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岩》雜志創刊70周年座談會現場。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 王旭睿 攝
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10月28日19時25分訊(實習生 王旭睿 首席記者 黃宇)今(28)日上午,《紅岩》雜志創刊70周年座談會在重慶市渝中區舉行,來自重慶市内外的近50名作家、學者、編輯家齊聚一堂,紀念重慶本土著名純文學雜志《紅岩》創刊70周年。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紅岩》編輯部的編輯,之後才成為的一名專業作家。”座談會開始前,不少文學作者站在《紅岩》雜志七十年來出刊的實物展台前浏覽,看着展台上呈現的一本本充滿年代感的期刊,重慶市作協名譽主席黃濟人談起了自己與《紅岩》的往事。
在《紅岩》雜志創刊70周年座談會現場,作家、評論家代表黃濟人、周曉風、王本朝、張娓、黃潔、鄧偉、朱周斌紛紛發言,叙說了自己和《紅岩》雜志的長期交往和深情厚誼,向它送上了真摯的生日祝福。
《紅岩》雜志70年來出刊的實物展台。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 王旭睿 攝
“70歲,對人是古稀之年,對樹則是正當盛年,《紅岩》在我心中就是一棵長青的文學大樹。”《重慶晨報》原記者、小說家張娓說,是《紅岩》讓她與文學結緣,“我上國小二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父親很興奮地拿回了一本刊物,是他在解放碑排隊買回的新出版《紅岩》,刊發有《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父母搶着看,他們都看得眼淚汪汪,還給我細心的講解。
“從那以後我就喜歡上了看雜志,後來看得多了自己也開始寫,有一次壯着膽投了稿,沒想到很快就收到了《紅岩》的回信,說我的小說還不錯,留用了。”張娓笑着說,看到自己的小說刊登在《紅岩》上,感覺像做夢一樣。
自1951年10月創刊以來,《紅岩》累計出刊242期,刊發作品7700萬字,推出了彭荊風、高纓、周克芹、黃濟人、葉辛、李一清、傅天琳、李鋼、李元勝等大批卓有成就的作家和詩人,發表了《當蘆笙響起的時候》《達吉和他的父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重慶談判》 《山杠爺》等重要文學作品。
紅岩文學雜志社副主編歐陽斌表示,創刊70年,既是曆史節點,也是未來起點。未來《紅岩》将一如既往堅持立足地方、面向全國,展示重慶文學創作成果、培養重慶本土作家、積累重慶地方文化的辦刊宗旨,助力重慶和全國文學事業繁榮發展。
(本文來自新重慶用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