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師生》公衆号得天下中師生的關注和支援,緻力建立一代中師生的精神家園。從10月19日起,我們分享張紅妹老師的中師題材中篇小說《上下求索》(共24節) 】

原題:上下求索
作品:上海市松江區中國小勞動技術教育中心 張紅妹
(9)
累了,需要喘息,可以駐足,流連于夕陽下、操場邊。煩了,選擇靜思,可以背依小樹、手捧小說,任由思緒遊蕩。師範一年級,上有讓我們仰望的84、85屆的師兄師姐們,我們這些稚嫩的小弟弟、小妹妹便沒有多少聲響。我們頑皮的天性被壓制着,如稍有抵觸情緒,老師批評幾句,就把我們吓得夠嗆。是以,一年級,我們班級沒啥驚天動地的事。
學校教學樓的南面是圍牆,中間種着幾顆樹,不算粗枝葉茂,但已初長成,我常常拿着一本書去那些樹下,非常清淨、涼快。由于大家離家都很遠,交通不便,是以周日都不會回家。到了周日,我們可自由了,大家可以舒舒服服地睡個懶覺,不用去操場跑步,也不怕老師來敲門督促。睡醒了,也不想起床去食堂吃早飯,反正睡不着,大家扯上一個話題開始讨論,不時發出夾雜着肚子咕咕叫的聲音。好自由,有種解放的感覺,是以,大家就希望莊老師回家,去談戀愛,不要在周日還留在學校管這管那!我們享受着不用早起、不用背書、不用彈琴、不用用腦的自由,一直等到饑腸辘辘的抗議聲越來越大,大家才不情不願地起來。
午餐後,我們結伴去洋泾鎮逛逛,步行三裡路,便到了如同現在的鄉鎮一樣的地方,沒多少店,我們去得最多的是文具書店,買買學習用品。兜一圈,便蹦蹦跳跳地回來,到學校對面的食品店買1毛錢的香瓜子,準備來個吃瓜子比賽。那時,包裝食品幾乎都用紙,瓜子包好後的形狀成三角,我們稱它為三角包。回到宿舍,一起展開,一起開嗑。我在多次練習、比賽中練就了獨特的方法,瓜子從嘴的右邊進去,殼從左邊出來,就像流水作業一樣,速度極快,幾乎次次第一。
可能是莊老師看到我們的懶、頹廢吧,他開始慫恿我們去市區,說逛逛福州路的書店,那裡有特價的書;逛逛城隍廟,看看建築,增長點見識。于是,我和玲敏、春娟三人真的去了城隍廟,除了享受驚險,還檢驗了我們三人的方向感。乘上81路,搭上陸家嘴的擺渡船,我們算是踏上了黃浦區,不停問、不停走,終于來到金陵路。再繼續打聽問路,穿過店舍,千辛萬苦進了城隍廟,玩轉一圈,買了五香豆,準備回校。想着怎麼進來就怎麼回去,那是很簡單的事!三人決定不再問路,憑記憶原路傳回。可是,不知怎麼,越走街道越冷清,三人緊張起來,才發現根本不是金陵路。看路牌,也找不到回去的路,隻得尋求路人幫助。原來,我們南轅北轍了!好不容易回到熱鬧的金陵路,再折回到外灘,終于上了擺渡船回浦東。遊曆一次,驚豔了自己,也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還好,在天黑之前,安全回到學校,三人述說了迷路的恐懼和無措,不停問路遭受的歧視,但為了回來,我們都顧不了了!最好笑的是,我們總結這次遊玩之是以會迷路,春娟怪我有90度的方向偏差,我怪春娟記錯了路。玲敏說,是因為我們去得太少,有機會我們還要去,檢驗一下還會不會迷路。
時間隻過去了三十多年,但出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的我們,怎麼可能想到今天有百度地圖、有導航、有地鐵、有汽車?回不去的時光,帶不走的記憶,沒有曾經,就不會有如今。感謝生在如此變幻莫測的時代,讓我們的經曆如此豐富、如此絢麗!
作者簡介:張紅妹,正進階教師,1967 年 11 月出生,教齡35年,上師大勞動技術教育專業,進階維修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