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來:此人就是羅成的曆史原型,曆史上确實是城破被害

話說在許多年前,有部影視劇非常有名,名為《隋唐英雄傳》,其中有位人物,不幸戰死還遭到萬箭穿心,讓人扼腕歎息。此人在劇中名為羅成,此人銀甲長槍,面白無須,骁勇善戰,年紀輕輕卻因獨守孤城而死。

原來:此人就是羅成的曆史原型,曆史上确實是城破被害

其實這個故事出自《隋唐演義》,在《興唐傳》、《瓦崗英雄》等小說中,也有羅成這個虛構人物,且故事情節類似。不過在隋唐演義中,羅成并未戰死。

也因為羅成這個人物,引起人們的注意,便查找了隋唐時期的人物事迹,并發現一位名為羅士信的武将,在人生經曆和事迹上,都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是以羅士信很可能,便是羅成的曆史原型。衆所周知。隋朝存在時間極短,在隋炀帝時期,隋朝迅速走向衰敗,是以各地烽煙四起,許多人也是以落草為寇。

原來:此人就是羅成的曆史原型,曆史上确實是城破被害

而羅士信便是此時崛起的,話說當時長白山一帶,有幾位山大王,其中有王薄、左才相、孟讓等人,想要占領齊郡,作為起義軍的根據地。而齊郡通守張須陀率軍抵禦,當時年僅十四的羅士信,請求出戰。

張須陀隻瞧了一眼,見其矮矮瘦瘦,是個身子都長開的小孩,便取笑于羅士信,羅士信則不服,當場身披兩副甲,懸挂兩壺箭,飛身上馬。

至此張須陀輕視羅士信,此後羅士信跟随對抗起義軍,當然當時多是賊寇出身,隋朝軍官都以賊寇稱呼。羅士信的确勇猛,在戰場交鋒中每次都是身先士卒。

羅士信一馬當先,每次都能打破敵陣,讓張須陀打了不少勝仗,慢慢開始有了名聲,甚至傳到隋炀帝耳中,還命人畫下他的戰鬥畫面,用以鑒賞。

原來:此人就是羅成的曆史原型,曆史上确實是城破被害

後來,張須陀率軍攻打涿郡賊帥盧明月,卻無功而返隻能撤軍,但臨走前卻說:”賊軍見我退兵,一定會來追擊,不知在我假裝撤退時,誰敢領兵偷襲?”

諸将不敢應聲,無人敢于偷襲盧明月駐軍,就在此時羅士信與秦叔寶請戰,後來羅士信兩人領兵千人,不但偷襲營門得手,還縱火焚毀三十多座營寨,張須陀回軍追擊,一舉打敗盧明月,僅有數百人逃走。

兩年後,張須戰死,羅士信改隸裴仁基麾下,裴仁基乃隋朝進階将領,但不久便戰敗于李密,是以羅士信又成了李密的部下。

原來:此人就是羅成的曆史原型,曆史上确實是城破被害

但立馬與王世充決戰失利,羅士信再次被俘虜,按理來說羅士信改投多次,應該不會被重用的,但王世充知道羅士信骁勇,是以不計前嫌重用他,還一起同吃同睡,但後來随着投靠的武将多了,逐漸把羅士信忽視。

而王世充的侄子王道詢,見羅士信失寵,便乘機索要羅士信的“寶馬”,羅士信不願意,王道詢便請王世充幫忙搶奪,讓羅士信有了叛心。

後來,王世充讓羅士信帶兵進攻谷州,羅士信看準機會脫離王世充,便帶領千餘部下,投靠了唐高祖,被封羅士信為陝州道行軍總管,并讓其攻打青城堡。

原來:此人就是羅成的曆史原型,曆史上确實是城破被害

羅士信完成任務後,又跟随李世民征伐王世充,正所謂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但王世充據守千金堡穩如泰山,羅士信便想出一妙計。

羅士信命人假裝平民,并抱上許多嬰兒,在夜晚時分去千金堡門前,假意詢問是否是羅總管,說他們想投靠羅總管卻找不到人。千金堡駐軍誤以為,有大量流民,此事定然是真的,且羅士信已經撤軍,正是追擊的好機會。

羅士信此舉,不但引出守軍,還是以擊敗了王世充,累計軍功時封為剡國公,但後來李世民征讨劉黑闼,同時增援洺水城,但賊軍人多勢衆,且城池四面環水,數次增援卻無功而返,李世民又怕城池守不住,被賊軍占據。

原來:此人就是羅成的曆史原型,曆史上确實是城破被害

而羅士信主動請戰,帶領二百人突圍而入,代替王君廓守城,但第二天開始,突然天降大雪不利于守城,羅士信堅持多日,最終城破被害。

非常可惜,一代猛将就此離世,終年二十三歲,他戰死後,李世民得知後非常悲傷,但已經于事無補,隻能完成他的遺願,把他葬在北邙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