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古道,古稱“西京路”,位于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是古時上京城的道路。乳源西京古道路出縣城南門,經大富橋上臘嶺,到小梅關後折而走北,翻越縣境西北部的崇山峻嶺,到湖南的宜章,北上西京長安。
西京古道始建于東漢建武二年(26年),乳源縣境内總裡程約有70多千米,儲存完好的石闆路面約有12.5千米,是乳源瑤族自治縣境内現存年代最早、儲存較為完整的古驿道,也是南粵古驿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較早為嶺南傳輸了中原文化,促進當地的民族融合和社會經濟發展。

西京古道示意圖
西京古道重要文物遺存介紹
2012年10月20日,乳源西京古道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機關;2019年10月,乳源西京古道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近日,我自駕車從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大門口出發沿G240國道向北,目的地為樂昌市坪石鎮。半路上,偶遇西京古道一個訓示牌,就拐了進去逛了一圈。
深源村介紹
深源村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縣大橋鎮北部,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村子不大,青石闆路,灰磚的房子
過了這個門,就是後山了
門牌上寫的是紅雲鎮深源村
其實,2005年5月,紅雲鎮已經合并到了大橋鎮。
老房子
以前做房子還是很用心的
餘靖
餘靖生于公元1000年,卒于1064年,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從政41年,官至工部尚書,卒後贈刑部尚書,谥“襄”,後人尊稱他為“忠襄公”。
他一生為國家竭智盡忠,建策匡時,撫民治吏,三使契丹,兩平蠻寇,他是繼唐代張九齡之後嶺南地區又一位曆史文化名人,被後人稱為“異代九齡”。
餘靖的後人就以“風采”為家族堂号,供奉餘靖畫像,傳揚餘襄公的品德和事迹。
深源村則是餘靖後人居住的古村。
再往村後走,就到了深源古道,當我雙腳踏上這石闆路,幾百年前古人走過這古道的景象就不斷在眼前顯現。
古石闆路
我站在石闆路上想,幾百年前,背着行李北上的人,又都是什麼樣的一群人呢?
官員?
生意人?
流民?
異或像徐霞客一樣的地理學者?
有沒有像我一樣,隻是來遊玩的呢?
公告牌
破損的石碑
新修路碑
橋下是小河,一頭是圍樓,一頭是上山的路
圍樓介紹
圍樓已經改為紅色碉樓
深源紅色古道鄉村文化展
從業人員正在緊張的布展,把碉樓作為一個紅色教育基地
遠觀紅色碉樓全貌
拱橋
西京古道很長,還有很多古迹可以去探尋。
希望下次有機會再去走走,沿着古人的路,去追憶。
還有幾張有關西京古道照片,附在後面,分享給大家。
對古迹對美食有興趣的,歡迎關注交流。
這個是我拍的宣傳畫,實際地點我還沒有去過
路邊的茶亭
西面的門楣,複禮
裡面架構是木結構,兩邊帶通風口
東門門楣,克己
西京古道,臘嶺段
臘嶺的石闆路,石頭好滑,古人走起來真不容易
山下的臘嶺古道均淹沒在南水水庫裡了
活化古村落,發揚古文化。
行走古道,尋找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