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作者:藝術台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Marc Chagall

馬克·夏卡爾(1887年7月7日-1985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國的猶太家庭,家境貧困,是超現實主義畫家之一,現代繪畫史上偉人,遊離于印象派、立體派、抽象表現主義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馬克·夏卡爾馬克·夏卡爾(Marcchagall)1887年出生在俄國的維切布斯克,一個貧窮的猶太人大家庭。從這個家庭,夏卡爾獲得了他一生也取用不盡的寶貴财富,那就是以大量的俄國和猶太民間故事為背景的文化傳統;從小浸潤其間的夏卡爾因而擁有了與衆不同、童話般的幻想感覺,在日後的藝術創作中無處不顯露出它們的存在。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The Fiddler

夏卡爾的畫中呈現出夢幻、象征性的手法與色彩,“超現實派”一詞就是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創造出來的。近年來聯合國郵票采用過世界各大博物館展出的世界偉大畫家,其中夏卡爾就名列其中。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難得的音樂才能以及詩人氣質産生于他因過分内斂而寂寞的童年,而他天啟般地在1900年他13歲時突然選擇了繪畫,讓人又一次領略命運的神奇與詭異。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Bella with White Collar (1917)

幾種天才彙聚于一個沉默的生命之中,卻幾乎被埋沒在冰冷、廣袤的維切布斯克。13歲那年,夏卡爾勇敢地告訴家人,他要當畫家。昏暗的燭光中,沉默的父親将僅有的26個硬币推到地闆上,窒息在淚水中的少年一枚枚撿起帶着鲱魚和糖果氣味的學費,踏上了前往聖彼得堡求學的離鄉之路。但在聖彼得堡所受的藝術教育似乎不能讓他滿意,直到進入劇院設計師巴克斯特的試驗學校,從他那接觸到法國的嶄新觀念後,夏卡爾才找到了能滿足他求知欲的地方。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我和村莊

1910年他第一次來到巴黎,頓時有了魚遊大海的感受。他加入了阿波利奈和新立體主義的圈子,還結識了莫迪利阿尼、柴姆·蘇丁和帕森等人。他那時就顯露的極具民族風韻的詩化作品風格無疑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巴黎也為他打開了探索野獸派色彩和立體主義空間的大門。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The Spoonful of Milk

将近十年的遊學後,彼得堡人的好奇和貴族們心血來潮的庇護雖然沒能改變夏卡爾居無定所、無力謀生的窘境,躺在半個床上的他卻找了到片刻的自信,無法承受的快樂或者哀傷迫使風華初顯的夏卡爾不久便背井離開他眼中親切、混亂、在凍土味中搖搖欲墜的故鄉。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To My Betrothed

流浪是一種生活方式,被迫的流浪卻使靈魂衰老。作為三萬個湧往巴黎的異鄉人中的一個,夏卡爾沒辦法在無數患有天才狂躁症、絕望、嚎叫、吸毒、自戀、掙紮的畫家裡顯得特别。戲子般地畫者眼圈、帶着口吃出現在蒙巴納斯之後,人們對這位像其他流浪者一樣自稱未來大師的年輕人的嘲笑使夏卡爾一下子陷入曾經的膽怯和孤獨之中,他甯肯一個人關在屋子裡光着身子作畫,也不願讓好友阿波利奈爾看他的作品,更下不了決心進畫商瓦拉德的門。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黑色的村莊,山谷裡的紫丁香,白色的馬匹、清晨開花的樹、面目模糊的樂手、冰原上飛翔的魚……遙遠的俄羅斯氣息開始浸透飄蕩在巴黎夜空下那個失望、孤寂的靈魂。放棄詢問的迷途者在回憶中發現了坦途——通往記憶與未來的歸鄉之路。思鄉題材使失望的夏卡爾不經意間實作也許當時已經無關緊要的夢想。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The Poet, or Half Past Three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有七個手指頭的自畫像》

1911年,他在獨立沙龍畫展上展出作品,也作為立體派畫家與格萊茨、梅占琪一道辦展覽。從這個時期的作品《有七個手指頭的自畫像》可以看出,夏卡爾在保留俄羅斯風物圖景的因素同時采用了立體派的幾何畫法。畫家的臉和身體被立體主義的分割平面弄得七零八落,占了大幅畫面的背景再現了畫家透過巴黎的窗子記起的維布切斯克家鄉的幻象。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夏卡爾的可貴之處正在于他清醒地認識自己所能做的事情,無論是立體派的空間概念還是野獸派的色彩感覺,都隻能是表面手法而已,它們不能代替深藏在他生命裡的對童年親切樸實生活的懷念和向往。他曾坦白地說,他不能接受那種對于母題具有的引動官能的質感的破壞。對他來說,甯願不要合乎規範的立體派或野獸派想法,也要有能表述自己意趣的對自然對象的個人化處理方式。是以在巴黎,他繼續利用新形式表現個人幻想。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The Holy Coachman (1911-1912)

馬克·夏卡爾他此舉也不是表達與立體派們的對立,他解釋自己的想法時說:“我試圖用充滿激情的響亮形式充實我的畫布,這種形式将創造一種四度空間,它不是立體派線條的純幾何形體或印象派的色塊所能獲得的。”這種清醒的超越意識正可以說明夏卡爾沒有迷失在巴黎五光十色異常豐富的現代派繪畫思想中,他隻想走自己的路。成功使冷靜夏卡爾不必繼續貧困而憂郁的生活,然而對黑色的俄羅斯大地的複雜愛戀卻帶來更加巨大的痛苦。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五年之後,一封來自故鄉的信将夏卡爾喚回維捷布斯克,他與少年時的戀人貝拉結了婚。片刻的甜蜜與一生的了解,夏卡爾的創作中終于開始看到了溢于言表的喜悅之情。“隻要一打開窗,她就出現在這兒,帶來了碧空、愛情與鮮花。”1916年,他們的女兒伊達出生,她後來成了父親的傳記作者和研究學者。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Golgotha (1912)

十月革命之後,夏卡爾短暫地被政府委任為藝術學校的主席,在人們諸如“為什麼牛是綠色的?為何馬會在天上飛?”之類的疑問中,夏卡爾荒疏了繪畫,全力以赴地投入學校工作,但同唯我獨尊的馬列維奇的沖突很快使夏卡爾辭去了職務。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Over the town

失意的畫家重新撿起畫筆,卻發現詩意的淡紫色、深綠色、透明的蘭色以及玫瑰紅都不已再适合描繪那個被現實剝了皮的世界。為猶太劇院的大廳和休息室繪制壁畫、負責某些戲劇的布景和服裝設計,成為這一時期夏卡爾用以抵禦外界征服的精神壁壘。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The Cattle Dealer (1912)

1922年,夏卡爾離開莫斯科,傳回了法國。可是這時現實的影響已經使渴望漂浮的靈魂再也擺脫不了羽翼之重!此後歐洲發生的事件,種族的痛苦和自由受到的威脅…… 他的畫風大變。戰争氣氛、悲劇的、社會的和宗教的素材被引近他的作品。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Soldiers (1912)

然而一幅幅的耶酥像并沒有給巴黎城和那裡的藝術家提供任何福佑,一個當初被這個藝術之都抛棄的蹩腳畫家化身為一代枭雄、揮舞納粹的魔旌,直指巴黎。種族迫害的血霧籠罩世界,心靈稍事安甯的夏卡爾不得已逃往美國。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戰争搖撼着另一個世界和夏卡爾的心,更遙遠時期的強烈回憶與對現實的關照疊合,加之1944年貝拉的死,完全摧毀了他通往彼岸的橋梁--幻想的世界轟然倒地。黑色的悲傷如同黑色的雨,灑向廢墟下的巴黎以及遙遠的炮火中怒吼的俄羅斯。中斷創作幾年之後,夏卡爾的創作進入了一種原始的混沌。在那裡,一切都具有無盡的可能性,世界和人生歸為一體,在無差别的美感中達到同一。他不再解釋為什麼牛是綠色的、馬在天上飛。躺在紫丁香花叢中的愛侶,同時向左和向右的兩幅面孔,倒立或飛走的頭顱——沉澱的愛代替了具體的形,不語自明的是悲憫和壓抑着的深情。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對夏卡爾而言,一切記憶刻滿着悲傷,而一切的悲傷都值得我們紀念。

他是現代繪畫史上偉人,遊離于印象派、立體派、抽象表現主義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卒於法國聖保羅。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在夏卡爾生命的最後階段,他再度隐退回自己的内心世界,此時他所畫的不再是童年家鄉景象,而是希臘神話、基督信仰和生活經驗。他的畫天真一如往常,不同的是他會以色彩賦予繪畫新意義。綜觀夏卡爾一生,以繪畫表達人生各個階段的心靈狀态。鄉愁之愛、戀人之愛、種族被迫害的苦難,他成功地讓繪畫成為全人類共通的語言。

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畫家,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