實踐和教育感悟從我的人生經曆中提煉出來,并想讓更多的人們看到國文及國文背後的東西。

人的一生可以有很多事,可寫的也有很多。但我覺得我的人生有時單純到就隻是國文教學,或者單純到隻是讀書與寫作。我似乎已經沒有了其他生活。我不知道這是幸福還是不幸。

我差不多就是那種天生就是教國文的人。

我好像就是為了教國文而來到這個世界的。

這是我的宿命。

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來完成這樁偉大而簡單的使命的。

我在八歲讀國小一年級的那一年就确定了我将來要做教師的志向。後來竟然如願意以償,是很出乎我的意料的。我所目睹幾個哥哥因為那個時代特殊的曆史原因而無法讀到高中的人生境遇,是以,在很長時間裡,我不敢對上高中、上大學、将來當教師存着什麼奢望。對那時的我來說,這些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但後來,我終于讀了大學、做了教師而且竟然很不錯地教了三十多年的國文。這是一種怎樣欣幸的事。經曆近三十年國文教學的生涯,我深深地覺得,國文已經異化為我的另一種人生。或者說得直白一點吧,是國文供給我一方生存的空間,一種可以糊口的職業,一件可以賴以取得人生成功的工具。

國文給了我所想取得的一切。

怎樣論定國文在我人生中的作用我覺得都不是過分的。

但恰恰就是在這幾十年的歲月中,中國的教育,中國的國文教育經過了一段很為尴尬的時期,人人都可以對國文評頭論足一番,而最沒底氣的反而倒是國文教師本身。當然,并不是說國文沒有問題,但國文的問題到底在哪裡,并沒有人能說得清。那麼多專家、學者、教育行政官員及普通教師,都在對國文發言,可是國文的問題卻是中國教育最重的問題。

當然,關于國文的問題究竟在哪裡,我其實也說不清,但我覺得我在用自己的青春與生命訴說着國文、表達着國文。

現在,我想将我幾十年的國文教學生涯捧給讀者。

《我為國文:我天生是教國文的人》(001)我為國文:我天生是教國文的人作者:姜廣平

作為這幾十年中國小國文教學的親曆者,我想讓大家看一看國文是如何書寫着一個教師的生命之旅的。

直白地說,我在這一本書裡不想寫一本對國文教學與理論進行深入剖析的書。我隻想讓更多的當代中國人看一看這幾十年的中國國文,了解那些正在從事着國文教育的國文教師。我相信,我這本書是能做到這一點的。一個國文教師的生涯,一個能寫出很多著作、發表過相當數量文學作品,并能與當代名優秀作家進行對話、在中國文學界以文學評論産生影響的國文教師的經曆,是足以能讓人體悟到一些關乎國文的況味的。

這就是說,我想提供一本最為質樸的最為原汁原味的東西奉獻給我的最真誠的讀者。解讀它、穿透它,并從中提煉出國文最最本質的内涵,我相信是會有人去做這項工作的。這就是說,在這裡,我将自己作為一個國文教學的個案了。我真誠地希望,真正的學者們透過這些質樸的生活場景,穿透我們這個時代的國文時空,真切地讓人們知道,有一個時代,有着這樣的國文形态,有着這種國文形态下掙紮着的國文教師和其他各色人等。教育研究其實不應該忽略這些也許看上去似乎非常蕪雜、非常零亂的東西。

是以,在這本書裡面,我将提到一些人物,這些人都是真實的,真實得就像你身邊的同僚和鄰居。但我也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這些人中的大多數是沒有什麼大的作為的。如果我不提起他們,他們中的大多數肯定會被時間沖刷得沒有絲毫痕迹。這些人都是我的國文同行。我清醒地知道一點,我的國文人生以及個中的種種酸甜苦辣,有很多就是這些可愛的國文同行賜予的。我的國文人生無可奈何地和他們扭結在一起,想要回避都是不可能的。

國文教學中肯定有很多非國文教學的因素。一個人的人生史中,也會有一些非人生的東西。這是一種生活的悖論,任何人都無法回避。我們的國文教育研究者們,一般來說,是不考慮這些非國文教育的因素的。

然而,我要告訴人們:正是這些人和這些非國文元素的東西,構成了我們教育界的重要景觀。我們以前可能都将這一點忽略掉了。教育的發展,他們可是重要的參數。我在此後漫長歲月的裡研究着教育,也研究着國文,都非常遺憾地發現一點,教育精英們對教育的研究,确實沒有掃描到他們,也沒有能發現他們也是教育發展曆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元素。他們的狀态、品質,決定了教育的發展情形。這也許就是我想在這本書裡告訴我們的教育研究者的。

由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不能将他們的真實姓名全都告訴大家。隻有在一些無關大局,更不會是以帶來筆墨官司的地方,我會亮出他們的高姓大名。我還要說明一點的是,我這個人記憶力太好,好到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程度。也許,在我提到的人物中,有些人肯定已經将我忘得一幹二淨了,可我還是那麼固執地記着他們。我這本書就是為這些人寫的,同時也讓這些人再一次展現在讀者的視野裡。讓讀者們看到他們的生活,看到他們的掙紮,看到一種文化背景下的這些小人物的命運。

這也是我寫作這本書的願望。

此外,我們的國文,很長時間以來,都缺少一種原創的精神。這固然有曆史和我們的意

識形态等諸方面的原因,但我們的國文缺乏這種精神,則是我們自己的責任。一個有着教育良知的國文人,應該有面對這種精神缺失的勇氣與擔當。

這麼說吧,我們的國文,這麼多年來,其實缺少一種文化的操守。即如當下對《生活在樹上》的熱議,既表明着這種文化操守的缺失,也表明着絕大多數所謂國文精英的淺薄甚至無知。

這一點,我也将會在我的書中作充分的展開與讨論。

也就是說,我所經曆的國文教育史,我都會以自己的視角來進行評價與分析。這也将是這本書的重要内容之一。

薩特說過,寫作其實是與遺忘抗争。我想在寫完這本書後,将一些人與事努力忘記。這是我寫作這本書的另一個願望。

《我為國文:我天生是教國文的人》(001)我為國文:我天生是教國文的人作者:姜廣平

至于讀者從這裡讀到點東西,長點見識,我是不敢奢望的。現在我隻想做一個傾訴的人。而你如能為我停留為我傾聽,我由衷感激。

我們這個時代,因為物質的高速發展,很多美好的東西正處在可怕的裂變之中,或者是在崩潰中聚合。譬如說價值觀的問題,出現了米蘭·昆德拉筆下的那種崩潰情景。我覺得,在現時代做一個教師,不得不面對很多很多東西。然而,我始終認為,不管我們遭遇什麼,我們人之為人,教師之為教師,不能成為崩潰過程中飛離中心的碎片。

有人說,自傳或回憶錄其實是一種不可靠的東西,因為這裡面肯定有許多僞飾與美化。

好在,我這本書隻是想呈現國文,呈現這麼多年來我遇到的一些問題。

好在,我全部的人生努力與企圖,就隻是為了成為一個被國文改寫或書寫着的人。

或者,直言之:我就是一個天生為教國文而來到這個世界的人。

這算不算僞飾與美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