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陽這裡有個“天下第一塔”,你知不知道?

在距離安陽市區西北38公裡處,有一座特别的古塔謂之唐塔,曆史悠久,造型獨特,号稱天下第一塔。昨天周日,和戰友一起驅車造訪,領略中國天下第一塔的魅力所在,感受千年古建築的驚豔之處。

安陽這裡有個“天下第一塔”,你知不知道?

修定寺唐塔

下午兩點多出發,沿着平原路、北外環、安姚公路、341省道一路北上西進,三點半左右到達清涼山村。此地處于太行山脈餘脈,四面丘陵環顧,淺山縱橫,一座座紅磚青瓦居民群的小山村氤氲在一派霧氣當中。遠處群山層次迷離,近處植被青綠,山巒線條分明。低頭看時,眼前一壟壟晚秋青菜地毯般鋪在山丘之上,充滿了詩意。石橋之下,野菜叢生,小溪潺潺。真乃是小渠清流水,偶爾聞雞鳴。

安陽這裡有個“天下第一塔”,你知不知道?

清涼山村景象

沿着村南渠南道路通向唐塔的斜坡之上,矗立着一座雄壯的仿古牌坊,紫紅琉璃之瓦,四角上翹之狀,雙層三門,巍然氣派。大門正上,嵌着“修定寺唐塔”五個大字,兩側門傍書寫着一對聯:塔影綽綽華麗千秋恩盈四面,寺靈楚楚神韻萬代福溢八方。這算是看塔的第一道關口了,到此時,足以看出唐塔之吸引人的魅力了。

安陽這裡有個“天下第一塔”,你知不知道?

穿過牌坊大門右拐,越過上座小橋,右前友善可看到唐塔綽影了。樹木蔥茏之中,一處高大的平台之上屹立着一座方正的單層古塔,這便是修定寺塔了吧。底座之上,塔周圍是一圈水磨石欄杆,如幾位荷槍實彈的士兵守衛着的神秘的古塔。

安陽這裡有個“天下第一塔”,你知不知道?

近在咫尺的唐塔

須臾便行至唐塔平台之下,底座牆上赫然寫着“天下第一塔”幾個紅色鑲邊大字,十分搶眼。唐塔被周圍數棵古松環抱,莊重大氣,高雅厚重。仰視而望,地宮、台基、塔身和頂端之塔刹活靈活現;塔頂四檐橫空飛舞,塔尖淩空向上,極盡大氣。

安陽這裡有個“天下第一塔”,你知不知道?

繼續行走,邁斜坡,跨台階,繞鐵網,來到塔的西側入塔之處。此時,唐塔文管所張先生過來打開鐵門,領着我們深入塔區,并繞塔客串講解,娓娓而談,談古論論今。随之進入了一個曆跨千年的曆史傳說隧道。

據張先生介紹,這修定寺塔是一座單層方型浮雕磚塔。整體高20米,塔身高9.30米,塔身寬度8.3米。 塔是空心結構,三面實壁,南面開有拱券門。 塔基為北齊建築,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平面為正方形。下為束腰須彌座,上為單層疊澀檐。塔頂上置橢圓寶瓶,下為仰蓮承托,塔習室用長方形小磚砌成。

全塔遍嵌模制琉璃花磚,形狀有菱形、矩形、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等。所嵌高浮雕磚内容有真人、武士、侍女、飛天、伎樂、童子、力士、龍、虎、獅、天馬、蟒蛇及花卉等,計有3775塊。 修定寺塔的造型、結構、布局和工藝,為中國古塔中之瑰寶,對中國古代建築史、藝術史、民族史、宗教史的研究,以及建築物的抗震防震,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安陽這裡有個“天下第一塔”,你知不知道?

唐塔塔身之浮雕栩栩如生

修定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八年(494年),當時叫天城寺,隋朝被改稱修定寺。該寺毀于清末,唯有寺院的這座佛塔幸存下來。修定寺的布局是坐北向南,依山布置,有院落三重,殿宇四進,為天王殿、大佛殿及鐵瓦殿。修定寺塔位置在天王殿與大佛殿之間。

安陽這裡有個“天下第一塔”,你知不知道?

唐塔南門拱門

張先生告訴我們,修定寺塔塔身四壁上部雕磚圖案為垂障要路,約占塔高的四分之一。餘下部分全劃為菱形小格,每格構成一小單元,内作各種人物和花結等各種圖案。塔身四角有角柱,角柱兩側緊貼以盤龍雕磚疊砌的框柱,各柱面均遍雕精緻的小型團花。柱身下均為石雕覆蓮柱礎,下為方座,上為覆蓮,外露四對蓮瓣。 南壁辟拱券門,額頭獸面鎮守,券伏左為青龍吞雲,右為白虎吐霧。兩側侍立四臂金剛,面部猙獰,渾身筋肉隆起,兩手向上各執兵刃,兩手向下舞動擴張,勇武強悍。

安陽這裡有個“天下第一塔”,你知不知道?

唐塔一角

在圍塔觀賞中,張先生給我們介紹了關于塔的奇聞轶事。說是相傳北魏時邺人張猛曾在清涼山麓禅居,孝文帝圍獵,虎逃入禅房。張猛用僧袍将虎覆裹,藏在床下。孝文帝驚異于張猛的靈異,以為是他修禅達到了極高境界的結果,便不再上前索取這隻虎。此後封張猛為國家之“佛教會長”呢。

安陽這裡有個“天下第一塔”,你知不知道?

拱門之上雕刻的各種神物

安陽這裡有個“天下第一塔”,你知不知道?

塔的拱門可入塔内

安陽這裡有個“天下第一塔”,你知不知道?

四角柱及底座

不覺日薄西山,山色暗淡,我們便驅車傳回,在路上咀嚼一天的收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