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修長城的民族

世界上自古認定的有七大奇迹:巴比倫空中花園、亞曆山大燈塔、羅德島太陽神巨像、奧林匹亞宙斯神像、阿爾忒彌斯神廟、摩索拉斯陵墓和埃及金字塔。在這七大奇迹中,收到宗教影響為神所建的有3個,收到君主影響為個人意願所建的有3個,而隻有亞曆山大燈塔市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純粹的為人民實際生活而建。

在這七大奇迹之外,還有一處奇迹,那就是長城。長城的修建不為神的崇拜、不為君王個人享樂,它的作用就是簡簡單單的保衛,保衛土地、保衛人民、保衛國家。

長城的修建有據可查的是在西周時期就開始修建,從春秋戰國直至清代,這2000多年的時間裡都未曾中斷。

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一個民族的群體思想、群體認同,處了本民族公認的文學藝術作品、民俗公約之外,建築是一個生動又具體的載體。同一個民族在不同的時期,有着不同的風格,在這不同的風格之間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樣,在同一時期的建築,同樣的文化,因為表現形式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建築出現。通過這些建築,可以直覺的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傳承、民族品質的形成。長城中所展現出的保衛作用,所展現中華民族的品格就是追求和平、愛好和平的民族品格。

但是追求和平愛好和平并不意味着就要受人攻擊受人壓迫,修好了長城不代表不會反擊,不代表被動挨打。在當時,長城還發揮一種邊界的效應,代表着中華民族的底線,牢固、堅實、不容妥協,如有膽敢觸碰底線,也一定會奮起反擊。中華民族更是善于交流的民族,修築長城并不是封閉了自己,是為了更好的對外交流,将長城做為後方基地,更好的走出去,走的更遠,走的更好。我們不缺少“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概,也有着“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覺悟。

縱觀曆史,中華民族的發展,曆來都具有很強大的向心力,對外不掠奪,對内求發展,從來都是發掘自身的能力,探尋自身的潛力,發揚自身的創造力,以和平的環境為前提,同周邊共同發展,共同前進。相信即使在風雲變換的今天,中華民族也能憑借着自身文化的獨特性和長久曆史積澱形成的和平發展的群體向往,成為更加繁榮強大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