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當今世界最受歡迎的藝術形式,電影深受人們的喜愛,随着電影藝術的不斷發展,許多電影從業人員成為了人們所熟知的明星。
在許多人看來,所謂的電影明星,不過是一群衣着光鮮,酬勞豐厚的戲子而已,但其實并不盡然,電影明星中也有偉大人物。
如好萊塢首位華人男明星李小龍,在上世紀華人深歧視的年代,憑借自己的努力,在為世界人民貢獻多部優秀電影的同時,也将功夫推向了全世界,改變了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古有形象。
在好萊塢的星光大道上,刻着自電影誕生以來2000多位名人的名字,其中,有四位華人的名字在列,他(她)們分别是:黃柳霜、李小龍、成龍、劉玉玲。排在首位的人黃柳霜,是首位在好萊塢成名的女明星,筆者認為,她的功績,不比李小龍差。
<h1 class="pgc-h-arrow-right">默片中的華人女子</h1>
攝影術于 1839 年問世,就是鴉片戰争爆發前的一年,中國社會的娛樂方式還停留在皮影戲,一群西方科學家已經制造出了能将畫面定格的技術。
早期的攝影術,因為裝置落後的原因,隻能采取長曝光的方式拍攝畫面,随着技術的不斷改良,連續拍攝成為了可能,電影這種藝術形式誕生了。
電影的發展,經曆過默片時代,因為人們還不能将聲音加載到膠片上,盡管隻是沒有聲音的畫面,但默片還是因為它具有的強大魅力流傳開來,電影大師卓别林早期的許多作品,都屬于默片。
電影最初誕生于歐洲,卻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遭遇挫折,在美洲大陸得到了廣泛的發展。1910年後,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矶的一個小鎮,逐漸成為了世界電影的天堂,這就是好萊塢。
好萊塢産生的電影很快風靡美國,成為了美國人民最重要的娛樂方式,一位住在加州的華人少女在第一次看完一部電影後,對電影産生了濃厚興趣,發誓要成為電影明星,她就是黃柳霜。
黃柳霜是第三代華人,他的祖父是中國廣東台山人,美國興起淘金熱後,前往美國加州淘金,并安定了下來。
對電影着了迷的黃柳霜經常去電影院看電影,她還專門跑到電影的拍攝現場,向拍攝人員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她甚至會主動要求導演提出參加演出。
14歲那年,黃柳霜終于獲得了參演電影的機會,她在美國電影《紅燈籠》中飾演一位英國人的情婦。第一次出演電影的黃柳霜連姓名都不配擁有,但卻讓她很開心。
17歲那年,黃柳霜憑借《海逝》這部電影一炮而紅,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女明星。巨額的片酬也徹底改變了她們一家的生活,黃柳霜并沒有像當今的明星一樣擺架子,而是始終與家人住在一起,承擔起了兄弟姐妹的教育費用,因為她,家中的八個兄弟姐妹除了她自己以外,全部接受了高等教育。
黃柳霜雖然火了,卻不能改變美國人對于華人的刻闆印象。整個二十世紀,是“白人至上”最盛行的時代,在他們眼中,黃種人的地位甚至不如黑人,早期移民過去的華人被人稱為豬猡。
别看黃柳霜隻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但她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既然美國人不看好華人,那我就不在美國發展了,黃柳霜頭也不回也來到了歐洲,在這裡發展自己的電影事業。
來到歐洲,也出演過幾部電影的女主角,獲得了空間成功,也受獲邀出席英國王室宴會,但黃柳霜還是感覺失望,原來,天下的白人都是一樣的,他們在骨子裡深藏着對華人的歧視。經過慎重思考,黃柳霜再次傳回好萊塢,決定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白人對華人的觀念。
傳回好萊塢的黃柳霜參演了多部電影,自己的事業也蒸蒸日上,1931年,她與日裔男演員早川雪洲主演的電影《龍女》上映,反響空前;1932年,與瑪琳·黛德麗共同主演的美國電影《上海快車》上映,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回中國尋根</h1>
黃柳霜以為,自己的成就能稍微改觀美國人對華人的态度,然而,事實并非如此,1932年,以中國上海為背景的《大飯店》在上海公映,她在電影中出演女一号,再次因為美國人的歧視問題被刻意隐去姓名。
1936年,長期生活于中國,最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賽珍珠的作品《大地》被改編成電影,黃柳霜費心心思想要出演女主角,再次因為美國的人種歧視而落敗。這些事情,都讓黃柳霜認清了一個事實:沒有強大的祖國,你啥也不是。
黃柳霜決定傳回中國,尋找自己的故土,她在事業處于頂峰的時候,回到中國,隻為尋找自己的根。
在中國,黃柳霜看到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中國,日本人正在北方虎視眈眈,随時準備入侵中國。從此後,黃柳霜内心除了電影外,多了一個夢想,那就是支援中國的抗戰。
黃柳霜在中國
日本上實施珍珠港偷襲後,美國人才緩過神來,中國人才是他們打擊日本的盟友,全美國社會對中國的抗戰傾注了大量的關注。這個時候,黃柳霜獲得了反日宣傳電影《緬甸炸彈》和《重慶夫人》的演出機會,她将兩部戲的酬勞,全部捐給了中國聯合救濟會。完成這些壯舉後,黃柳霜宣布隐退,因為她不願意中國人民在拼命抵抗的時候,自己卻衣着光鮮的在電影中演出。
<h1 class="pgc-h-arrow-right">被宋美齡冷落</h1>
1942年,中國的第一夫人為了争取美國人民的支援,通路美國,在美國開展了多次演講,呼籲美國群眾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争。
宋美齡在美國發表演講
有一次,宋美齡在好萊塢發表演講,許多電影人士都前往現場,聆聽第一夫人的演講,宋美齡的團隊,也邀請了許多知名華人電影人士參加,在好萊塢如日中天的華人女明星黃柳霜卻不在受邀之列。
原來,因為華人在美國社會的地位極其低下,黃柳霜獲得演出的機會并不多,為了自己的電影夢想,經常會接到一些出演負面角色的劇本。黃柳霜不能推辭,因為這樣的機會也不多,她經常要在鏡頭前搔首弄姿,形象并不光輝。
無論是政治還是電影,都是在演戲,無外乎演技水準的高低而已,宋美齡居然認為自己比别人高尚?
宋美齡的歧視,對黃柳霜的打擊很大,她在承受着美國人的歧視,也受到自己人的傷害,後來,面對記者提問時,她更是表示“中國人嫌棄我是戲子,白人又不能與華人通婚。
如此心酸的話語,真是辜負了她一腔熱血報恩中國的好意,恐怕,這也是後來黃柳霜執意要中斷自己電影事業的重要原因吧。
事實上,在電影事業取得成功後,随着黃柳霜的話語權加重,她開始選擇出演一些正面角色,目的就是改變自己的形象,也改變華人的形象。
<h1 class="pgc-h-arrow-right">坎坷情事</h1>
哪位年輕女子不希望自己的心上人是位蓋世英雄?黃柳霜也一樣,因為電影,她認識了一位名叫米奇尼蘭的電影制片人,雖然對方比她大了三十多歲,但她還是像飛蛾撲火一樣撲向對方。
兩人談了很久的戀愛,即将奔赴婚姻殿堂的時候,對方卻告訴她,白人不能與華人通婚,便轉身離去。
後來,黃柳霜又喜歡上一名英國記者,對方也是白人,對方還為她寫了一首流傳非常廣的情歌,然而,造化弄人,兩人最終沒能走到一起。
對感情徹底失望的黃柳霜再也沒有愛上别人,她也告别了自己心愛的電影事業,靠着收租過日子。
1961年2月,黃柳霜因心髒病突發而離世,享年56歲。
黃柳霜離世後,衆人更加覺察到這位華人女星在電影演出的價值,人們争相模仿她的經典造型,模仿她的衣着,電影界更是産生了很長時間的“黃柳霜”熱。
黃柳霜是一位傑出的電影明星,在那個華人深受歧視的年代,憑借自己的努力,創造出自己的天地,其中艱辛可想而知。
除了努力實作自己的電影夢想,黃柳霜更是帶着改觀中國人形象的目的參演電影,真是有才華有氣節;
在中國人抗戰最艱難的時刻,毅然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為抗日戰争捐出了很多錢财,更是展現出偉大之處。
對于手足,黃柳霜同樣是有仁有義,用自己的收入支援七個兄弟姐妹的教訓費用。
如果現在的藝人有她一半的覺悟和思想境界,演藝圈何至淪落為藏污納垢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