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燕窩,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在古裝電視劇中也時常出現,尤其是達官貴人、皇宮貴族吃的滋補品。現在燕窩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很多人都知道燕窩炖煮講究“以清配清,以柔配柔”,絕對想象不到古代人是如何做燕窩的。

我國古代兩大飲食著作,袁牧的《随園食單》和李華楠的《醒園錄》,對于我國飲食文化有着深遠的影響。正兩本書上都對燕窩有詳細的記載,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古人是如何做燕窩的。
為什麼說《随園食單》對我國飲食文化影響深遠呢?因為這本書不僅講了什麼菜該怎麼做(這不就成菜單了嗎!),而是将我國古代烹饪技術與當時廚師的實踐相結合,并加以系統的整理和總結,使之上升為理論,直接奠定了學術地位,而袁牧也成奠定了他第一吃貨的地位。
袁牧在寫燕窩時,先吐槽了一些通俗的惡習,寫當時流行的燕窩做法的錯誤之處:以前的廚師為了增加食物的香氣,無論什麼菜都喜歡先熬一鍋豬油,上菜之前澆在菜上面,“甚至燕窩至清之物,亦複受此玷污。”袁大吃貨不僅吐槽”前生是餓鬼投胎”。
來看看袁大吃貨是怎麼做燕窩的吧!燕窩炖煮之前要泡發,現在人泡發都用純淨水,袁牧用的是天泉水,什麼是天泉水呢?就是雨水,得虧古代環境污染不嚴重,要是擱現在,好家夥全是酸雨。燕窩泡發之後,用銀針去挑掉黑絲,之後“用嫩雞湯、好火腿湯、新蘑菇三樣滾之,看燕窩變成玉色為度。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膩雜之。”
袁老先生最看不上的就是,當時很多人将雞絲肉絲與燕窩一起炖煮,更過分的将燕窩蓋在肉上面,然後一口吞下,評價他們“乞兒賣富,反露貧相”,看來袁老先生黑人的功力也是可以的。
還好的是,另一本書《醒園錄》的出書時間要晚一些,不然二人還真的容易對罵起來,為啥呢?袁牧是錢塘江人,地處蘇杭一帶,飲食清淡,但是李華楠确實地道地道的四川人,李的燕窩做法真的很”四川“。
燕窩的泡發就與衆不同,袁老先生的不管怎麼”矯情“,本質上還是水,李的可就不一樣了,人家在滾水中加炭灰,水質變澄清後,把水倒出來,放燕窩泡,就算是黴黃的燕窩會變幹淨,畢竟相當于堿水中泡了一圈。
至于燕窩的做法,就是袁老先生看不上的那種,雞絲、肉絲裝滿一碗,澆上幾勺滾肉湯,燕窩也有滾肉湯淋一遍,然後将燕窩放在肉絲上,去油的肉湯裡加甜酒\豆油再淋上面,最後還要拌上小胡椒。還有第二種,将燕窩和肉丸子相結合,這樣的吃法真的是現在人想都不敢想呢!
那麼問題來了,看完了古代傑出的兩位美食家的燕窩做法,你有想吃的欲望嗎?
德宜草堂燕窩每天分享燕窩有關知識,請多多關注,歡迎評論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