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利魚肉質鮮嫩、長時間烹制不易碎,
近年廣受消費者喜愛,各大超市熱銷。
但很多人并不清楚,
你買到的所謂“龍利魚柳”
有可能根本不是龍利魚!

巴沙魚“冒充”龍利魚
日前,有網友在母嬰論壇撰文稱,一些商家用淡水養殖的巴沙魚冒充海水魚龍利魚銷售。而記者采訪專業人士,證明這兩種魚完全不是一個品種。不過,記者在走訪中卻發現,很多标稱為“龍利魚柳”的商品,原料則多是“巴沙魚”。
記者走訪了多家超市和餐飲企業。在以銷售魚火鍋聞名京城的新辣道,這裡的新菜單上,原本的龍利魚肉,已經改換名稱成了巴沙魚。記者詢問服務員,餐廳是否更換了魚的品種時,服務員表示,餐廳一直賣的都是這種魚,并稱龍利魚就是巴沙魚。
而在北京永輝超市,這裡的從業人員正在促銷巴沙魚段。有不少回頭客購買,稱該魚肉久煮不散,口味鮮嫩。銷售人員明确表示,巴沙魚和龍利魚并不是一種魚。同時表示,龍利魚柳在另外的櫃台。記者注意到,該超市的冷凍龍利魚的售價比起未促銷的巴沙魚肉來每斤還便宜1元錢左右。
網絡配圖
水産銷售人士表示,因為巴沙魚在加工成魚柳後,肉質白嫩、無磷少刺,與龍利魚口感類似,不是專業人士,基本無法分辨。是以就有商家稱其為“龍利魚柳”,混淆視聽。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凍品“龍利魚柳”基本都是以巴沙魚為原料的。很多飯店裡酸菜魚用的原料也是巴沙魚。
龍利魚與巴沙魚不是同種
記者采訪了中國漁業協會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周卓誠。周老師告訴記者,市場上确實有商家用巴沙魚冒充龍利魚。
“龍利魚的中文學名叫舌鳎,是一種海魚。而巴沙魚則是東南亞淡水鲶魚的一種。”周老師告訴記者,這兩種魚外形差異很大,如果是鮮活狀态下,基本不會有人錯認為二者是同一種魚。
記者查詢公開的資料了解到,巴沙魚屬鲶形目魚類,屬芒鲶,為無鱗魚類,是東南亞國家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而龍利魚屬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屬,俗稱子闆魚、鳎目、鳎米,是一種暖溫性近海大型底層魚類。
龍利魚
巴沙魚
巴沙魚冒充龍利魚 利益所驅
周卓誠表示,龍利魚市場售價遠高于巴沙魚,之是以有商家用巴沙魚冒充龍利魚,主要是因為利益的驅動。“目前市場上龍利魚大概是(每斤)50元左右而且非常少見,巴沙魚10幾元就能買到。”
真正的龍利魚比巴沙魚貴得多
不過,僅憑借價格來判斷是龍利魚還是巴沙魚,似乎也不是分辨這兩種魚的好方法。
記者在京東、本來生活等多家電商網站也發現了不少名稱是“龍利魚柳”但實際上配料表中卻注明是“巴沙魚”的情況。而其中一款“冒充”龍利魚柳的巴沙魚,售價已經達到每斤49元。同平台銷售的“新鮮踏闆魚”即真正龍利魚,一斤的售價為58元,相差甚微。
記者注意到,僅在京東平台上銷售的79件“龍利魚”産品中,在商品頁面名稱中同時标稱自己商品是“龍利魚”和“巴沙魚”的就有38件。此外,僅标稱為“龍利魚”的商品中又有不少在頁面介紹或者商品實際包裝展示中顯示其為“巴沙魚”。
關于食品名稱的規範
記者了解到,對于食品名稱的規範,《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預包裝食品标簽通則》中有明确的規定:“應在食品标簽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
此外,還明确了當“音譯名稱”、“地區俚語名稱”或“商标名稱”含有易使人誤解食品屬性的文字或術語(詞語)時,應在所示名稱的同一展示版面,鄰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示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
對此,法律界專業人士解釋稱,這條法規是要求企業在商品名稱容易産生歧義時,注明其真實屬性。如果商家認為“龍利魚柳”是商品名的話,按照這一法規,就應該在商品名的同等位置注明其是“巴沙魚”。
不過,該法律界人士也表示,對于這種明知兩種魚并非同一魚類,還不明确标注的情況,實際上都已經造成了隐瞞事實,造成了消費者誤認,情況嚴重有可能構成欺詐,消費者可以要求賠償。
事實上,
不光龍利魚有假,
假鳕魚也充斥市場!
假鳕魚吃完屁股會漏油!“鳕魚”DNA檢測結果震驚所有人!
鳕魚不僅刺少,口感好,而且還富含維生素A、D和ω-3(歐米伽3)脂肪酸等營養元素。但是,市場上很少有 真正的鳕魚。影星馬伊琍曾發微網誌說,自己的女兒吃了假冒的鳕魚,結果莫名其妙地拉出了一堆油。之前溫州一哥們也吃到了這種假貨,屁股“漏油”漏了兩天,據說這是一種不易 消化的“油魚”冒充的。
市民吃到假銀鳕魚 連續三天腹瀉排出墨綠色油江門黃小姐稱,她在蓬江區水街市場買到假鳕魚,吃完之後一家大小連續兩三天都不停地腹瀉,排出腥臭的、墨綠色的油。
記者在現場發現,在那裡一共有2家攤檔售賣這種“鳕魚”。其中一家攤檔的攤主還聲稱這就是西餐廳裡經常能吃到的“銀鳕魚”,并且對比起市面上150元左右一斤的售價,這裡兩家售價都隻是18元一斤。
記者購買了半斤這種魚,找到業内人士,通過對比分析發現,這種魚其實是油魚的一種(這個油是花生油的油)。這種油魚通常是用于工業上提煉工業用潤滑劑,日本和意大利兩國已經是指令禁止吃用這種油魚的了。
這種油魚的外形與銀鳕魚非常相近的,一般消費者難以區分。認真看的話,會發現相比之下,油魚的魚肉偏黃色,魚鱗比較大,有斑點。魚皮摸上去比較粗糙,還有種刺手的感覺。而真正的“銀鳕魚”,肉色雪白,并且鱗片小,摸起來魚皮比較光滑。
據市中心醫院營養科的毛醫生介紹,油魚體内含大量的蠟質,人體無法分解吸收。進食以後會容易導緻腹瀉或者腸胃痙攣等不适,但不會中毒。一般來說醫生建議盡量少吃,如果吃的話用燒或者烤着來吃,這樣可以把多餘的油脂烤出來。
銀鳕魚vs鳕魚vs油魚差别到底有多大
什麼才是真正的銀鳕魚
鳕魚,嚴格意義上來講在中國是指太平洋鳕, 也叫大頭鳕,鳕屬,數量稀少價格便宜,通常5、6塊錢一斤。在内地沒有,一般在海邊售賣。
油魚,又叫“龍鳕魚”,學名叫異鱗蛇鲭。由于它的體形很像銀鳕魚,使得它成為冒牌銀鳕魚的首選。油魚含有大量的蠟質,人體不能消化,吃完了就會容易拉肚子,是以這種魚在國外已經不讓食用了,是當工業用魚來提取蠟質的。
銀鳕魚學名裸蓋魚,國内俗稱黑鳕魚(日本、新加坡俗稱銀鳕魚),主要分布于北冰洋,北太平洋。這種魚營養價值極高,占所有魚類之首,含有脂肪,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在歐洲被稱為餐桌上的營養師。經常被用來烹調美食,且價格實惠,廣泛分布于世界的海域。法國産地的最好,其次是挪威産智利産。
如何挑選銀鳕魚
銀鳕魚的挑選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形狀:正常的銀鳕魚是橢圓形切片;
2、紋路:紋路清晰說明肉質密實有彈性;
3、鱗片:鱗片分明說明魚肉新鮮;
4、顔色:銀鳕魚切面為白色(偶爾一部分帶輕微的褐色,不影響品質);
5、價格:從整體上講,選購鳕魚價格也是品種保證的一個方面。
如何分辨銀鳕魚和油魚
怎麼差別銀鳕魚和油魚
1、看橫切面
銀鳕魚現在賣的基本都是冷凍切片,橫切面較大,肉裡沒有特别明顯的紅線,而油魚橫切面較小,肉的中間會有一條淡黃或淡紅的線條。
2、看肉和皮的顔色
銀鳕魚的魚段皮發白或灰白,色淡,肉質細膩;
油魚的皮為灰黑色,色深,有網格狀,肉質較硬且粗糙。
3、看鱗片
銀鳕魚鱗片較小,身上有小小的銀色圓點,肉色較淺。非常鋒利,摸上去像針刺一樣,為了展現銀鳕魚的這一“高貴”特點,賣場一般不會剝去其鱗片。而油魚的鱗片則無此特征。
4、用手摸
這一點兩者冰凍時很難差別,但在解凍之後,銀鳕魚是很光滑,像有一層黏液膜一樣的手感,而油魚相對粗糙。
5、口感
銀鳕魚是深海魚,入口即化,肉質非常細膩,可以像三文魚那樣蘸辣根生吃,有獨特的清香和鮮味。
油魚用油煎熟後有肉香味,吃起來十分油膩,煮熟後肉質很粗,口感較差。
6、價格
銀鳕魚是瀕危魚種,撈捕量被嚴格限制,加上原産地不在中國,價格不可能過于低廉。銀鳕魚售價至少每斤100元以上,而油魚一般不到30元一斤,如果遇到價格低廉的鳕魚,一定要謹慎購買。
這些不良商家,
别以為我們消費者是真的傻傻分不清,
再這麼做,分分鐘投訴!
綜合法制晚報“捉謠器”、江門廣播電視台(jmtvnews)等