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嗷嗷、嗷然、嗷嚎、嗷鴻、嗷曹、嗷騷、讙嗷、嗟嗷、訾嗷、嗷咷

嗷嗷,◆1.哀鳴聲;哀號聲。○《詩‧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陸德明]釋文:“嗷,本又作嗷。”○[高亨]注:“嗷,同嗷。嗷嗷,雁哀鳴聲。”○[唐][杜甫]《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詩:“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宋][歐陽修]《綠竹堂獨飲》詩:“殘花不共一日看,東風送哭聲嗷嗷。”○[清][趙翼]《二麥將收連旬大雨感賦》詩:“米價經年節節高,茅簷待哺正嗷嗷。”○《當代》1981年第3期:“老太婆把頭擱在兒子肩頭,突然嗷嗷大哭起來。”◆2.叫呼聲;叫喊聲。○《楚辭‧九嘆‧惜賢》:“聲嗷嗷以寂寥兮,顧僕夫之憔悴。”○[王逸]注:“嗷嗷,呼聲也。”○[管樺]《小英雄雨來》:“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吼叫:‘槍斃的有!槍斃的有!’”◆3.眾口愁怨聲。○[漢][賈誼]《過秦論》:“夫寒者利短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資也。”○《史記‧秦始皇本紀》作“嗷嗷”。○[晉][葛洪]《抱樸子‧審舉》:“小人道長,則[檮杌]比肩,頌聲是以不作,怨嗟是以嗷嗷也。”○《資治通鑒‧晉穆帝升平元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懷異志。”○[胡三省]注:“嗷嗷,眾口愁聲。”◆4.形容眾聲喧雜。○《漢書‧劉向傳》:“無罪無辜,讒口嗷嗷。”○[顏師古]注:“嗷嗷,眾聲也。”○[三國][魏][曹植]《美女篇》:“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梁啟超]《論請願國會當與請願政府並行》:“夫惟萬目睽睽以具瞻政府,萬口嗷嗷以交謫政府,然後政府之職庶克舉矣。”嗷嗷待哺,◆迫於饑餓而急於求食的樣子。○[清][戴名世]《上劉木齋先生書》:“傭書客遊,乞食自活,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廖仲愷]《消費合作社概論》一:“而嗷嗷待哺之眾,乃與牛馬犧牲同其命運。”○宋穆修《上監判邢郎中書》:“一家貧寄京師,薪米不給,老幼數口,嗷嗷待哺。”

嗷然,◆哀號貌。○《東觀漢記‧殤帝紀》:“國祚中絕,社稷無主,天下嗷然。”○《晉書‧外戚傳‧王薀》:“今百姓嗷然,路有饑饉。”○[宋][蘇舜欽]《啟事上奉寧軍陳侍郎》:“不幸皇天降兇,罹此大酷,血屬百口,嗷然無歸,瀕於溝壑者數矣。”○[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呂無病》:“兒望見父,嗷然大啼,[孫]亦淚下。”

嗷嚎,◆哀叫聲。○[郭澄清]《大刀記》第十一章:“他們……有的嗚呼哀哉了,有的嗷嚎嗷嚎的叫起來。”

嗷鴻(嗷鴻),◆哀鳴的鴻雁。語本《詩‧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後以喻指流離失所痛苦哀號的饑民。○[清][林昌彜]《亭檻詞》之一:“嗷鴻百萬集中野,長官攜笛上高樓。”

嗷曹,◆喧雜。○[清][陳其元]《庸閑齋筆記‧聘盟日記》:“沿街勿論官民士庶,門放各種花炮,以示新年之意,各鋪閉戶,鼓樂嗷曹。”參見“嗷嘈”。

嗷騷(嗷騷),◆喧擾,不平靜。○[宋][蘇舜欽]《火疏》:“農田受菑者,幾於十九;民情嗷騷,如昏墊焉。”一本作“嗷騷-嗷騷”。

讙嗷,◆見“讙敖”。喧嚣。嘯嗷(嘯嗷),◆形容長而尖的聲音。○[蔣光慈]《懷拜輪》詩:“在海鳥婉叫的聲裏,在海風嘯嗷的聲裏,仿佛聽見當年詩人吊古國的悲吟。”

嗟嗷,◆嘆息哀呼。○[晉][葛洪]《抱樸子‧漢過》:“忠賢望士,謂之黨人,囚捕誅鋤,天下嗟嗷。”鳴嗷(鳴嗷),◆大聲鳴叫。○[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四:“忽見一異鳥大如鴿,頭赤尾青,兩目炯炯如金碧光,翺翔叢薄下,宛囀鳴嗷,竟日始去。”

訾嗷,◆見“訾謷”。毀罵指責。

嗷咷,◆樂器聲。○[南朝][齊][謝朓]《三日侍宴曲水代人應詔》詩之八:“寥亮琴瑟,嗷咷塤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